小伙回鄉種植蓮藕 助力鄉親脫貧

安青網 發佈 2021-08-03T07:33:24.307038+00:00

在固鎮縣連城鎮禹廟村,提到80後小伙張公偉的名字,鄉親們都豎起大拇指,他為了家鄉父老脫貧致富放棄外地高薪收入,回到老家返鄉創業,和鄉親一起種植蓮藕,並註冊當地品牌,流轉了28戶貧困戶的土地,嘗試在藕田中進行螃蟹、龍蝦養殖,進行藕、漁綜合種養。

記者 陳昂 通訊員 單永才

在固鎮縣連城鎮禹廟村,提到80後小伙張公偉的名字,鄉親們都豎起大拇指,他為了家鄉父老脫貧致富放棄外地高薪收入,回到老家返鄉創業,和鄉親一起種植蓮藕,並註冊當地品牌,流轉了28戶貧困戶的土地,嘗試在藕田中進行螃蟹、龍蝦養殖,進行藕、漁綜合種養。如今,禹廟村這個集蓮藕產、供、銷、加工、旅遊為一體的「鄉村蓮藕文化」逐步形成,禹廟的蓮藕已聞名遐邇。

放棄高薪返鄉創業

張公偉是一位80後,學校畢業後就到浙江等地打拚,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了一位年收入豐厚的小老闆。張公偉富裕後常說:我一個人富裕了,不算富,只有我們家鄉的父老鄉親都富裕起來過上小康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富裕。他一心想著要為家鄉父老做點實實在在的事,讓家鄉的貧困戶儘快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

2016年,張公偉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放棄已有的高收入,與村民周海斌等人一起返鄉創業。回鄉後,他們經過認真考察謀劃,認為家鄉的水土很適合種植蓮藕,而且與家鄉傳統的水稻種植相比,蓮藕種植具有更高的創收空間,於是他們前期從村民那裡流轉了100畝土地嘗試種植蓮藕。蓮藕下地後,為了確保成功,他們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閱讀農業書籍以及向鎮農業技術人員請教等方式自學蓮藕種植技術,並且積極聯繫市場渠道,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為蓮藕銷售尋找渠道。為了讓貧困戶增收,在蓮藕田管和收穫期,他們首先安排貧困人員就業。經過他們不懈奮鬥與努力,2016年底蓮藕種植喜獲豐收,畝均年產值高達3000元,收入遠超村內傳統農業種植。

經營打造特色產業

種蓮藕初試成功,更決定了他們在家鄉發展特色產業,帶領鄉鄰共同致富的決心。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彰顯當地特色,2017年3月,他們註冊了恭偉家庭農場和「金谷陽」牌蓮藕的商標,進一步擴大了種植規模,流轉了本村廟西、廟北和後東三個村民組的村內1000畝土地,其中,有28戶是貧困戶的土地,全部種植蓮藕,當年就帶動了周邊的200多名村民一起進行蓮藕種植。藉助村民種植蓮藕的積極性,以及禹廟村作為貧困村的扶貧政策支持,張公偉又與村兩委共同合作,打造出了一個以蓮藕種植為主導產業的特色產業扶貧園區,村兩委利用扶貧專項財政資金的支持對園區周圍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完善,作為園區的使用方,恭偉家庭農場每年向園區繳納3萬元租金,作為禹廟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發揮優勢振興鄉村

2017年禹廟村開始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恭偉家庭農場利用距離村部較近的優勢,引進了30多個觀賞類荷花品種,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打造占地20畝的垂釣中心一處、建築面積220平方米的「荷韻農莊」餐飲服務中心等,帶動禹廟村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7月8日,固鎮縣第一屆荷花節在連城鎮禹廟村開幕,在驕陽似火的夏季,成片的蓮藕池滿園清綠,一時荷花飄香、蓮韻滿塘。利用荷花搭台,蓮藕唱戲,恭偉家庭農場在荷花節上對自家蓮藕以及深加工的藕粉、藕汁進行了推介展銷,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應和市場銷售成果。禹廟村這個集蓮藕產、供、銷、加工、旅遊為一體的「鄉村蓮藕文化」逐步形成,現在禹廟的蓮藕已聞名遐邇。

脫貧攻堅甘於奉獻

張公偉的家庭農場越做越大,事業也發展的如日中天,可他沒有忘記當年回家創業的初心和幫助鄉親共同富裕的願望。一定要幫助村裡的所有貧困戶發展產業,實行穩定脫貧,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禹廟村作為全縣十八個貧困村之一,有著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為助力家鄉打贏脫貧攻堅戰,張公偉和他的恭偉家庭農場積極響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號召,採取產業基地+家庭農場+貧困戶的模式,探索產業扶貧新途徑,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和解決就業。幾年來,恭偉家庭農場通過提供就業崗位,長期用工、季節性臨時用工相結合模式僱傭貧困戶18人,人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流轉28戶貧困戶土地,每戶年增收2000元左右。在蓮藕種植、田間管理和收穫期間,日均帶動50多名村民就業,每人每天工資60元。

為進一步綜合利用藕田水土資源,開發蓮藕價值,恭偉家庭農場開始嘗試在藕田中進行螃蟹、龍蝦養殖,進行藕、漁綜合種養,截至目前,畝均年產值已達到4000元以上,年產量可達400多萬斤,銷售額約1000多萬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