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帝王鬍鬚圖鑑

新氧生活 發佈 2021-08-03T07:34:43.457714+00:00

不知道你發現了嗎?在看古裝劇的時候,許多角色都會蓄鬚。比如大家熟知的美髯公關羽,蓄著一臉黑鋼髯的張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也多是蓄著鬍鬚,詞語堂堂鬚眉也沿用作指代男子漢。今天,小新就要帶你從帝王畫像中了解一下明清帝王對蓄鬚的審美。鬍鬚的種類古人推崇蓄鬚,並為鬍鬚做了細緻分類。

不知道你發現了嗎?在看古裝劇的時候,許多角色都會蓄鬚。比如大家熟知的美髯公關羽,蓄著一臉黑鋼髯的張飛,歷朝歷代的帝王們也多是蓄著鬍鬚,詞語堂堂鬚眉也沿用作指代男子漢。

今天,小新就要帶你從帝王畫像中了解一下明清帝王對蓄鬚的審美。

鬍鬚的種類

古人推崇蓄鬚,並為鬍鬚做了細緻分類。譬如上唇的鬍鬚叫作「髭[zī]」,下唇的鬍鬚叫作「糶[tiào]」,頰旁的鬍鬚叫作「髯[rán]」,而下巴的叫「襞[bì]」。

以宋朝關公畫像為例,就像現在的健身圈總有新名詞「人魚線」、「馬甲線」冒出來一樣,古人這樣不厭其煩地給鬍鬚分類命名,體現了他們對於鬍鬚的狂熱喜愛和近乎偏執的審美。

鬍鬚的作用

古人蓄這鬍鬚又有何用呢?

在古文中,描寫人物常常會用不同的鬍鬚來表示不同人的身份,比如賊眉鼠眼的小人總是長著細長的鬍鬚,暴躁易怒的武將總是長著一臉絡腮鬍。除了裝飾,鬍子已經差不多是一種人物的象徵了。

除了能夠表現人物特徵,蓄鬍子在古代也是一種身份和品德的象徵。要是哪位帝王長有一臉上等的鬍鬚,首先靠面相就能贏得大部分文武百官的尊重。而那些無道昏君或是逆臣賊子,則會被說成是鬍鬚稀疏,甚至是「寸草不生」。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副精緻鬍鬚是古時候判斷男人帥不帥的第一標準。所以古代男人很喜歡留鬍子,尤其是帝王,要是哪一位帝王可以得到與漢高祖劉邦一樣「美須髯」的讚美,估計在夢中也會捋著鬍子笑出來。

被歷代君主所羨慕的漢高祖,天生帝王之相:隆準、美須髯。

明代帝王鬍鬚圖鑑

不同時期宮廷帝王的鬍鬚也保持著各自獨特的風格,從明清的帝王畫像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很大的差別。

明成祖朱棣留了「美髯公」關羽同款的鬍鬚,這樣飄逸非凡的鬍鬚看來是有定期進行保養和修剪吧。

據說他發動靖難之役前,得到讖[chèn]語說如果鬍鬚長到肚臍那麼長就可以成為九五至尊。結果,從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朱棣靖難之役最終獲勝的時候,剛好髯長過腹。

明朝皇帝的鬍鬚大多比較茂盛,嘴唇上邊留著「八字鬍」,下巴留著很長的山羊鬍和絡腮鬍。

在龍椅上正襟危坐的明憲宗配上這大氣的鬍鬚,真是渾身的帝王風範。

明代後期的帝王畫像,我們會發現帝王們的鬍鬚變得稀少了許多。相對於祖輩們狂放的鬍鬚造型,這種鬍鬚樣式顯得更加內斂含蓄。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眼神平靜而莊嚴。標準的國字臉配上精緻的小山羊鬍,凸顯出一代君主的威嚴風範。

清代帝王鬍鬚圖鑑

清朝的鬍鬚樣式很特別,相比於明代帝王張牙舞爪的大鬍子,他們的畫風變得清秀了許多。

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畫像中,我們會發現他的下巴是沒有鬍鬚的,並且他嘴唇上的髭和兩鬢下的髯毛格外稀疏,顏色也不濃重,給人一種毛髮清揚飄逸的感覺。

清太祖努爾哈赤雖然未曾入主北京故宮,但是他的對於鬍鬚的審美卻影響了整個清朝蓄鬚的流行趨勢。

順治皇帝福臨為了統一大清、鞏固皇權地位,大力推行「剃髮令」。「剃髮令」主要是針對漢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等,改剃滿族髮型,十日內不剃髮就要斬首。

當然剃髮令中有一項就是剃鬍須,為了配合金錢鼠尾的髮型,清朝官方對鬍鬚有這麼兩個要求:首先下嘴唇鬍鬚要全都刮掉,然後上嘴唇留下十餘根形成稀鬆的「八字鬍」,而且人中部分的鬍鬚的也要用鑷子鑷掉。


我們熟知的雍正爺就是留這樣的「八字鬍」,下巴處乾淨整潔,給人不怒自威的感覺。

隨著清朝局勢的穩定,「剃髮令」中的規則也放寬了,鬍鬚樣式在原先的基礎上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乾隆皇帝留的「八字鬍」,下巴處長著稀疏的小山羊鬍。

道光帝延續清朝傳統的鬍鬚樣式,不過並沒有拔去下巴和人中處的鬍鬚。不得不說,帝王的鬍鬚是潮流的風向標,直到清朝末年這種樣式依然盛行。

看完這篇,有沒有get看鬍鬚猜帝王的新技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