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千萬別喝酒

於教授談免疫 發佈 2021-08-03T07:34:47.809244+00:00

有媒體報導,如果超量服用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存在肝損害、肝功能衰竭的風險。媒體引用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近日發出的公告,限制醫生對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感冒藥的臨床應用。FDA認為過量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將有可能導致嚴重肝臟損害,甚至導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有媒體報導,如果超量服用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存在肝損害、肝功能衰竭的風險。媒體引用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近日發出的公告,限制醫生對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感冒藥的臨床應用。FDA認為過量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將有可能導致嚴重肝臟損害,甚至導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對乙醯氨基酚也稱之為撲熱息痛,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因其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退熱,對胃腸道刺激性小,而被廣泛應用於感冒的輔助治療,是治療感冒及鎮痛類藥物中最常用的成分,有報導約80%的抗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

  早在1899年,研究人員就發現對乙醯氨基酚是退熱冰(乙醯苯胺)的代謝產物。乙醯苯胺是磺胺類藥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劑和退熱劑,但是大劑量攝入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等毒副作用。1948年國外研究人員發現退熱冰的止痛、退熱治療作用要歸功於其代謝產物對乙醯氨基酚,而對乙醯氨基酚通常沒有類似退熱冰的毒副作用,研究者提出使用對乙醯氨基酚來替代退熱冰。1955年對乙醯氨基酚在美國上市銷售,商品名為泰諾;1956年,500毫克一片的對乙醯氨基酚在英國上市銷售,商品名為必理通。

  近年來,涉及對乙醯氨基酚不良反應的報導越來越多,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有研究者報導,對乙醯氨基酚所引起的原發性肝細胞毒性,主要是因為在藥物的生物轉化過程中產生了毒性較大的自由基代謝產物N-乙醯-對-苯醌亞胺(NAPQI)。在體內還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護因子含量充足的情況下,NAPQI與還原型谷胱甘肽結合而起到解毒作用,但是在還原型谷胱甘肽被耗竭時,NAPQI會與細胞內其它生物大分子結合,進而導致肝損害發生。因此,對乙醯氨基酚的肝損害發生與否,與患者服用劑量有關。

  有文獻報導,一名67歲男性患者,因感冒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片(0.5克,3次/日)和複方氨酚烷胺膠囊(含對乙醯氨基酚0.25克,2次/日),共計2天,患者出現噁心、嘔吐、上腹疼痛、全身乏力現象;檢查患者血清谷丙轉氨酶(ALT)217U/L,血清穀草轉氨酶(AST)243 U/L;患者經乙醯半胱氨酸注射治療3天後,複查ALT 34U/L、AST 29U/L,患者治癒出院。該患者每日累積服用對乙醯氨基酚2克,共計2天,出現的是一過性肝損害,用藥治療後很快痊癒。而文獻報導的一名56歲男性患者,因感冒超量服用日夜百服嚀及感冒靈顆粒,一天攝入對乙醯氨基酚3.6克,共計2天;檢查患者ALT236U/L、AST396U/L,且合併有血清總膽紅素的增高,治療後7天複查ALT35U/L、AST28U/L,治癒出院。

  如同本文描述的兩例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所致肝損害病例,患者不了解「感冒藥」成分,為追求療效隨意增加服用的藥物種類,是導致對乙醯氨基酚過量所致肝損害的主要原因。因此,醫生有必要強化對患者安全用藥的指導,治療過程中對乙醯氨基酚的用量,應當計算所有服用藥品中對乙醯氨基酚的總量,避免因為重複服藥而出現藥物中毒。

有研究證實,在對乙醯氨基酚導致肝損傷的病因中,酒精是誘發因素之一,如果在服藥期間飲酒,即便是服藥量未超標,依然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肝損傷。

(摘自《天津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