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大事記(1915年)

品詩賞詞說文談史 發佈 2021-08-03T07:35:17.816073+00:00

延長租借旅大和南滿、安奉兩鐵路期限至99年,並承認日本在南滿及內蒙東部的土地租借權或所有權,以及居住權、工商經營權、修建鐵路和開採礦山的獨占權;

1月18日

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當面提出21條要求,五部分如下:1.承認日本繼承並擴大德國在山東享有的一切權力;2.延長租借旅大和南滿、安奉兩鐵路期限至99年,並承認日本在南滿及內蒙東部的土地租借權或所有權,以及居住權、工商經營權、修建鐵路和開採礦山的獨占權;3.將漢冶萍公司改成中日合辦,附近礦山也不准公司以外的人開採;4.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給別國;5.中國政府應該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顧問,中國警政由中日合辦,軍械半數以上須購自日本或中日合辦的軍械廠,給日本以投資、築路、開礦的優先權。

1月25日

日本外相電令日置益警告中國政府,不可對外泄露日本對華要求的內容。

1月26日

日本外相電令日置益,要求中國政府對全部條件作原則上明確答覆。

2月2日

中日就「二十一條」開始談判。中方代表為外交總長陸征祥、次長曹汝霖;日方代表為公使日置益等。在日方相逼之下,中國政府節節讓步。至4月26日,中日雙方共進行了24次談判,日方基本上堅持原意,對中方所提修正方案多不應允。

2月11日

北京英記者端納(澳洲籍)設法獲得「二十一條」原件,並向國外公布。

2月17日

中國報界披露「二十一條」全文。

3月8日

恰克圖會議議定中國與外蒙邊界線。

3月10日

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向中國出兵。次日,頒布南滿駐軍出發令。

3月14日

日本派兵3萬來華,外交部向日本公使提出抗議。

3月19日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館開幕。美國政府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的竣工,定於1915年2月舉辦國際物產博覽大會。本日,中國展覽館建成開幕。中國館以濃郁的東方特色,受到外國人士好評,並被大會文藝審查部授予頭等大獎。博覽會結束後,東道國要求保留該館,後經中國政府同意,照原樣移建於舊金山市金門大橋公園內。中國參展的產品,特別是絲綢、瓷器、茶葉等,在博覽會中出盡風頭,奪獲各類獎章共計1,200多枚,其中金牌258枚。和其他參賽國相比,「我國尚在最優之列」。中國產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勝,一度刺激了中國實業的發展。

3月19日

袁世凱召開對日會議,段祺瑞主張採取強硬態度。

3月23日

袁世凱會晤美國公使苪恩施,談中日交涉情形,希望美國政府相助。

4月25日

第一次有獎儲蓄在北京抽籤,主辦者為新華儲蓄銀行。

5月6日

美國向英、法、俄提議,共同干涉中日交涉,未獲3國同意。

5月7日

日本向袁世凱政府發出關於「二十一條」的最後通諜,限48小時內答覆。

5月9日

袁世凱承認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

1915年5月,袁世凱接受了日本政府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圖為中日雙談判代表。左起:中方曹汝霖、陸徵祥及施履本;日方小幡、日置益及尚尾。

袁世凱手批的「二十一條約稿本」部分。

5月13日

美國聲明不承認損害中美權益的中日新約。

5月31日

段祺瑞請辭,袁世凱任命王士珍署陸軍總長。

6月

蔡元培等組織勤工儉學會。

6月2日

袁世凱批准中日條約。

6月7日

庫倫活佛哲布尊巴丹宣布取消外蒙古獨立。

7月13日

水火交加,廣州千年大災難。珠江上游堤圍崩決,廣州發生空前特大洪水災。14日下午,正當水位最高之時,廣州十三行一帶不慎失火,禍及專售火油、汽油、火柴等的同興街。火種一到,油箱爆炸,油浮水面,火隨油流,所到之處燃起熊熊烈火,四處蔓延,不可遏制,火勢更借珠江上首尾相連結的船艇蔓延至河南大基頭,珠江兩岸頓成一片火海。大火足足燒了一天半。據統計,廣州居民死傷在3,000人以上,房屋損毀2,000餘間,財產損失達白銀200餘萬兩,為廣州曠古未有之浩劫。

7月31日

北京政府農商、內政兩部行文各省、區,定清明節為植樹節。

8月8日

譚根為籌款賑災,在香港舉行飛行表演,年僅15歲的洪美英隨機升空,成為中國最早參加飛行表演的女性。

8月14日

「籌安會」成立。楊度串聯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及嚴復,發起組織「籌安會」,並聯名通電各省,發表宣言,大力讚揚君主制度,同時電請各省將軍、巡按使及各團體選派代表到京,共同討論國體問題。3日,袁世凱的憲法顧問古德諾發表《共和與君主論》,鼓吹君主制,楊度隨即召赴總統府見袁世凱,商議組建推動帝制復辟的團體—籌安會。

9月15日

陳獨秀在上海主編的《青年雜誌》創刊(從第二捲起改名《新青年》)。

1915年9月,陳獨秀創辦並主編的《青年》雜誌,從2卷1號起改稱《新青年》。

9月23日

梅蘭芳演出齊如山、李釋勘合編的《嫦娥奔月》,首創以歌舞為主的京劇新劇目。

10月2日

英國公使會晤袁世凱,表示英國贊成中國實行帝制。

10月8日

議決國體,製造民意。袁世凱正式公布《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規定不再召開國民會議,而由各省代表進行國體投票。8月,籌安會成立後,立即派出專員赴全國各大城市鼓動,為復辟帝制搖旗吶喊。9月20日,參政院根據各省代表的請願,建議年內召集國民會議解決國體問題。為儘快實行君主制,袁世凱的親信梁士詒出面組織全國請願聯合會,製造民意,不斷派代表向參政院請願。一時間,北京冒出「商會請願團」、「人力車夫請願團」、「乞丐請願團」、「妓女請願團」等五花八門的請願團體。接著,梁士詒藉口國民會議是決定憲法的機構而不是決定國體的機構,要求另設「徵求多數國民之公意」的機構,即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國體。本月2日,參議院通過此提議。

10月15日

籌安會改組為憲政協進會。

10月25日

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時合影。

10月27日

外交部令駐英、俄、法、美4國公使,將帝制進行情況密告駐在國政府。

10月28日

日、英、俄勸告袁世凱暫緩變更國體。

10月30日

駐日公使陸宗輿受命與日本政府商討認可帝制條件。

11月3日

法國公使訪問外交總長陸征祥,勸暫緩變更國體。

11月6日

中俄訂立《呼倫貝爾條約》,中國承認呼倫貝爾的特殊地位及俄國在該地區的特殊利益。

11月7日

朱啟鈐、梁士詒等密電各省:日、英、俄國公使勸告為干涉內政,請速辦推戴事宜。

11月11日

蔡鍔秘密潛離北京。

11月12日

義大利勸告袁世凱暫緩變更國體。

11月20日

刺刀下的民意投票。全國各省國民代表大會國體投票,在各地軍政長官親臨監督下全部結束。上月25日,全國各地開始選舉國民代表,從28日起陸續舉行國體投票。投票地點按規定設在將軍或巡按使公署內,將軍和巡按使是法定的投票監督人。會場內外布滿軍警,票面只印「君主立憲」4字,令投票人寫上「贊成」或「反對」字樣,再簽上自己的姓名。投票前每個代表發大洋450元,將軍或巡按使還要發表演講,痛詆共和,稱頌君主立憲。各省分別舉行集體投票後,將選票送至北京匯總,由參政院舉行總開票,統計票。各省並推定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

12月12日

袁世凱通電全國,正式宣布接受帝位,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袁世凱事先已與清室達成協議,用優待條件換取清室聲明擁護他當皇帝。昨日上午,參政院舉行「團體投票」總開票,各省代表1,993人全票通過君主立憲,並一致上推戴書:「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並以國家最上完全主權奉之於皇帝,承天建極,傳萬世。」袁世凱假意推辭,參政院竭力推戴,袁世凱「只好俯就民意。」13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文武百官朝賀,下令把總統府改名新華宮。決定從明年起,廢除民國年號,改為「洪憲元年」。並特設「帝制大典籌備處」,趕製御座、龍袍、御璽、金印等。為籌辦明年元旦的登基大典,所費竟達2,000萬元。

12月15日

日、英、俄、法、意五國公使提出第二警告,聲明對改變國體持靜觀態度。

12月15日

袁世凱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

12月18日

袁世凱特任馮國璋為參謀總長。

12月20日

袁世凱尊稱「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義、張謇」為「嵩山四友」。

12月21日

袁世凱特任陸征祥為國務卿兼外交總長。

12月22日

新女官制。袁世凱稱帝後,親自製訂嚴格詳細的招選女官章程:身家清白、品誼純正;年齡在14歲以上25歲以下;略具姿色,體質健全,無暗疾;未出室及未受聘之閨女,或未生育的孀婦,無煙、酒、賭博等嗜好。

12月25日

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討袁。

1915年12月,蔡鍔、李烈鈞、唐繼堯聯名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出兵討袁,很快得到各省響應。圖為護國軍部分將領合影。右起:3蔡鍔、4李烈鈞

蔡鍔(1882-1916),湖南人。1915年12月25日雲南宣布獨立,蔡鍔任護國軍總司令。

12月25日

朱德在滇南蒙自誓師討袁。

12月29日

袁世凱革唐繼堯、任可澄、蔡鍔等職。


袁世凱在北京居仁堂自稱皇帝改元洪憲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凱在北京居仁堂自稱皇帝,改元洪憲。

僭稱帝號的袁世凱及其國璽。

為袁世凱稱帝制定的中華帝國曆書。

乘亮轎的「洪憲皇帝」袁世凱。

清室支持袁世凱稱帝,以換取將優待條件列入憲法的諾言。這是清室致代行立法院的表態信。

當袁世凱散布恢復帝制的輿論時,孔孟之徒紛紛支持。圖為孔子後裔孔令貽代表孔、顏、曾、孟四姓向袁世凱勸進帝位的電報稿。

袁世凱稱帝後,賞給「勸進」有功的孔令貽,襲封「衍聖公並加郡王銜」的命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