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零售2020年將進入慢時代

聯商網 發佈 2021-08-03T07:36:48.857905+00:00

圖/kaga聯商專欄:過去的70年,大致可以濃縮為7天:第一天50年代是公有,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第二天60年代是爭鬥,造反有理,烏雲密布,烏煙瘴氣;第三天70年代是重生,抓革命,促生產,學大慶,學大寨,1978年11月24日晚上,18戶小崗村村民簽署「包產到戶契約」,


聯商專欄:過去的70年,大致可以濃縮為7天:

第一天50年代是公有,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

第二天60年代是爭鬥,造反有理,烏雲密布,烏煙瘴氣;

第三天70年代是重生,抓革命,促生產,學大慶,學大寨,1978年11月24日晚上,18戶小崗村村民簽署「包產到戶契約」,打響了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槍」,也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村包圍城市」;

第四天80年代是承包,從農村到城市,從工業到商業,全國吹響了承包的號角,在製造業中,南有步鑫生,北有馬勝利,在零售業中,有著名的關廣梅事件;

第五天90年代是改革,1992年重慶的四放開與1993年上海的六自主,都是繼承包以後的機制轉換,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發展可以衝破一切束縛;

第六天00年代是網聯,連接世界,預見未來,後來就有了「兩馬兩東」(馬雲、馬化騰、劉強東、張近東);

第七天10年代是資本,大家都等風來,風吹動了行業,也吹翻了行業,多快好省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爽過之後,都處於極度疲憊狀態,一切都使得過度了,資源枯竭、精氣枯竭、誠信枯竭、模式枯竭、動力枯竭,留下的都是「磚頭」「紙頭」「骨頭」,猙獰可怕。但對大多數零售企業來說,依然沒有明確的方向。不改,等死;與平台合作做,弔死;自己干,虧死。

時代需要我們慢下來,用戶需要我們慢下來,如果有資本還想快馬加鞭,到了第8天,一定得回吐,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我覺得,人的能力與企業的能力一樣,都是有邊界的,但行業的發展似乎是邊界越來越模糊,最終勝出者到底是堅守者,還是四面出擊者?

我認為,零售的本質是創造服務價值,而不是單純的商品或服務。

改革開放40年來,零售業的變革是沿著連鎖化、組織化、規模化、技術化的方向發展的。但在這個過程中,需求方與供給方仍然有很多不對稱,零售商仍然不能充分滿足消費者對商品與服務的訴求。品質沒有顯著提升,而價格卻居高不下。

最近10年,由於網際網路與新零售的興起,線上與線下逐漸融合,極大地便利了消費者購物,尤其是支付方式發生了顛覆性變革。這是平台型企業為消費者創造了新的服務價值。

其結果是:主要依靠傳統方式經營的企業,越來越走下坡路,新一代企業藉助資本與技術的力量從經營模式與服務方式創新開始,吸引了越來越多新老用戶,但問題是業績增長非常緩慢,更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所以,那些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的企業漸漸敗下陣來。

我國零售市場,不缺實體店,更不缺電商平台,如今又加上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社群平台,三度空間弄得消費者無所適從。儘管出現了擁有幾千萬粉絲的網紅,但消費者的忠誠度仍然很低。零售市場嚴重缺乏可以讓消費者絕對信任的零售品牌與零售平台。中國其實不缺好商品,缺的是值得信任的服務平台。

在社區商業領域就更是如此,街邊店雖然購物便利,但客流被眾多的個體店鋪分割,品牌的整合效應很差。盒馬在開出了盒馬鮮生、盒馬F2、盒小馬、盒馬mini、盒馬小站、盒馬集市以後,前不久開張「盒馬里」社區購物中心。盒馬改變發展路徑,不去賦能傳統業態,走另一條道路,是整合社區的客群資源,這正如侯毅所說的:「馬車永遠無法改造成為汽車」。

有人說,「消費重視商品,不重視商家」,其實,商品與商家的關係有點像雞與蛋之間的關係。因為商家不可信,所以,消費者不得不認商品。這是「簡單事情複雜做」。在未來應該倒過來,先認商家再認商品,達到「複雜事情簡單做」的境界。

商家作為一個服務平台,他們所創造的服務價值最核心的是:消費洞察力、供應鏈整合力,商號信任力。所有這些能力的培育,都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社會經濟發展慢下來了,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也會慢下來。所以,商家再也不能捨命狂奔。數字化也要向縱深發展,從引流、促銷、營銷向營運、管理、服務等方面轉變。

總之,慢是一種態度、一種境界,更是零售發展的常態。

(本文系聯商網特別策劃「2019中國零售大復盤」系列報導,文/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