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道德經《老子》第八章

鐘鳴谷應 發佈 2021-08-03T07:37:01.266909+00:00

《老子》第八章作者:【先秦】李耳上善若水[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2],處眾人之所惡[3],故幾於道[4]。居善地[5],心善淵[6],與善仁[7],言善信[8],正善治[9],事善能[10],動善時[11]。夫唯不爭[12],故無尤[13]。注釋:[1]上善:上等的善,至善。

《老子》第八章

作者:【先秦】李耳

上善若水[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2],處眾人之所惡[3],故幾於道[4]。

居善地[5],心善淵[6],與善仁[7],言善信[8],正善治[9],事善能[10],動善時[11]。

夫唯不爭[12],故無尤[13]。

注釋:

[1]上善:上等的善,至善。上:上等,至。義同《老子》第三十八章的「上德」「上仁」「上義」之「上」。 [2]善:善於。利:有利,利於。不爭:不爭奪,謙讓。「不爭」,帛書甲本作「有靜」,帛書乙本、漢簡本作「有爭」。「有爭」錯誤;「有靜」義雖通,於文恐錯訛。其他諸本同王弼本。 [3]處:居,位。惡(wù):厭惡,不喜歡。 [4]幾:接近。義同《老子》第六十四章「常於幾成而敗之」的「幾」。 [5]居:居住,居處。地:地方,位置。 [6]心:思考。淵:靜。《莊子·在宥》說:「淵默而雷聲」「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莊子·天地》說:「淵靜而百姓定。」 [7]與(yǔ):給予。義同《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的「與」。「與善仁」,帛書甲本作「予善信」,帛書乙本、漢簡本作「予善天」,傅奕本作「與善人」,其他諸本同王弼本。衡之於上下文,「與善仁」可取。 [8]言:說話,允諾。信:信用。 [9]正:通「政」。 [10]能:勝任。 [11]時:時間,時機。 [12]唯:因為。 [13]無尤:沒有過錯、過失。尤:過錯,過失。

點評:

這一章的內容,一是講述「水」的美德,一是講述什麼是好的選擇。本章大意是:至善的人就像是水。水善於對萬物有利而從不為自己爭取什麼,它處於眾人所不喜歡的低下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道。高明的人,居住善於選擇地方,心靈善於保持寧靜,施予善於體現仁愛,說話善於守信,從政善於治理,做事善於勝任,行動善於選擇時機。正因為他不去爭權奪利,所以他就沒有過失。老子一反常識和一般的價值,強調「甘居下流」,認為「大國者下流。」

老子「尚陰」「尚柔」,讚揚雌性、母性、水、嬰兒和川穀。水滋養萬物,孕育生命,帶來了一個世界,又低調居於這個世界;水柔弱不爭,甘居下流,緊靠著「道」,相依不離。

孔子也讚揚「水」的美德。《荀子·宥坐》記載:「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通『倨』)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奔跑)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通『綽』)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韓嬰也讚揚「水」。有人問:「夫智者何以樂於水也?」他說水有「多德」:「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萬物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於水也。」(《說苑·雜言》)

人貴向上。常言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詩·小雅·伐木》說:「出自幽谷,遷於喬木。」《論語·子張》記載子貢之語說:「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其旨在強調「天道酬勤」,同水甘居其下,不相矛盾。

事情有因果,是非有曲直。人生在世,好的生活,源於好的選擇。居住、活動、行事、言語、內心、交往,莫不有道有理。好的選擇,是合理合道的選擇。有道者有福,有理者有福。郭店楚簡《語叢二》說:「不善擇,不為智。」

亞里士多德說:「人如不作善行(義行),終於不能獲得善果(達成善業);人如無善德而欠明哲,終於不能行善(行義);城邦亦然。……惟有勇毅、正義和明哲諸善性,才能達成善業(從而導致幸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