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愛啃書的初拾
聊民國文壇,作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的魯迅,是永遠不該繞過去的人物!
民國雖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受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爆發出了中國文化的燦爛時代,所誕生的文豪學者百年來影響力不衰。
作為民國文壇巨匠的魯迅,能夠在億萬國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除了其文學作品本身具有穿透力,還因為他的作品曾被大量編入教材,從小學到高中,很多作品都需要背誦全文。
立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他,憑藉犀利見血的文筆,刻畫出眾多如《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故鄉》等經典作品,這些悲戚冷清的故事,亦深深刻在了一代代人的腦海。
通常來講,對於選入課本的作品,人們往往懷著敬意和尊崇;因為那些作品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是送給正在接受教育的學子們的精神食糧。
讓人無奈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留在我們學生時代的魯迅作品,卻因為種種原因逐漸被移除語文教材。
如2007年,北京市的語文課本中,把《藥》《阿Q正傳》《記念劉和珍君》移出教材;
如2008年,山西省啟用的人教版語文課本中,撤掉了《阿Q正傳》;
如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的新版語文教材中,撤下了《藥》《記念劉和珍君》;
如2010年,江蘇版語文課本撤掉了《阿Q正傳》……
對於魯迅作品連續被移除的現象,很多讀者覺得可惜;當然在眾多惋嘆聲中,也不乏有些專家學者拍手稱快,其理由也讓人覺得莫名奇妙。
其中在「反魯」呼聲中,搖旗吶喊聲最為響亮的當屬著名學者韓石山。
【韓石山提出「少不讀魯迅」,荒謬理由讓人氣憤】
韓石山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專家,也是《山西文學》主編,向來有「文壇刀客」、徐志摩研究第一人、「反魯專家」等響亮名頭。
在這種權威身份的加持中,他針對魯迅及其作品的激烈發言,著實讓人倒吸冷氣!
韓石山認為:魯迅是箇舊文人!
首先用語與文風,都是舊的——氣憤、怨恨、詛咒、嘲諷、無所不用其極;
而後是思想陳舊:即便偶爾說說光明一類的詞,不是言不及義,就是大而無當。
「在他那裡,是看不到什麼建設性的改造社會的建言的。」
為了闡述自己更加系統的反魯思想,韓石山專門出版了作品《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在其中他用較大篇幅對魯迅的風格、其眾多經典作品進行了猛烈抨擊!
而大部分作品被抨擊緣由,竟然是因為「少兒不宜」。
韓石山評《阿Q正傳》:沒有結構的嚴謹,也沒有思想的深沉。
他說:「純粹以幽默甚至輕慢的筆調出之,不經意間便寫成了這麼一篇名作。但它極不宜收入課本,做中學生的教材。它寫的是一個農村的流氓,調戲婦女,偷人財物,既麻木不仁,又冥頑不靈,說是怎樣的深刻,怕都是評論者的附會……」
除此之外,他抨擊《阿長與〈山海經〉》的理由也如出一轍:
「寫一個醜婦人的顢頇與仁慈,毫無美感可言;作者對這位兒時的保姆是懷念的,但這懷念中有鄙棄的成分,顯得很不厚道。」
為了證明作品不適合給學生們看,韓石山還專門摘錄作品的原文分析:
「哪裡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麼?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對於這段文字,他的評論是:
「這樣污穢的文字,你讓教員在課堂上當著那些少男少女怎麼講?勉強講了,你讓那些少男們對他們的少女同學發生怎樣的感想?」
而對於比較著名的《記念劉和珍君》,韓石山的評價更是匪夷所思:
在他看來,作品寫得太過血腥,魯迅對劉和珍的悼念太過於激烈,單是「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這一句話,就完全能夠帶壞青少年的思想,也不應當入選。
對於這些評價,我只想說:
淺薄永遠是可怕的,因為淺薄到一定程度,就意味著上演荒謬鬧劇。
韓石山「少不讀魯迅」的言論,更像是以無知無畏的傲慢姿態射出的思想毒箭,他不負責任的淺薄,折射出的倒是自我認知的荒謬。
【這場「貶魯」的傲慢論調,本質是無知和淺薄的鬧劇】
不知大家對於韓石山的言論怎麼看待,但看完他的《少不讀魯迅》後,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滿紙荒唐言。
我們品讀文學作品,往往是結合時代背景去看;因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往往是受其境遇和經歷所影響,因而呈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分析魯迅作品,更是如此!
就拿被韓石山貼上「少兒不宜」的《阿Q正傳》來說,這部作品創作於1921年12月,我們的民族因為外界侵略是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而國人卻因為封建保守的社會制度,其人性和思想始終處於麻木中,身為作者的魯迅,他所接觸的時代是病態的,國人亦是病態的。
文中的阿Q是典型的欺軟怕硬者,因為無法反抗權威人士,便把怨氣撒在更加弱小的人物身上;這番對人物的刻畫實則體現了人性的麻木和荒唐。
而被韓石山怒批「影響不良」的《記念劉和珍君》,是魯迅在得知劉和珍犧牲後,懷著悲痛的心情寫出來的,他沉痛激烈的字句,所揭露的恰恰是北洋政府的黑暗與無情。
特別是那些流傳至今的名句,如: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在時光沉澱中,這些句子早就成為了精神意志的傳遞,讀來讓人充滿力量,又何來影響不良的說法呢?
如果品讀魯迅的作品,僅僅看到他筆下人物調戲尼姑、長毛讓婦女們脫褲子、鋼叉傷害了小動物……這倒是閱讀者的悲哀了。
時代在變,學生們的教材應該得到更新,以把最符合當代時局的價值觀傳遞給莘莘學子,但曾幾何時,移除經典的理由漸漸變得無比荒謬了?
就如家喻戶曉的《愚公移山》,著名詩人席慕容曾公開發言:強烈建議將這篇課文移除教材,因為內容實在不環保,容易引導孩子不尊重自然。
寫到這裡,很想問問所謂的專家學者們:在你們眼裡,究竟什麼樣的作品對孩子們是有益處的呢?
對於學生們「適不適合讀魯迅」的爭議,我很贊同兒童作家作家曹文軒的話:
「我們小時候文化氛圍那麼差都能讀懂魯迅,現在的孩子個個都那麼聰明,難道都讀不懂魯迅了嗎?」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也實在不必把孩子看得那麼嬌貴,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力,也有自己的註解能力,對於作品的理解,很多時候其實比成年人更具有觀點。
論魯迅作品:他的很多作品需要反反覆複閱讀,才能洞悉其中的智慧和內涵;對於學生群體而言,魯迅的作品雖有幾分拗口,但其中隱藏的思想內涵,也隨著老師們的引導逐漸顯露出來。
同樣的,讓學生接觸魯迅的經典作品,並非是完全去讀懂,而是在半知半解中,試著去了解複雜的歷史,也試著去了解複雜的人性,而不是長大成人以後,對待民族變遷史卻充滿「何不食肉糜」的反問!
畢竟:學生的成長不僅是身體的發育,更是思想價值觀的逐漸完善。
也是因此,本人對於韓石山貼在魯迅作品上的「少兒不宜」標籤,也只當它是無知和淺薄的鬧劇總結。
【時隔84年,我們為什麼還要讀魯迅?】
84年前,文壇領袖魯迅病逝上海,葬禮震驚整個中國:
國母宋慶齡為他披上「民族魂」旗幟,如蔡元培、巴金、蕭軍等16位具有影響力的學者為他抬棺扶柩,就連蔣中正也派人送來「先生千古」的輓聯。
由此可見,魯迅先生在動盪時代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作為棄醫從文的民族脊樑,和直言不諱的英勇戰士,魯迅的文章是犀利諷刺的。他為腐敗荒唐的世事吶喊,為沉默愚昧的民眾吶喊,而這份響亮的吶喊聲也震醒了沉睡的龍魂。
魯迅先生走了,可他筆下的人物卻從未死去;在84年後的今天,推薦大家讀魯迅的文章,是因為他筆下人物的警醒意義和精神催發,也的確是仍舊影響著一代代的讀者:
1、讀魯迅,讀的是對人生的警醒!
細觀這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多少人活成了魯迅筆下的人物。
如那個欺軟怕硬的阿Q:作為被生活捶打的人,遭到老爺們扇嘴巴時不敢出氣,但欺負起比自己弱小的人物時,卻卯足了狠勁兒。
因為打不過假洋鬼子,就去羞辱尼姑;因為不敢招惹富貴的老爺們,就對身邊的小幫工拳打腳踢……
舊時代的阿Q死去了,可新時代的阿Q屢見不鮮:多少人以諂媚的姿態拜高踩低,用可笑的精神勝利法則肆意碾壓比自己弱小的人?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這樣的荒唐現象,何嘗不是人性的悲哀?
如那個只會抱怨的祥林嫂:她的人生遍布苦難,先是兩任丈夫猝然離世,後是疼愛的孩子也被野狼叼走,沉重的現實摧毀了她的希望,而她的怨念也自毀了人生的所有可能。
同樣面臨一地雞毛的生活,有多少人活成了祥林嫂般的怨婦模樣?用顧影自憐的方式不斷重複著自己的苦難,用隨處宣洩的方式不斷抱怨著生活的糟糕……
可這世界上又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呢?成年人如果失去對邊界感的把控,最終也只活出了悲哀的笑話。
再如那個被生活磨平稜角的閏土:初識迅哥時,他是活潑開朗的少年,脖子上的銀項圈、手中的雪亮鋼叉,是他意氣風發的見證。
可時隔20年後的閏土,卻在貧瘠生活的拖累下,成為麻木沉默的中年人;曾經的快樂玩伴「迅哥」成為他口中畢恭畢敬的「老爺」,曾經無話不談的豁達全部藏到了那隻破舊的菸斗中……
滄桑變換,物是人非!
如今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另一個閏土?時間的重重磨礪下,我們最終還是承認了自己的平凡以及現實的無奈。
那些少時讀來晦澀不解的文字,如今再看已成滿眼淚花。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走得太遠,也經歷得越多,以至於慢慢忘記了出發的初衷。
讀魯迅,尋找的是一份警醒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寶貴在於,它能喚醒麻木的內心,重使無力者有力,悲觀者前行。
2、讀魯迅,觸摸的是精神的晶石!
我們的偉人曾評價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
是的!魯迅最大的魅力,便是他敢於揭露血淋淋的現實。
當沉睡的國人都在選擇偽裝的時候,唯有魯迅用鋒利如手術刀的筆,解剖著自己的靈魂,也解剖著不忍直視的社會現狀;而那些如驚雷般響亮的吶喊,亦為黑暗中行走的人們帶去了光明,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無論世事如何風急雨驟,都需要清醒的勇士匡扶正義。
如今的時代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無數的國人尚在夢寐當中;投機倒把者、作奸犯科者、為虎作倀者屢見不鮮,我們依舊迫切需要這樣的呼聲,喚醒沉睡中的國人。
如今再讀魯迅,實則觸摸的是精神的晶石;先生那支尖利的筆,於起落間發出激越戧聲,亦能夠劃破物慾橫流的牢籠,讓受困的世人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光明。
從魯迅作品中收穫珍貴的啟蒙精神,時刻激勵我們奮進,這是魯迅作品的現實意義;將魯迅傳遞的精神食糧與生活經驗結合,正確引導溫室中長大的後代兒女,這是我們的責任。
也是因此,由衷推薦大家讀讀魯迅的作品。
我始終覺得:讀書是精神的享受,更是視覺的享受!好的經典作品,配有精美的裝幀,才更加提升閱讀的儀式感和幸福感。
2021年了,如果想為自己準備份新年禮物,真不妨收藏套精美裝幀的《魯迅全集》。
這套最新出版的作品分為5冊,分別是《朝花夕拾》系列、《故事新編》系列、《吶喊·彷徨》系列和《魯迅雜文精選》,裡邊收錄了魯迅影響力最深遠的各類經典作品,如上文講到的阿Q、閏土、祥林嫂的故事全都被囊括其中。
最為驚喜的是:這套書籍完全是正紅色的精美硬殼裝,很適合作為新年禮物;無論是送給孩子,還是送給2021年的自己,都別具意義!
辭舊迎新之際,記得也為書櫃添點「衣物」,喜歡的話,不妨點擊下方連結【去看看】
新的一年,也願魯迅先生的眾多經典能夠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陪伴我們在2021年的未知旅程中,披荊斬棘!
【寫在最後的話】
對於韓石山的言論,本人認為存在偏激色彩,但魯迅作品被大量刪減也確為事實;大家怎麼看待:魯迅作品被移出課本的現象?歡迎留言區討論!
【其他精彩】
被判低劣遭斃的《平凡的世界》如何起死回生的?過程簡直大快人心
風流作家毛姆:毒舌嘲遍世界文壇,卻被國學大師辜鴻銘懟到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