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不好出仕」,北宋為何四川人沒有做大官的

清風明月逍遙客 發佈 2021-08-03T07:44:12.387146+00:00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北征回京後就因病死去。死前,他任命心腹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以防範他人窺視自己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的帝位。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北征回京後就因病死去。死前,他任命心腹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以防範他人窺視自己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的帝位。不曾想,恭帝柴宗訓僅在位一年,因有假消息稱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元月初三的晚上,大軍在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譁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 」。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 宋朝」、「北宋」。

在當時,除了剛建立起來的宋朝之外,還同時存在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勢力。於是自宋朝建國伊始,趙匡胤便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進程。

宋軍平荊南後,宋軍開始攻蜀。後蜀主孟昶聞訊,欲依託川陝險要地勢,嚴兵拒守,同時遣使約北漢共同反宋。趙匡胤獲後蜀叛將趙彥韜,得知蜀軍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後蜀遠離中原,境內少有戰事,經濟發展不錯,所以君臣都以奢侈為樂。孟昶更是奢侈淫靡,甚至溺器都用七寶裝飾。北宋興起,已經攻占荊、潭,孟昶派大程官孫遇用蠟丸書從小道到北漢,相約共同出兵阻撓北宋的統一活動,孫遇被北宋邊吏捉住。趙匡胤因此下詔伐後蜀,以王全斌為四川行營都統,劉光乂、崔彥進為副將。率領步騎兵6萬餘人,分由鳳州、歸州兩路,走棧道和揚子江三峽之險,進軍西蜀。當時蜀王孟昶信身邊無懂兵之人,難逃滅亡厄運。宋軍進展的很順利,前後只用了66天,就占領了四十五個州,一百九十八個縣城。

孟昶投降北宋後,從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師汴梁(今河南開封)的途中,成都有數萬老百姓冒著生命危險為他送行,人們哭送著,男女老少沿江護送,其中哭得慟絕者數百人,孟昶也掩面痛哭,老百姓一直從成都送到鍵為縣,達數百公里,其場面十分感人。

後蜀投降後,宋朝為了徹底改變此前藩鎮割據的弊害,採取中央集權體制,不使地方掌握兵力,不給地方留存財物,把後蜀府庫里存放的金、銀、珠寶、 銅幣 之類的「重貨」和絹帛布匹等「輕貨」運往京城開封,號稱「日進綱」。。當這些金銀財寶運走的時候,強征了大量民夫,水陸兼運,化了十幾年的時間才運完,很多四川人感到被征服的屈辱和憤怒。

宋滅後蜀以後,曾縱兵大肆擄掠,入川的宋軍將領在成都整日整夜舉行盛大宴會,歌舞不斷,縱酒不絕,毫無顧忌的放浪聲色,再也不管軍務,任由部下搶掠錢物,霸占婦女。四川人對宋軍的淫威激憤難平。宋將曹斌屢次請主帥王全斌班師回京。而王全斌等人則貪戀成都的享受,毫不理會。

趙匡胤不久詔令徵發蜀軍到京城,每人給錢十千,不走的人,加發兩個月廩食。王全斌等人不立即執行,從此蜀軍憤恨不已,人人想作亂。蜀軍到了綿州果然叛亂,搶劫屬縣,聚眾十多萬人,自稱"興國軍"。蜀人中有個曾任文州刺史全師雄的人,曾經當過將領,有威望有德惠,士兵們都畏服他。當時正帶領全族人到京城,在綿州遇到叛亂,全師雄恐怕被士兵們挾制,先把全家藏在江曲民舍。幾天以後,他被亂兵捉到,推擁為主帥。隨後邛、蜀、眉、雅、東川、果、遂、渝、合、資、簡、昌、普、嘉、戎、榮、陵十七州,都跟隨全師雄作亂。此時成都尚有蜀兵兩萬七千餘人,王全斌怕他們會和造反軍裡應外合,於是與部將合謀,將他們殺了。這種殺戮降兵的暴行更加令四川人髮指。

宋太祖趙匡胤得知四川叛亂立刻派大軍增援,耗時一年的時間又一場血腥的屠殺才告平。這場動亂固然以宋軍的絕對優勢而加以獲勝,但是宋太祖的中央政權卻也從此徹底失去了蜀國的人心。

在宋朝的統治下,當時四川百姓負擔非常沉重的。四川成都一帶,人多地少,農民「協稼不足以給」多兼營紡織、採茶等副業。除了正常的賦稅之外,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每個人的頭上都擔負了很多的稅收,還有徭役和攤派。農民一年到頭得不到溫飽。疫情後蜀時代老百姓雖也有很多賦稅,但總算能夠有一個溫飽,現在四川人反而比過去更加的窮困。

淳化四年(993年),在永康軍青城縣(今四川都江堰市南)爆發了王小波、李順起義。王小波提出「均貧富」的主張,從者萬餘,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犧牲,李順繼為首領。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權,控制四川大部。

宋太祖趙光義急令心腹宦官王繼恩為西川招安使,統軍從劍門入川;又增派雷有終、裴莊、尹元等率兵自湖北入夔門,進行鎮壓,並一再下詔招撫,命張詠知成都府,伺機入川。四月,王繼恩軍破劍州、綿州(今四川綿陽)、閬州(今四川閬中)、巴州(今四川巴中);東路官軍亦進入夔門,攻戰於涪江流域。王繼恩率軍猛攻成都。十多萬起義軍攖城拒守,展開激戰。五月六日,成都失陷,李順於城破時被殺害。

王繼恩作風與王全斌完全如一樣,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縱容部下姦淫婦女、掠奪錢財,致使四川各地的反抗運動依舊此起彼伏。

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宋派符昭壽為益州(成都)兵馬鈴轄(統管一州兵馬)。昭壽是宋初大將符彥卿的兒子,他既是功臣之後,又是皇帝家的親戚,以貴族子弟出掌一路兵馬,「驕態不親戎務」,天天在花園中吃喝玩樂,並招集成都織錦工人,專給他家織造纖麗綺帛,所需材料強令市人交納,或縱部曲掠取;又廣來稻麥,儲藏在諸寺觀巾,經久朽敗,即勒令僧道賠償,作惡多端。他自己不管事,所有軍務,只令僕使傳道裁決。他家的僕使也就仗勢欺人,凌辱軍校,弄得人人皆怨。神衛戍卒趙延順等八人乘其不備,率眾暴動,殺昭壽,占領成都,建號「大蜀」,改元「化順」。此次造反歷時九個月才被宋軍平叛。

從乾德三年降兵暴動至咸平三年戍卒暴動,四川人經歷了36年不停的戰爭。因此四川人普遍懷有反抗心理,形成不合作的態度。《宋史》上說「蜀人不好出仕」。北宋時期先後有90位宰相,其中屬四川籍的只有四位。開國之初,太祖、太宗兩朝的高官,更無一人是蜀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