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很少有人知道,後半句才是精華

楚何知 發佈 2021-08-03T07:53:27.226140+00:00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孕育了悠久而燦爛的文化歷史,並且從未間斷。在《道德經》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孕育了悠久而燦爛的文化歷史,並且從未間斷。在《道德經》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擁有至高品性的人就如同水一樣;水潤澤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匯聚在人們厭惡的低洼之地,因此近於大道。

無論是在《道德經》當中,還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父輩們一直告誡我們,不要與世人一般見識,更不能與俗人爭一時之氣,並且用這樣一句俗語自我安慰,即:「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實很少有人知道,這句俗語後半句才是精華!你知道是什麼嗎?

為什麼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呢?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出門在外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朋友之間難免會需要互相幫助。

少數人抱著僥倖心理,利用朋友的信任,不斷索求幫助與援助,甚至讓幫助自己的朋友陷入困境,自己卻依舊獅子大開口,繼續要求朋友「幫人幫到底」;最終讓「幫人者」遭受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損傷,因此才會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而後半句「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其實就是告誡我們:「有因必有果,貌似可恨之人,一定是經歷過無數的過錯,最終才會選擇自暴自棄與自甘墮落。」

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朋友之間的「借錢」,「借」還是「不借」,這其實是一個兩難的抉擇。對於那些有過違約前科的朋友,一定不要輕易借錢給他;也許你認為朋友會「浪子回頭」,但是在「自甘墮落者」的眼中,你有可能就是「待宰羔羊」。

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你自己能力微小的時候,管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善意;如果你自顧不暇,又如何有能力幫助他人呢?

因此這句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也是告誡後輩:一定不要在生活中當「老好人」;朋友之間固然需要互相幫助,但是幫助的程度卻有大小之分;只有把握好分寸,量力而行,於人於己都是非常有利。

因此,從這句俗語「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當中,我們既要避免自己成為「老好人」,又要理解「可恨」「可憐」之人的困境。

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正想要幫助一個朋友,與其在物質層面幫助他艱難度日,還不如傳授給他掙錢的方法,讓他擺脫依賴自食其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