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西方經濟學家追捧的「休克療法」,為什麼會失敗

狐狸先森幾點鐘 發佈 2021-08-03T07:55:17.709032+00:00

蘇聯解體後,新誕生的國家都面臨惡性通貨膨脹、國有企業負擔重等宏觀經濟問題,加上對計劃經濟已經完全失去信心,急需新的藥方。


01


蘇聯解體後,新誕生的國家都面臨惡性通貨膨脹、國有企業負擔重等宏觀經濟問題,加上對計劃經濟已經完全失去信心,急需新的藥方。


這個時候,用「休克療法」成功挽救玻利維亞的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興沖沖地來到剛剛發生過政治劇變的俄羅斯和東歐各國,兜售他的新處方。


一邊是病入膏肓,一邊是有藥,而且還有成功的案例,一拍即合。



薩克斯雄心勃勃,他的「休克療法」確實幫助玻利維亞實現了穩定經濟、抑制通貨膨脹的目標,但對於這些前蘇聯國家,他還新增加了一個新目標,那就是完成經濟轉軌。


這個也不難理解,這些新誕生的國家,以前都實行計劃經濟,要徹底治癒,就需要實現市場經濟的轉型。


為此,薩克斯給這些前蘇聯國家開的藥方是「三化」,即穩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所謂穩定化就是通過嚴厲的緊縮性財政和金融政策以及一系列抑制社會總需求的強制性措施,迅速遏制惡性通貨膨脹,恢復經濟秩序,使宏觀經濟趨於穩定。



所謂自由化就是通過「一步到位的價格改革」實現價格的自由化,通過廢除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實現對外貿易的自由化,以及通過放棄外匯管制和壟斷,實現外匯的自由化。


實行價格、對外貿易和外匯自由化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啟動市場機制,使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應有的調節作用。


以上兩招都是用來抑制惡性通貨膨脹和穩定經濟。



所謂私有化就是通過歸還、出售、租賃、股份制改造等產權制度改革,將國有經濟民營化,最終塑造和確立市場經濟的主體。


這是針對國有企業的弊端用的。


薩克斯認為採納這「三化」的休克療法,俄羅斯和東歐各國便可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


這藥方,看起來完全沒毛病,儼然就是對症下藥的好大夫。



從結果上,我們都知道了,「休克療法」致使俄羅斯GDP減少了一半,蘇聯留下的那點家底,差點被敗光。


下面我們就針對薩克斯的「三化」休克療法,來具體分析下,這看似完美的藥方,為什麼會失敗。


02


先說穩定化。


任何計劃經濟想轉型,都會引發通貨膨脹,這是無可避免的,這是因為民眾長期被抑制的消費一下子釋放出來,加上對手裡貨幣的不信任,大家都想兌換成實物,所以物價上漲就成了必然。


所以通過行政手段,抑制社會需求,這點沒問題。不是說不讓你買,而是分批買,不是說不讓你漲價,而是慢慢漲,實現經濟平穩過度,用時間填價格空間這個坑。



再說說自由化。


這招的重點就是價格自由交易,用價格導向來指導社會的經濟交易行為。


用了宏觀調控抑制惡性通貨膨脹了,但你不能光壓著,不然就是走回計劃經濟的老路了,所以你得放開價格。


路子確實沒問題。


03


放開價格管制最成功的案例,是二戰後的西德。


給大家講一個價格管制的故事。


很多人以為,二戰後德國的崛起,是因為德國人的國民性。


但同樣是德國人,為什麼西德的經濟就能短時間內成為歐洲老大,而且巔峰時還做到世界老二,而東德則陷於貧窮當中?


有人說,這是實行的制度不同,西德實行資本主義,東德實行社會主義,


同樣是實行資本主義,為什麼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就落後於西德?要知道,英國和法國可是戰勝國,論被戰爭破壞,西德的情況比它們嚴重多了。


還有人認為是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但這個計劃是面向全歐洲的,雨露均沾,西德並沒有得到特殊照顧。


西德經濟好於英法,是因為西德放開價格管制,比英法更早更徹底。



價格管制,這聽起來很像計劃經濟的手段,但在二戰後的歐洲,信奉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在用。


因為戰爭破壞了正常生產活動,物資短缺,價格難免高漲。


為了抑制價格上漲,價格管制這個直接有效的手段就被搬出來了。



1948年6月19號,主管西德經濟政策的負責人艾哈德,偷偷跑進電台,對全西德人民宣布,全境取消一切價格約束,讓民眾自由定價進行交易。


當時統管全局的盟軍司令盧修斯·克萊提到這個消息,嚇了一跳,趕緊找艾哈德質問:「我聽說你放鬆了這個國家的物價管制?」


艾哈德回答:「我沒有放鬆這個國家的物價管制,我是完全廢除了這個國家的物價管制。」


克萊說:「我所有的經濟助手都告訴我,你的做法是錯的!」


艾哈德回答:「我所有的經濟助手也告訴我,這是錯的。但我就是這麼做了,怎麼地?」


西德人民都以為艾哈德的講話是得到盟軍允許的,現在出爾反爾,盟軍的威信就沒有了。


沒辦法,只能愛咋咋地,由著艾哈德來了。


電台講話第二天,西德正式開始實行貨幣改革。



結果西德一夜之間,解除了價格管制之後,十多年沒有出現在櫥窗裡面的商品出現了。


人們停止了囤積,人們開始了交易。


工廠也開始生產,開始供貨。


歐洲其他國家商人看到西德沒有價格管制,也紛紛把手裡的貨物運去西德賣。


為了搶占西德市場,把工廠也設在西德。


就這樣,西德的市場經濟就這樣滾動起來了。



04


看完西德的例子,是不是覺得放開價格管制,經濟就能實現欣欣向榮了呢?


如果你這樣想,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 了。


西德放開價格,是因為有力量在給政府做背書。


西德政府的背後是強大的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大家相信手裡的馬克(西德的法定貨幣)任何時候都能兌換成貨物,所以經過初期的哄搶物資後,很快就平靜下來,不再囤貨,價格導向作用就形成了。


而看看俄羅斯和東歐這些國家,老百姓剛剛經歷了蘇聯解體帶來的衝擊,手裡的錢一下子灰飛煙滅,現在新的政府告訴你要相信我的貨幣,你作為老百姓,你信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更信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所以在這些前蘇聯國家,老百姓是不會停止購買行為的,只要有貨就會一直搶,拚命把手裡的鈔票花出去。


所以在俄羅斯和東歐,實行價格自由化的結果就是止不住的惡性通貨膨脹,價格自由化無效,那麼第一招穩定經濟也就無從談起了。


05


最後說說私有化。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國有企業不能自負盈虧,所以沒有動力去生產迎合市場的產品,只要私有化,那麼在利益的驅動下,資本家就會想盡辦法讓企業活起來,企業活了,那麼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就不是問題了。


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效益好,這個我們都知道,畢竟花自己的錢,總要比花公家的錢要謹慎。


俄羅斯和東歐國家,本來財政壓力就大,把國企私有化後,不僅不需要再補貼了,還能從私營企業那裡收稅,這誘惑力可是大大的。


如此完美的方案,又是怎麼失靈了呢?



民企的確比國企更有效益,但不代表國企私有化後,就馬上變得有效益。


一家毫無競爭力、長期靠補貼、從來沒接觸過市場的國企,你憑什麼覺得私有化有就能得到市場的青睞呢?


能讓消費者掏錢的產品,只有質量和價格,任何商業的本質都離不開這兩樣。


國企的產品一沒質量保障,二沒價格優勢,私有化後就能神奇地改變?你當資本家是魔術師呢,上來就能就把產品變好。



不了解這點,國企盲目私有化的結果是什麼?


想像下,如果國家突然把一家產品沒有競爭力、組織機構又臃腫的國企交到你手裡,你會怎麼做?


你只有兩條出路,要麼賤賣資產,把家噹噹破銅爛鐵賣了,收回幾個錢,再拿個綠卡,隨時準備跑路。要麼繼續向政府要補貼,因為你的企業根本賺不了錢,想不倒閉,只能申請要錢。


所以私有化後的企業,根本減輕不了政府的負擔,反而要補貼更嚴重。之前政府還能根據企業的虧錢情況給,現在帳本在資本家手裡,他申報多少錢,你就要給多少錢,換成你也會多申報。


你說政府不補貼行不行?


行啊,那就等著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動盪吧,這個時候,你看看維穩的錢,會不會比補貼的錢少。



06


綜上分析,這就是為什麼理論完美的「休克療法」,不僅沒有用,還讓俄羅斯損失慘重。


你可能會說了,價格不能放開,國企又不能私有化,那還怎麼改革啊,不是要繼續走計劃經濟老路麼,這也是等死的一條路啊。


計劃經濟國家怎麼改革,中國提供了最佳模版。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面臨的困境和俄羅斯是一樣的。


我們來看看,中國是怎麼改革好價格和國企的。


1984年,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難度最大的是價格改革,而價格改革又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今後5年主要是過價格改革這一關,這一關過好了,其他事情就好辦了。


中國實行雙軌制,在經濟特區開放價格做試點,而絕大部分地區,還是繼續實行價格管制。


1988年,國家嘗試價格闖關,但隨之而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又中斷了改革。


直到1992年,條件成熟了,中國才全面放開價格。


1979年到1992年,中間13年的時間,就是用國家穩定和經濟發展,來增強老百姓對手裡鈔票的信心,而隨著市場上商品增多,老百姓也不需要再擔心物資短缺,所謂的哄搶情況,自然就不會出現,這時候,價格才闖關成功。



對於國企,中國也是放一下,收一下。


國內經濟學家楊凱生提出「冰棍理論」,許多國有資產是冰棍,不用也會自然消失的,只有運作起來才會產生效益。


這個理論也得到不少經濟學家的認可。


簡單地說,就是那些半死不活國企,你放到最後也是死,不如私有化了,讓私人老闆來管,可能還有一條出路。


這個理論當時很受歡迎,所以出現了國企MBO(管理層收購)的風潮。



而經濟學家郎咸平則炮轟MBO,認為國企的管理層做不好不僅沒有懲罰,還把企業交給他們,哪裡有這樣的道理。


郎咸平認為,一些國企管理層故意把國企做壞,就說是國企體制的原因,這樣說服政府把國企賤賣給管理層後,管理層搖身一變成為企業老總,就開始努力做好企業。這當中不是體制問題,而是信託責任問題,你見過美國哪家公司請回來的CEO沒做好,不僅沒被炒魷魚,還把企業送給他的。


經過著名的「郎顧之爭」後,國企MBO被叫停了。



後來的實踐證明,許多國企私有化後,新主人只是對國企的收益部分感興趣,把債務丟給政府,把職工炒掉推向社會。


其實國企問題,不是冰棍問題,也不是信託責任問題。


國企並不是不能搞活,所以並不會像冰棍那樣,放在那裡會融化掉。


而國企搞不好,也不是管理層沒有責任心,上面提到過,國企的產品沒有競爭力,不管誰來了,都不可能搞好。



現在國企改革還在進行中,並不能說已經有了完美的方案。


但從以往的經驗,我們知道,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立董事會、監事會、股份制,國企的競爭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大型國企,還是由國家牢牢掌控。


中小型國企,國家讓出管理權,只作為財務股東並擁有一票否決權,只要管理層沒做出什麼壞事,國家不會幹涉其經營。


就像格力電器那樣,大股東是珠海國資委,企業經營完全由董明珠做主,而格力電器在董明珠的帶領下,發展得非常好,不管是董明珠個人,還是珠海國資委,都實現了雙贏。





走市場經濟道路是正確的,但怎麼走,就是考驗智慧了。


當年,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實行「休克療法」,中國實行雙軌制。


西方經濟學界都認為中國這樣做是錯的因為這樣不倫不類的做法,比原來計劃經濟更糟糕。


如果當時中國的領導人頂不住壓力,也隨大流實行「休克療法」,那後果不堪設想。



回頭看,中國改革開放之路,每一步都艱險,已經在河對岸的人,一天天在喊,「聽我的,趕緊過來」,而中國不緊不慢地摸著石頭,自己過河。


有人說,河對岸已經摸出正確的路了,為什麼中國還要自己摸石頭呢?


別人走過的路,不代表中國也能走,「休克療法」對玻利維亞有用,不代表對其他國家也有用。對別人來說,這裡可能是堅硬的石頭,對中國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大坑。


走自己路,讓別人閉嘴去吧。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註: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