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閉環迷走神經刺激術為11歲癲癇自閉症患兒帶來希望

深圳晚報 發佈 2021-08-03T07:56:23.087020+00:00

在我國約有近 1000 萬癲癇患者,我國每年新增癲癇患者達 40 萬人,1/3 癲癇患者症狀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單親媽媽帶著患有自閉症和癲癇的兒子小凡(化名),11 年間奔波於各醫院和康復機構。孩子的疾病給媽媽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但她陪伴孩子嘗試各種治療,賣掉房子為兒子治病。近日,孩子迎來了重啟大腦的新希望:他在深圳大學總醫院接受了全國首例"閉環迷走神經刺激術",神經外科醫生將目前全球最新版的"閉環刺激器"順利植入他的胸口,預期將極大改善他的癲癇症狀。



醫生為小凡手術。

11年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11 年來,小凡的世界一直是安靜的,他不會說話,沒叫過一聲"媽媽"。一歲多,醫生髮現他發育遲緩,有自閉的傾向。三歲左右,確診為自閉症,語言、運動各方面都極度落後。三歲半,出現了癲癇大發作,全身抽搐。之後就開始了頻繁的痙攣發作,主要表現為突然點頭,有時候雙手向前,就像擁抱動作一樣。

從很小的時候起,媽媽就帶著小凡跑醫院,跑康復機構。一邊干預自閉症,認知、運動各方面不斷訓練;一邊控制癲癇,嘗試過各種方法,吃藥、調藥、生酮飲食等等。

小凡生活不能自理,每一天,媽媽都要親手幫他穿衣服、吃飯、上廁所、洗澡,甚至走路攙扶。媽媽和小凡形影不離,熬過 4000 個日日夜夜。好在,經過努力,小凡終於可以聽懂幾條簡單的指令,一年前,已經開始上特殊學校了。媽媽說,如果不訓練,孩子很快就會退步,就更沒希望了,所以"從沒想過放棄"。即使爸爸離開了,媽媽也一個人堅持著。她甚至賣了房子,獨自撐起小凡的整個天空。

"神器"植入胸口,用心跳"喚醒"大腦

最近三四年,小凡癲癇發作頻繁,每周三四次的發作依靠吃藥已經不能控制,媽媽從病友群里得知,以前就診的醫生去了深圳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於是她帶著孩子趕到醫院,想問問下一步怎麼辦。

沒想到,這一次峰迴路轉。在做了經過多學科會診的癲癇評估後,陳醫生告訴小凡媽媽,小凡不適合做切除性手術,根據他目前的情況,可以給小凡安排"迷走神經刺激術"。而且全世界最先進的"閉環迷走神經刺激系統"剛在國內上市,深圳大學總醫院已經購置到貨這款最新"神器"。



小凡術後。

據介紹,新型的"閉環迷走神經刺激" 2017 年在美國開始推廣,可以通過感應患者心率變化,自動調節刺激的時間和強度。約有 80% 的患者癲癇發作和心率變化相關,因此,這種能夠自動感應心率變化、進行刺激調節的刺激器,能夠更好地幫助癲癇患者。

小凡媽媽很激動,她說,只要是有幫助的治療,都願意嘗試。10 月 29 日,由陳富勇醫生主刀,全國首例"閉環迷走神經刺激術"在深圳大學總醫院癲癇中心順利完成。手術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不需要開顱,在頸部和胸部做兩個小的切口,就可以把整套迷走神經刺激系統植入。

術後當天,小凡已經可以下地行走,不過術後刺激器還不能馬上開啟,沒有辦法馬上看到效果。小凡要先出院回家休養,適應半個月再去醫院,到時候陳醫生會正式給他胸口的神器"開機"。

越刺激越精神,"迷走神經"可能改變大腦電位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又稱"羊癲瘋"、"羊角風"等。在我國約有近 1000 萬癲癇患者,我國每年新增癲癇患者達 40 萬人,1/3 癲癇患者症狀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迷走神經刺激(VNS)"在癲癇的治療中被許多患者稱為"電子藥"。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難治性癲癇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接受切除性手術治療,迷走神經刺激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的選擇。

人體的神經系統可分成中樞神經系統,周邊神經系統以及自主神經系統三部分,迷走神經是人體內 12 對腦神經中的第 10 對,屬於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經研究,刺激迷走神經可能改變大腦內的電位,因而阻斷甚至預防癲癇發作。

據陳富勇介紹,迷走神經刺激的效果可以長期維持,減少癲癇發作,減少抗癲癇藥物用量,並且通過迷走神經對腦部的刺激,有些病患會出現心情、清醒度及記憶力的改善。也就是說,癲癇得到控制後,大腦也可能會得到喘息之機,慢慢開始恢復,也就有可能改善自閉症引起的各種麻煩。

深圳晚報記者 周倩 通訊員 付維亮 王蘇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