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慈禧死後便徹底崩潰,那慈禧太后是帝國的「續命仙丹」嗎?

趣觀歷史 發佈 2021-08-03T07:57:58.221728+00:00

「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款,大綱業已照允,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01.

「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款,大綱業已照允,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01.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政治一直都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就在歷史的流淌中女性政治家雖然不是主角,可是有三位可以稱得上是驚鴻一瞥,他們分別是呂雉、武則天和慈禧太后在這三位當中我們所最熟悉,最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在晚清時代,執掌清帝國最高權力47年之久的慈禧太后

關於慈禧太后的看法,對立的很厲害,一方面有人認為是因為慈禧太后的窮奢極欲,清帝國才日薄西山,走向滅亡,另一方面有人認為清帝國正是在慈禧太后離世之後才徹底崩潰,頗有一些「魏忠賢不死,明帝國還能續命幾十年」的意味,關於這兩種極端看法其實爭論的交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慈禧太后對於清帝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我們回顧歷史,其實慈禧太后在晚清的亂世之中的政績並不算優秀,甚至有一些狼狽不堪。慈禧太后曾經兩次被逐出京城,在對外戰爭中基本上都失敗了,換來了一張又一張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可是直至她去世前的最後一刻,還依舊把清帝國的權杖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即使當時的反清運動已經是轟轟烈烈,聲勢浩大,但至少在她活著的時候,清帝國的確還存在著。從維繫清王朝的王朝統治上說,慈禧太后確實有著不一般的政治手腕,可是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都是因為慈禧太后嗎?

02.

首先我們要大致了解一下晚清時期清帝國內部政治勢力的分布情況,從清軍入關,清帝國建立以來,滿人勢力和漢人勢力的矛盾就一直是清帝國內部最主要的矛盾,到了王朝末年,這種矛盾被放大了,滿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激化了。滿人貴族們大多數代表著「頑固派」,而漢人大多數是支持學習西方的「洋務派」,兩方面的對峙可以說是已經水火不容。

「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備始精。」(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處於一個被夾在中間的角色,最後從實際的做法上來看,慈禧太后還是選擇了背棄了滿人勢力集團的利益,選擇了漢人集團,她重用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支持「洋務運動」,以及寫下了自己生命中最光輝的一頁,那就是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從這一點上來看,慈禧太后還是為了維繫清帝國的統治做出了一些努力的。其實在「庚子國難」之後,慈禧太后就愈發感到清王朝日薄西山了,慈禧太后也開始焦急地詢問手下的大臣如何找尋出路

在清帝國崩潰的前夕,除了缺少人才、缺少資金以及軍隊虛弱這些歷史上所有末年王朝的通病之外,清帝國還面臨著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那就是外部世界的工業化問題,歐美列強已經進入了工業化時期,甚至連日本都在加快自己的步伐,這種代差是中國歷史上的其它王朝都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在這個問題上,慈禧太后顯然要比那些整日不學無術,吃喝玩樂的王爺們清醒的多。

在「庚子國難」之後,慈禧太后的執政生涯也進入到了末期,僅僅又執政了6年,可是在這6年中,慈禧太后依然還是沒有放棄努力,她的所謂「清末新政」確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管是「廢除科舉制度」、「演練新型軍隊」還是搞出了所謂的「皇族內閣」,其實都是一隻腳邁入了近代的門檻,可那是不是說如果慈禧太后再活個幾年,清帝國就不會分崩離析呢?

03.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潮流之下,不是慈禧太后走向了末路,清帝國走向了末路,而是整個中國傳統的「王朝模式」走上了末路,再加上慈禧太后雖然做了一些新世界的舉措,可是在本質上,依舊是一個舊世界的王朝統治著,在她的世界觀里,清帝國的權力是無上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這一點始終沒有改變。

「向來在京膳費何止數倍,今可謂省用。」

在「庚子國難」之後的逃亡之路上慈禧太后的表現就非常說明問題,「太后西狩」本應該是一件恥辱的事情,可是就對於這一件恥辱的問題,慈禧太后在逃亡的路上依然是窮奢極欲,除了奢華的物質條件之外,在這一路上慈禧太后一行人對於地方的壓迫和盤剝也是令人髮指的。在山西地區避難的53天裡,慈禧太后從山西地區壓榨了幾十萬兩的白銀,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山西地區正在遭受旱災的侵擾,最令人唏噓的是,慈禧太后並不認為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而是認為這本身就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在慈禧太后窮奢極欲的生活之下,必然會滋生出王朝模式的一個必然結果,那就是不可遏制的腐敗現象。清王朝末期的腐敗現象是不可遏制的腐敗現象,即使是慈禧太后最為看重的奕劻,身為軍機大臣,但是卻公然的進行買官賣官的活動,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變成了所謂的「慶記公司」,大小官職明碼標價,在慈禧太后在世的時候,這種風氣就如此之盛,腐敗墮落就如此嚴重,可見當時的清帝國早已經是積重難返

在這種腐敗的風氣之下,加上外來侵略者的侵略,最終的受害者顯然是當時生活在清王朝統治下的普通百姓。於是,就在「晚清新政」之下,出現了非常鮮明的對比,那就是民間的民不聊生,晚清的百姓可以說是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新政」從救國的途徑變成了底層官僚壓榨百姓們的理由,各級官府都借著這個機會巧立名目,加劇壓榨百姓,從1900到1903短短三年的時間,田賦暴增了700萬兩,可見當時各級官府的苛捐雜稅之多,對於百姓的壓榨盤剝之劇烈,都是超乎想像的。除了「田賦」之外,各種諸如「警捐」「學捐」等等一系列苛捐雜稅讓老百姓們苦不堪言

就在這種壓迫之下,「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從慈禧太后的「晚清新政」開始,十餘年間,民間的抗暴抗稅的運動多達1300餘次,「民變」幾乎是無時無刻不再發生,從這個時刻開始,整個王朝模式就已經運行不下去了,慈禧太后也失去了對於整個局勢的掌控能力。1911年的辛亥革命可以說是水到渠成,清王朝就這樣在內憂外患之中分崩離析,清帝國的毀滅並不是一個王朝的終結,而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時期的終結,清帝國就這樣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

參考資料:

《天朝的崩潰》

《流亡日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