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他自己,終身未能封侯一點也不冤

國史拾遺 發佈 2021-08-03T07:58:40.507719+00:00

(飛將軍李廣)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名將,唐代詩人王昌齡一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熱情歌頌了李廣將軍輝煌的功績和赫赫威名,不過關於李廣,還有一句話叫「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一輩子默默無聞,老了才被文帝賞識,雖能抒發胸中塊壘,但終究大半輩子蹉跎浪費;李廣一生戎馬沙

(飛將軍李廣)

「飛將軍」李廣是西漢名將,唐代詩人王昌齡一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熱情歌頌了李廣將軍輝煌的功績和赫赫威名,不過關於李廣,還有一句話叫「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一輩子默默無聞,老了才被文帝賞識,雖能抒發胸中塊壘,但終究大半輩子蹉跎浪費;李廣一生戎馬沙場,飢餐渴飲,但與侯爵之位始終失之交臂,最後更因此自殺,後人念及於此無不嗟嘆,為什麼這樣一個威名卓著的將軍始終未能功成名就呢?

(李廣一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終生未能封侯)

有人說是皇帝的惡意打壓,但李廣一生仕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總不可能連著三任皇帝都看李廣不順眼吧!這恐怕更多地還是自己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李廣難封」吧!

首先來看看一下在西漢如何才能封侯。

宗室外戚

(看看人家田蚡,有個當皇帝的外甥,不費吹灰之力就被封侯)

要麼您是劉姓宗室,生下來就自帶王侯光環,別人還在拼死拼活的為了爵位在戰場上搏殺時你就已經輕易到手,或者是家裡的什麼姐姐妹妹,女兒侄女有漂亮的,最好是美到連皇帝看到都走不動道兒,和皇帝結為親家成為外戚,照樣能夠成為侯爵,西漢時期的王氏家族,東漢時期的竇氏家族,都是成為外戚後開始發跡,一門有幾個侯爺,漢武帝一登基,他的舅舅田蚡就被封為武安侯,但這哥們手無縛雞之力,什麼武安,就因為是外戚!

軍功

(要不像公孫弘那樣當到宰相也行,照樣可以封侯)

老劉家自從高祖和功臣們在白馬盟誓後規定:非功不侯,非劉不王,。也就是說如果您想要當侯,只能拿實打實的軍功來換,要不然也只能抓瞎。不過到了漢武帝時期也出台了一項新的政策:如果是當了丞相那麼也能夠被封侯,比如說武帝時期著名大臣公孫弘,他死後就被封為獻侯,而公孫弘也是因宰相而被封侯第一人。那麼咱們來看看李廣,這位爺首先跟劉姓宗親沒啥聯繫,他常年在邊疆任職,這輩子最高就當了個九卿,跟丞相壓根就不沾邊,所以以上的幾點全部pass,所以飛將軍還得靠著實打實的軍功來換。

講到軍功,這就涉及到秦漢時期的軍功爵位制度了,古代判定軍功等級也簡單,砍幾個人頭就獲爵多少級,依次累加,想要計算你的功勞,很簡答,把你所斬獲的首級拉出來點一點,咱們按照規章制度走,就算是皇帝也沒法為難你!

(文帝時期戰爭不多,所以看著勇武的李廣,漢文帝感嘆他生不逢時)

就這一點來說,武夫出身的李廣的確很吃虧,他在比較太平的文帝時期入仕,靠著斬殺匈奴的功績被任命為中郎(就是說殺死的首級數量還不足以封侯),所以連漢文帝都不禁感嘆,你小子生不逢時啊,要是在高祖時期當個萬戶侯都不在話下!這時候天下大定,當然沒法和動盪的秦末漢初相比,文帝、景帝和武帝時期都有不少人因為戰功封侯,既然李廣是其中佼佼的飛將軍,為什麼你就沒能封侯呢?

(七國之亂時李廣發揮耀眼,眼看侯爵之位就要收入囊中了)

其實李廣也不是沒有機會,但這貨自己作死。比如說吳楚七國之亂時期,李廣擔任驍騎都尉追隨太尉周亞夫平亂,七國之亂波及了大半個西漢帝國,雙方參戰的兵力多大幾十萬,遇上如此規模的大戰,李廣你終於也有舞台來充分施展你的才華了!李廣也不負眾望,他在平亂過程中奮勇殺敵,每戰衝鋒在前,在昌邑城下斬將奪旗立下大功,可以說封侯不說板上釘釘,但也大有希望。

(但李廣卻作死的接受了梁王私刻的將軍印信,這也讓漢景帝很不高興,封侯之事也打了水漂)

可是李廣作死,他私下接受了梁王給他的將軍印信......梁王是什麼人?漢景帝的親弟弟,竇太后一門心思的就像要景帝死後禪位給梁王,您想想李廣接受了覬覦皇位的梁王所頒發的將軍印,漢景帝是個什麼想法,你究竟是忠於我還是我的弟弟?皇帝一不爽,這侯爵之位當然也想都不要想,於是這近在咫尺的封侯機會就這樣被自己推至門外,這次平定七國之亂是多好的封侯機會啊,多少將領都因此封侯!包括竇嬰(戰後被封為魏其侯)、衛綰(戰後被封為建陵侯)、公孫渾邪(戰後被封為平曲侯)、欒布(戰後被封為鄃侯)等都因為此次平亂加封為侯爵,李廣啊李廣,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後悔不後悔!

當然了,李廣還年輕,後面的機會還多得是,總能封侯的!

真的如此麼?這恐怕未必,要知道軍功封侯不但要看殺傷的敵人同樣也看你損失的數量,如果所殺敵人多於己方戰死自然應當封侯,可如果是死的要比殺的多......那別說封侯,朝廷還得追究你的責任!而李廣恰恰就是在這一點屢屢吃虧。

我們統計一下李廣與匈奴之間發生的一些規模比較大的戰爭,《史記》記載一共是有四次:

(李廣雖名聲在外,但在於匈奴的戰鬥中並未占多少便宜,數次全軍覆沒)

第一次是在元光五年,匈奴大舉進攻上谷,漢武帝派遣衛青和李廣等四名將軍各派一萬人領軍從不同地方出征迎擊匈奴,不過這場戰鬥李廣打得很慘,一萬兵馬全軍覆沒,本人甚至被生俘(雖然後來還是機智逃了回來)在這場戰鬥中所繳獲的匈奴首級數量自然沒辦法統計;第二戰是在元朔六年李廣以偏將的身份追隨衛青出征,結果在其他將領都獲得戰功的情況下(就連李廣的弟弟李蔡也在這場戰鬥中因功封侯),李廣照樣是零戰功(廣軍無功);第三次則是在元狩三年,李廣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發征討匈奴時與左賢王的四萬騎兵遭遇,而張騫這時候迷路(因為這事兒張騫的侯爵沒有了)援軍沒有及時趕上,所以李廣再一次全軍覆沒,而這次殺死了匈奴人大概三千多人左右(按照咱們剛剛所說,己方傷亡大於對方損失,李廣回到朝廷後還得吃官司)。

(李廣人生的最後一仗以迷路而告終,戰後悲憤不已的李廣拔劍自殺)

最後一次就是李廣壯烈的最後一次戰鬥了,元狩四年,武帝策劃與匈奴進行決戰,李廣雖然強烈要求為前鋒,但在漢武帝的囑咐下衛青還是認命李廣為偏師,而李廣悲催的遭遇了迷路問題,在戰後要被追究責任,李廣悲憤不已拔劍自殺,自此,封侯夢想也徹底煙消雲散。

在這幾次出戰中,李廣兩次全軍覆沒,一次零戰功,一次迷路,這樣的功績自然沒辦法封侯。不過咱們話說回來,有幾次李廣的確是不得已,比如說首次戰爭的時候匈奴想著先把名震天下的飛將軍給吃了,自然能夠震懾其他漢軍將領,所以李廣遭到了匈奴四面八方的堵截,這倒給了衛青攻敵弱點的機會,而第三次四千對三萬這樣全軍覆沒,這樣也不丟人,畢竟雙方力量差別實在是太大 ,但關鍵問題是不管是運氣不好還是名聲所累,李廣終究是沒有達到封侯的標準,所以就連漢武帝也無能為力。

現在比較通用的說法是漢武帝重用外戚,故意抑制有才華的老將李廣,屢屢讓他充當邊鋒致使其錯失立功機會,但真的是這樣麼?

咱們列一列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外戚的功績吧!

元光五年,衛青率一萬騎兵從上谷出發進攻匈奴,直搗匈奴聖地龍城,一戰俘虜七百人,戰果雖小,但是卻正式吹響了西漢對匈奴反擊的號角聲。元朔元年衛青出雁門,斬殺匈奴數千人;元朔二年,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河套地區,活捉數千人,牲畜數百萬,漢武帝在河套地區修築朔方郡,衛青也因此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隨軍小弟蘇建和張次公也因為戰功被封為平陵侯、岸頭侯),元朔五年,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將匈奴右賢王打殘,麾下小王被俘虜十幾個,部落男女一萬餘人,此戰過後,漢武帝拜衛青為大將軍,衛青三個兒子軍被封為侯,李廣的弟弟李蔡被封為樂安侯,其他部將包括公孫敖、韓說、公孫賀等因功勞全被封侯(也不知李廣看了眼熱不眼熱);到了元朔六年,衛青再次率領十萬騎兵出征匈奴,六路大軍浩浩蕩蕩(李廣為後將軍),總共斬殺匈奴大軍兩萬餘人,此戰張騫因功勞被封為博望侯,衛青外甥霍去病初上戰場便率領八百騎兵斬殺匈奴高級官員在內兩千多人,一戰成名被封為冠軍侯,而李廣卻寸功未建......

(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受千古歌頌,衛青擊垮匈奴主力,讓漠南成為漢朝屬地)

最後就到了元狩四年,李廣迎來了自己的最後一戰,與李廣的淒悽慘慘相比,衛青率領大軍擊潰匈奴在漠南的主力,而霍去病更是率軍一路北進兩千多里,一直打到了狼居胥山,並舉行了隆重的祭天儀式(「封狼居胥」也成了後世每個武將的夢想),經此一戰,匈奴逃往遙遠的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當年高祖被圍白登山,文帝、景帝時期面對匈奴的進攻都只能被動防禦,朝廷每年還要進獻公主向匈奴求和,這百餘年的屈辱終於一掃而光。

(貳師將軍李廣利,不得不說漢武帝晚年看走眼了,把軍權交到了這個無能的外戚手上)

就算漢武帝偏心眼將主要的立功機會給了衛霍二人,但人家也絲毫沒有辜負皇帝的期待,創造了無比光耀奪目的業績,與其說漢武帝重用外戚,倒不如說他是「慧眼識英傑」,看看衛青和霍去病的功績,李廣有什麼不服氣的?你能比得上人家麼!(當然了,武帝晚年寵幸窩囊廢貳師將軍李廣利,結果出征西域勞師糜餉也是不爭的事實,劉向在提及時也沉痛的說「貳師將軍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毋鼓之首,猶不足以復費」)

(馬踏匈奴)

更何況武帝也曾給過李廣機會,但李廣並未用戰績回報信任他的皇帝(當然這並非是李廣能力不夠,的確是意外因素影響了李廣的發揮),於是在武帝的心中李廣在被逐漸的邊緣化,衛青崛起之後李廣受其差遣,等到霍去病橫空出世後李廣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更關鍵的是,您說李廣不能打仗吧?人家的確是勇冠三軍,在士兵中有著崇高的威望,但您要說他能打吧,史籍中記載李廣的戰績卻都是「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是時廣軍幾沒」、「其將兵數困辱」,這對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漢武帝怎麼能接受?所以在元狩四年大漢與匈奴的決戰中,漢武帝還特意拉過衛青囑咐「李廣數奇,毋令當單于。」啥意思,連漢武帝都認為李廣這個人命不好,所以不能充當抵擋匈奴單于的重任!

(與李廣齊名的程不識將軍,照樣一生未能封侯,所以飛將軍應當可以稍感安慰了吧!)

而且漢朝名將中並不乏終身未封侯者,和李廣齊名的程不識號稱「不敗將軍」,他曾經擔任山西太守,長樂衛尉,鎮守邊疆抗擊匈奴,可謂功勳卓著,但人家這輩子同樣也沒能封侯,李廣死後不斷有文人騷客寫下動人的詩句讚頌這位飛將軍,但程不識卻寂寂無名,這樣比起來,李廣算是幸運多了,但咱們說句公道話,李廣這輩子都未能封侯,其實也不冤!

作者:雨目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