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香格里拉支教者存少輝的赤子心

民眼看天下 發佈 2021-08-03T07:59:43.297262+00:00

此行,我們一起走進迪慶民中,一窺「教育扶貧」工作者們的風采。2019年5月,為幫助迪慶州、怒江州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雲南省委組織部從省直教育、衛健、農業農村部門和昆明市、玉溪市精準選派了100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組成工作隊,派往迪慶州、怒江州開展為期兩年的教育教學、醫療保健、產業

作者:朱熙

11月的香格里拉,天空湛藍。太陽高掛,卻依然抵擋不住寒冷的空氣。我跟隨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雲師大附中)派出的專家、名師團隊走進迪慶州民族中學(以下簡稱迪慶民中)。此行,我們一起走進迪慶民中,一窺「教育扶貧」工作者們的風采。

來到迪慶民中,站在學校門口迎接我們的,是已經在迪慶民中支教半年的雲師大附中語文老師存少輝。在2019年9月底舉行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存少輝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榮譽稱號。2019年5月,為幫助迪慶州、怒江州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雲南省委組織部從省直教育、衛健、農業農村部門和昆明市、玉溪市精準選派了100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組成工作隊,派往迪慶州、怒江州開展為期兩年的教育教學、醫療保健、產業發展建設工作。此舉是為了補足兩州人才不足的短板,增強兩州可持續發展能力。

得知自己代表雲師大附中被選派到迪慶民中支教時,剛剛舉行完婚禮沒多久的存少輝既激動又擔心。激動的是能夠去到少數民族地區,發揮自己所長,為那裡的教育事業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擔心的是自己這一走就是很長一段時間,家裡照顧老人的重擔就要壓在妻子身上。「其實領導剛開始找我談話的時候,我猶豫了。我們夫妻倆都是教育工作者,妻子是雲大附中的一名老師,平常教學任務比較重,工作也特別忙。家裡老人也需要照顧,我在的時候還能夠和她分擔一下。」嗓子略帶沙啞的存少輝說。

妻子知道他的擔憂後,寬慰存少輝說,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校風,不同地方的生源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對於一個長期待在省城中學的老師來說,能夠下沉到基層,深入了解基層的基礎教育,是一個很寶貴的經歷。妻子的支持讓存少輝打消了顧慮。

以前,存少輝只是以遊客的身份到過迪慶,現在他需要在這裡生活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剛來的時候是夏天,氣候條件比較好,存少輝身體上沒出現不良反應。但隨著季節慢慢入冬,氣候慢慢變冷,他的身體對環境的反應越來越明顯。因為缺氧,他常常失眠。迪慶民中的校領導得知支教老師高反不適後,及時給他們配備了氧氣瓶和高反藥品,老師們的高反症狀逐漸得到緩解。

對於這次支教工作,迪慶民中非常重視。剛開始,學校在高三年級給存少輝安排了教學班。隨著慢慢沉入到日常教學中,存少輝發現了新的問題。作為支援者,他希望自己發揮的作用輻射面能更廣,受益群體能更大。存少輝認為如果自己僅是服務於一個班級的教學工作,當這個班級畢業後,對於迪慶民中來說一切又回歸於零,這並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於是,在隨後的工作座談會上,存少輝向迪慶民中校領導提出建議,想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對學校教師的培訓上。迪慶民中採納了這一建議,給存少輝重新調整了工作任務。存少輝通過嘗試「一師多徒」「手把手、面對面培訓」、開展高考備考及初升高銜接講座等工作方法,逐步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對老師的培訓上,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育扶貧隊」。

位於四樓的語文教研室,一群姑娘圍坐爐前,討論著今天的教學心得。人群中四位分別是來自傈僳族、白族、藏族的姑娘李樹花、芶紫燏、桑吉卓瑪、仁青拉木,她們便是迪慶民中安排給存少輝的「徒弟」。四位年輕人都是剛剛走到教學崗位上的「新人」。初為人師,也為徒弟,聊起她們的師父,姑娘們的話開始多了起來。

「有的時候,我們會選擇一個安靜的書吧開展我們的教研。大家像朋友一樣,一邊喝著茶,一邊討論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前段時間,上映《少年的你》的時候,師父還帶我們去看了電影。在教學之外,我們也討論了校園暴力等現實問題。以前的教研活動,討論內容只局限在課堂教學上。現在存老師把它變活了!我們也不再只關注教學技巧和學生成績,還會關注校園安全、學生的成長發展等問題。這種形式也讓我們幾個新老師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成長。很感謝存老師給了我們另類的教研活動。」李樹花說道。

別看李樹花說得輕鬆,涉及到教學工作,存少輝對徒弟們的要求非常嚴厲。在雲師大附中,每次有新進老師時,存少輝都會參與新進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考核。為更全面了解新老師的情況,他都會跟聽新老師的課堂教學,觀察他們上課時的表現。存少輝把這一習慣也帶到了迪慶民中。迪慶民中分為南北兩個校區,高三年級在北校區,高一、高二年級在南校區。每次在北校區完成高三年級的教學督導後,存少輝便會馬不停蹄地趕往南校區,去聽徒弟們的課。

一開始,存少輝對徒弟們的情況一無所知,只知道她們剛踏上講台沒多久。幾堂課聽下來,存少輝就發現了徒弟們的「癥結」。學校採用了集體備課的方式,即由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作為主備老師。主備老師以PPT的形式把備課內容分享給其他老師參考。存少輝的幾個徒弟教學經驗較少,拿到模板之後甚至不再修改。上課的時候,也是「照本宣科」,很多時候缺乏和學生的互動。存少輝認為,這對於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長久下來只會增長惰性和依賴性。存少輝嚴厲地指出了徒弟們的問題,並開始教她們如何備課、如何上課。細緻到教徒弟們上課時應採用何種表達方式,以及應如何觀察學生們的反應。他還要求徒弟們每周都要進行教學總結,反思一周以來獲得了哪些啟發,出現了哪些失誤,在接下來的教學上有哪些想法和改進等。經過幾個月的嚴格訓練,徒弟們逐漸適應了新的備課方式,甚至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看著徒弟們在課堂上不再依賴電子課件,能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存少輝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通過這次支教活動,存少輝還搭建起了雲師大附中和迪慶民中的交流合作橋樑。在雲師大附中學校領導的支持下,由雲師大附中骨幹教師組成的專家團隊來到迪慶民中開展教育教學幫扶活動。此行,就是為了開展2020屆高考備考教學指導、課堂教學診斷、教育教學管理交流等活動。迪慶民中也計劃分批次選派老師,赴雲師大附中進行跟崗學習,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教育科研水平。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針,加快雲南省民族教育發展和少數民族人才培養的步伐,在省教育廳、省民族宗教委的領導下,雲師大附中成立了民族班,招生定位為實施精英教育,為全省各少數民族在高水平層次上培養優秀高中生。雲師大附中民族班的學生都統一寄宿在學校。在前往迪慶支教之前,存少輝是民族班的任課老師。他大部分時間都和學生們相處在一起,長時間相處下來,學生們都把存少輝當成了自己親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困難,都會主動找到存少輝。存少輝則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記得有一個來自普洱市的哈尼族學生,剛來學校的時候,由於成績在全校排800多名,加上生活環境的不適應等因素,心理落差特別大,甚至有了回原籍讀書的想法。了解到他的情況後,我很著急,我本身就是從普洱走出來的,面對新環境不知所措的那種無助感,我深有體會。我主動找到他,以自己的經歷開導他。怕他會有牴觸心理,我還讓班上適應比較快的學生,甚至已經畢業的民族班學生對他進行開導。經過一年的時間,這個學生慢慢調整過來了。他的成績開始穩步上升,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山大學。」存少輝回憶道。

除了日常教學以外,存少輝還積極組織民族班同學參加各種活動,如指導學生參加「我為本民族代言」演講比賽、微視頻大賽等,均取得了優異成績。這些「課外課」,一方面開拓了少數民族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高中生活。

參加工作20年來,存少輝的學生如今已遍布各地,有的定居國外,有的在省外工作,不能常見面。逢年過節,存少輝的手機總會響個不停,學生們紛紛發來真摯祝福。每當這時,存少輝的內心就充滿了職業成就感。

得知自己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時,存少輝感到意外也感到高興。雲南作為全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在這片熱土上,為民族團結奉獻的人很多,能夠獲此殊榮,他感到很意外。作為一名普通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得到這樣一個稱號,這是國家對自己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上的肯定,所以感到高興。存少輝表示,成績與榮譽離不開學校的培養和領導的關心支持。現在來到藏區工作,這個稱號對自己更是一種鞭策,鞭策著自己要保持一顆謙卑之心,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好,為脫貧攻堅、扶貧支教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像存少輝一樣的教育工作者們,用自己的力量為扶貧攻堅、民族團結工作推動著更多的「雲彩」。

本文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