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均獲批的eSIM技術應用服務 誰的「春天」會先來

通信瞭望 發佈 2021-08-03T08:01:12.926087+00:00

日前,據工信部發布的批覆顯示,已同意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

日前,據工信部發布的批覆顯示,已同意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

而在今年1月份,中國聯通就以前獲得了該項技術應用服務的批准。

由此,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已獲得了在物聯網領域開展eSIM技術應用服務的批覆。

這則意味著eSIM技術應用服務將要在全國範圍內大範圍,各類相關應用和終端也將會快速落地及普及。而此消息還引發了資本市場對eSIM應用的一片看好。

據悉,今日A股一開盤, eSIM概念板塊就迅速拉升走強。澄天偉業拉升封板,天喻信息漲超9%,紫光國微、東信和平、恆寶股份等紛紛跟漲。

那麼,這個三大運營商均獲批的eSIM技術應用服務到底會給誰帶來發展機遇呢?

據了解,這個eSIM可與目前我們一直在用的SIM卡不同。簡單來說,eSIM卡就像是電子化的SIM卡,是集成在設備終端晶片上的SIM卡。

因此,採用此種技術應用後,不需要插入運營商單獨發行的SIM卡,用戶的智能終端也能直接使用運營商提供的無線網絡服務。

比起實體SIM卡,eSIM卡有了諸多優點。對於終端設備生產商來說,運用eSIM技術就無需再專門預留卡槽。

這即降低了在產品設計上的難度,又極大地改善了設備的抗震和防水能力,還可以讓各種移動終端做的更小更輕薄還更加耐用。

例如,在車聯網領域裡,因為傳統可插拔SIM卡容易鬆動,所以對於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抗震需求一直不能很好滿足。此外,還有SIM卡生命周期比設備生命周期更短、設備遷移時SIM卡換卡困難等等難題。

而對於用戶來說,在5G時代手機、手錶甚至手環和智能家居之間都會聯網互通是趨勢,而這些終端的體積不適合預留卡槽,更沒必要單獨申請一個號碼和套餐。

因此,用eSIM可以讓越來越多的設備共用同一個手機號來聯網,則即方便又可以節省不少費用。

此外,對於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廠商和智能家居廠商而言,三大運營商均獲批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應用服務則將進一步加速可穿戴設備與智能家居產品的普及度,市場機會變得更為巨大。

不過,在小編看來,對於三大運營商而言,三家均獲批eSIM技術應用服務則可能是把雙刃劍。

通過eSIM技術應用服務,既可以極大的拓展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的業務發展和收入來源,但也不可避免的讓那些網絡覆蓋及網絡質量不佳的運營商市場份額會加速流失。

因為,eSIM技術的一個特點就是其並未與特定運營商綁定,而用戶可以在不同運營商之間切換。

據了解,採用eSIM技術的智能終端,用戶可以通過App或者雲端,即可選擇將智能終端設備連接到當地運營商的網絡中,從而賦予設備始終處於最佳的網速和覆蓋的能力。

由此,對運營商而言,自家的信號不好,網速還慢,那可就要被用戶「動動手指」就換了。

而特別是當用戶已經習慣越來越多的設備用同一個手機號時,轉網的成本更高,就更加只會選擇網絡質量好的運營商了。

目前,eSIM技術已被應用於可穿戴設備,蘋果和華為、小米均已推出支持eSIM技術的智能手錶。用戶可在手機主號碼的帳戶和套餐下,添加一個eSIM附屬終端附卡,即可共用一個手機號碼和套餐實現撥打/接聽電話等功能。

而下一步eSIM技術則將在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電子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或許與資本市場的一片看好不同,三大運營商,尤其是聯通則估計是憂喜參半。

因為儘管形勢一片大好,但更加激烈的暗戰也要即將開始了。畢竟,網絡質量不好的硬傷就擺在面前了。

而eSIM技術的普及之後,三家運營商之間網絡質量的比拼將更為激烈。網絡質量好,就是「肥肉」吃不完。而誰家網絡質量差,那不僅是要看著友商吃肉,還會讓自家的市場份額和收入變得更差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