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元庚子讀書録:
苐六:辛穆墓誌
2006年洛陽發現了一通魏碑,墓主是一位甘肅人——隴西狄道人辛穆。這是位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事跡在《魏書》中有傳,而新發現他的墓誌,更是起到了書志印證的作用。
辛穆以信守諾言而被人們廣泛稱頌。他的故事是這樣的:辛穆是隴西狄道人,字叔宗,諡貞簡。長大後被推薦為茂才,就是秀才。在東雍州擔任別駕一職。他曾跟隨父親在下邳生活過一段時間,和彭城人陳敬文是好朋友。陳敬文有個弟弟名叫陳敬武,從小出家,跟著老師四處遊學,很長時間都沒有回過家鄉了。有一天陳敬文生病了,臨終前託付一件事情,囑咐辛穆,一定要將他留下的二十匹綾緞,給他弟弟。不久之後,陳敬文就去世了。辛穆在下邳等了好久,也沒有等到陳敬文的弟弟。他是跟著父親到下邳的,故而不能久等。時間有限,辛穆只能離開下邳。
二十年後,辛穆和陳敬文的弟弟陳敬武在洛陽相見。於是,辛穆拿出陳敬文當時託付的二十匹綢緞,人們發現上面的封簽題字還是當年的。人們讚嘆,辛穆果然是一位誠實守信,廉潔不貪的人。
辛穆為官清廉,曾任東荊州司馬、長史,義陽太守、汝陽太守等,每逢水澇民飢,上表請輕租賦。朝廷對他也信任,還駁回了他的致仕請求。孝昌二年,征為征虜將軍、太中大夫,未發,卒於郡,年七十七。贈後將軍、幽州刺史,諡曰貞簡。(魏書為貞,墓誌為貞簡,從墓誌)
洛陽出土辛穆墓誌,為青石質, 方形, 高 71.5厘米, 寬 79.5厘米,厚 25厘米 。墓石陰刻界格, 志文正書, 凡 30行,滿行 30字, 共 905字, 首題 「魏故持節後將軍幽州刺史貞簡辛侯墓志銘 」。
辛穆生於公元450年,卒於公元527年,公元528年正月十五日葬於邙山之南。辛穆襲其父辛紹先的爵位,為晉陽惠侯,他繼承父親的爵位,故而稱為辛侯。
隴西辛氏為傳承千年的大家族,從漢到唐,名人輩出,至今臨洮還有辛店鎮。西漢初年,辛氏家族遷移到隴西。辛氏家族是將門之家。秦朝有將軍名叫辛勝,他是中山苦徑人,有人考證曾任過王翦的副將。西漢初年,採用秦王朝的政策,遷徙豪強,充實邊疆,辛家也被遷移到隴西狄道。從此,在洮河之邊紮根,百年間文臣武將輩出,逐漸成為西漢時期,甘肅的豪門之一。後來,隴西成為辛氏的郡望之一,許多辛氏家族的堂號,取名隴西堂。
隴西狄道是辛穆祖籍地,北魏平涼州後,他的父親將家遷徙到了晉陽。太原附近曾出土他侄子辛祥墓誌。 辛穆家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非常顯赫, 家族成員十餘人為官清廉,,在史書上留下名號 。
2006年冬天出土的《辛穆墓誌》,在書法上也獨具一格,同以粗獷而聞名的魏碑不同,他給我們展現魏碑的精緻典雅的一面。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辛穆安葬之前,社會相對穩定,家族有時間,有能力,請高手書丹鐫刻;其二,辛氏家族以文傳家,對有書卷氣的淡雅的書法比較欣賞,故而辛穆墓誌中選擇了比較典雅的一路。
《辛穆墓誌》字體筆畫清秀,結字方正,圓潤流暢,遒勁有力,字體方正中見靈動,個別筆畫有隸書的厚重。人們評價:「其墓誌有典型的魏碑書法之美。」《辛穆墓誌》的金石氣比較淡,書卷氣較濃厚。可謂是剛柔相濟,沖和靈秀,是學習魏碑的首選字帖。
寫到這裡, 我覺得真的很慚愧。無他,對許多隴上先賢的事跡,知道的太少,了解的太晚。以前寫魏碑的時候,不知道《辛穆墓誌》,也沒有寫過。今天,搜羅一些辛穆墓誌,發現果然非常好。寫魏碑不能忘了,這位隴上先賢。
其實,很多師友都有這種感覺。發現「靈台抗戰陣亡烈士名錄」,曾托靈台的幸育忠老師查詢相關烈士家鄉的情況,尋找多日後,無所獲。幸老師很傷感地給我說,真是慚愧,他們把命都付出了,我們卻弄不清的他們在家鄉的情況。有一位網友哈思山的太陽,在另一篇寫草聖張芝的文章下面留言:甘肅,可以說是書法聖地!有西狹頌,有敦煌殘簡,但我們甘肅的某位書法家去江蘇取經,讓人家笑話!
寫魏碑的人不少,不少經典魏碑的內容都和甘肅有關。有些魏碑碑刻在外地,有些就在甘肅,還有些魏碑為甘肅而寫的。著名的《楊大眼造像》的主人,楊大眼就是甘肅人。《辛穆墓誌》也是一位甘肅人的。甘肅人寫魏碑,這兩個碑刻,不容錯過!
王文元原創作品
請關注 請轉發
版權已保護,轉載微我, 以免誤傷,盜用必究!
資料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