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和諺語,都是日常用語,有什麼不同

成長新視點 發佈 2021-08-03T08:03:35.934998+00:00

俗語和諺語,都是日常用語,有什麼不同文/@成長新視點俗語和諺語,都是日常用語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主要區別在於成因來源、概念闡釋、場景對象和表現特點四個方面。一、成因來源。1.俗語。也叫常言、俗話,或者大家說、古語說等。

俗語和諺語,都是日常用語,有什麼不同

文/@成長新視點

俗語和諺語,都是日常用語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主要區別在於成因來源、概念闡釋、場景對象和表現特點四個方面。

一、成因來源。

1.俗語。也叫常言、俗話,或者大家說、古語說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對事物處理、自然理解和衣食住行等形成的口語化經驗總結,經過口口相傳,達到共識,具有口語性、通俗性、共識性和流行性的語言單位和典型語句。

俗語來源廣泛,既有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有詩詞名句、警句格言和歷史典故等關聯。如「拔根汗毛比腰粗、飽漢不知餓漢飢、不到黃河心不死」。

2.諺語。類似於成語,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是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社會實踐經驗,且許多揭示了客觀事物的內在及現象規律。

諺語,具有廣泛的知識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等。

二、概念闡釋。

1.俗語。是一種形象的定型化短語,如「紙老虎」、「翹尾巴」、「亂彈琴」、「硬骨頭」等。如「不是省油的燈、蒼蠅不叮沒縫的蛋」等。

2.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習慣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如「女人嫁漢,穿衣吃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三、場景對象。

1.俗語。有通用性質,同一俗語,可以用於不同的場景和對象。如「翹尾巴」,可以在不同場景下說不同身份的人。俗語從廣義來說,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適用所有人,沒有對象限制。

2.諺語。有氣象、農業、生活、衛生和學習等多種類別,不同的諺語使用場景不同。一般場景和對象固定化,不具有通用性。

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屬於衛生類別,不能用於天氣和農業上。

四、表現特點。

1.俗語。俗語通常指有一定道理,表述某一種觀點的話。它沒有因果性質和完整意思,往往只是有一半的意思,需要和當時場景關聯。如「扯淡、吃了槍藥了、大海里撈針、斷了線的風箏、人有三不欠」。

2.諺語。諺語,帶有典型的因果性質和完整意思,用得較多,流傳時間較長,更具文學化和書面化。諺語,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

如「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勤勉是成功之母」、「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