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省多部門聯合下發通知,推進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為全國15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之一,長沙從2016年起啟動社區全面提質提檔三年行動計劃,在推動老舊社區向現代化新型社區蛻變上已然形成了一個範本。
社區生活質量,關係到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其中的種種訴求,直接構成居民幸福的具體「小目標」。所以說,社區提質提檔,是造福於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古城長沙是一座有著三千年積澱傳承的歷史文化名城。今日之長沙,不僅有大刀闊斧改革創新的「大藍圖」,也有用心編織居民幸福的「小目標」。
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長沙共投入各級財政資金110.37億元,吸引社會資金投入15.1億元,讓全市509個社區舊貌換新顏,基本實現了社區品質高端化、服務優質化、治理多元化和居民幸福感明顯提升的目標。調查顯示,這一工程群眾滿意率高達92.82%。
長沙的做法和成效在全國形成了廣泛影響。國務院點讚長沙經驗,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會議將長沙市做法向全國推介。
記者走訪發現,改造後的老舊社區,不僅環境優美了,服務完善了,連帶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也明顯增強了。但社區全面提質提檔工作也留有些許遺憾。比如,提質改造未能實現全域覆蓋;社區公共服務陣地利用率有待進一步提升;小區提質改造後的長效管理措施仍需要加強。
社區提質改造,三分在建,七分在管。3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以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發揮市場主體、轄區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的作用,「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提升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同時,要以城市有機更新為抓手,讓幸福在居民家門口持續發酵、升級。
■李成輝
【來源:新湖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