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為何能「大神」一般的存在?父母是怎樣養成的?

西安晚報 發佈 2021-08-03T08:05:55.784603+00:00

「她從來不跟我們交流!」近日,李女士向記者講述了她的煩惱,女兒剛上初一,每天放學回到自己房間就把門一關,只有吃飯、去衛生間才出來一會兒。「我們也不知道孩子在房間是不是在學習,吃飯的時候我和孩子爸爸想跟她聊會兒天,她也都是敷衍著回答,感覺跟我們很有距離。

  「她從來不跟我們交流!」近日,李女士向記者講述了她的煩惱,女兒剛上初一,每天放學回到自己房間就把門一關,只有吃飯、去衛生間才出來一會兒。「我們也不知道孩子在房間是不是在學習,吃飯的時候我和孩子爸爸想跟她聊會兒天,她也都是敷衍著回答,感覺跟我們很有距離。」

  無獨有偶,高女士也有同樣的困惑。「兒子今年上高二,只要是兒子在學習上需要的,我們都盡最大努力滿足,晚上他寫作業,我和他爸爸啥聲兒都不敢出,就怕影響他學習。雖說離高考還有一年多時間,但他的成績提升得特別慢還偶有退步,我們最近正考慮要不要給他請個家教。」

  不過,面對緊張焦慮的父母,孩子們的反應卻是這樣的。上高一的陳梓瑤抱怨道:「我知道他們愛我,但在我寫作業的時候,借著端牛奶看我在幹什麼,真得讓我很反感。」

  五年級的白一朵則說:「我希望爸媽能多鼓勵我,不要給我太多壓力,尤其是在我發揮不好成績下滑的時候,我心裡都知道要更加努力的。」

  儘管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家中「愛而不得法」的尷尬境地卻時常出現。

  「孩子到底應該怎麼愛?」近日,記者採訪了2018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北大數學系2019級新生王澤宇同學的父親王海熙。當不少旁觀者覺得王澤宇是一位「天才少年」時,熟悉他的老師、家長卻認為,如果成長在別的家庭,縱使天資聰穎的他也不一定能有現在的成就和志向,而資質平平的孩子若是生活在王澤宇的家庭,也一樣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數學「大神」有兩個好「室友」

  畢業於西工大附中的王澤宇,被大家公認是「大神」一般的存在。2018年入選數競國家隊、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金牌;2019年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更讓人感慨的是,王澤宇整個高中階段僅在高一時在校上課兩個月,他超強的專注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周圍的人驚嘆不已。

  對王澤宇的這幾項能力,王海熙也非常自豪。但在王海熙看來,這些能力的養成重點在家庭氛圍,「澤宇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學習問題、青春期問題我們也都遇上過,關鍵是看怎麼引導。」「言傳」不如「身教」,家長如果能夠以身作則,成為一個希望孩子成為的那個人,孩子就自然跟著學習。

  就拿時間管理來說,「孩子經常睡懶覺」是一個讓不少家長為之頭痛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在王澤宇家裡並不存在,多年來,哪怕是周末一家三口也從不睡懶覺。王海熙坦言,王澤宇小時候夫妻倆工作都比較忙,沒有時間睡懶覺,剛好在孩子應該養成良好時間管理能力時形成了家庭傳統,後來夫妻倆有條件睡懶覺時,兒子已經養成早起的習慣,倆人便也不好意思再睡懶覺。

  有趣的是,與大多數家庭不同,王海熙一家三口認為彼此是「生活在一個宿舍的室友」。家裡客廳放置了一張大桌子,每天吃完晚飯,一家三口就在這張桌子上各忙各的事,王海熙忙著寫書,妻子學二外、寫論文,孩子學習。「我們還一起制定了《家庭宿舍友愛互助公約》,約定誰遇到困難,只要有需要,其他兩個人都有義務幫忙。」那時王澤宇上五年級,學習只能算是中上,看著父母抓住一切時間學習提升,王澤宇也悶頭干起了自己的事,專注學習,自我管理。王澤宇五年級第二學期,王海熙的書出版沒多久,便被兒子的一個舉動震驚了。一天,王澤宇拿出了一本自己寫的《數學公式證明大全》(現名《數學無敵攻略》),共160多頁,分五個章節,從勾股定理證明到了微積分公式。「澤宇把書拿給我的時候,我深深感受到父母作為榜樣的力量!」王海熙驕傲地說。

  研究表明,孩子在中學階段會處於敏感、叛逆的青春期,自我意識爆髮式增強,王澤宇也不例外。兒子一上初中,王海熙和妻子就發現孩子雖然想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但由於比較在意別人的感受,不好意思關上自己的房門。於是夫妻倆出入孩子房間時就主動帶上門,進門也會主動敲門,有意識地讓孩子保留自己的秘密。「一開始我們也好奇啊,他在裡面幹什麼?但是我們硬是把自己的好奇心強壓下來,選擇充分地信任孩子,孩子反倒會非常珍惜這份信任,願意主動與我們交流。」王海熙告訴記者,從王澤宇初中以後,夫妻倆就再也沒有批評過孩子一句,孩子進步了就使勁夸,出現不足就暫時選擇「視而不見」,避免正面批評引發的情緒對抗,同時通過側面的交流討論,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糾正問題。

  「有時候家長被動一些,孩子就會主動些。」王海熙感慨道,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隨意按照自己意願打斷孩子興趣。「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主流價值觀營造優良家風

  「回想王澤宇的成長經歷,我深刻覺得孩子的教育,憑的是父母處事態度和人生感悟,而我們所追求的家風與主流價值觀是契合的。」王海熙認為,正是浸透在家庭文化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八個字,潛移默化地讓孩子認同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奠定了孩子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所謂愛國,本質就是用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國家,評價這個社會。在王澤宇高二參加國家隊在上海舉辦的最後一輪選拔考試前,有朋友提醒說難保選拔中沒有照顧的因素,建議他們也找找關係。聽此建議,王海熙與孩子溝通說,首先家裡沒有關係,其次凡事不找捷徑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即使有也不能找,要相信教練組是公正的,用心準備即可。最終,王澤宇順利入選國家隊。「如果家裡瀰漫著對現實社會的負面看法,孩子也容易懷疑老師、懷疑學校、懷疑中國的教育制度,將來能收穫一個幸福人生嗎?」

  敬業和誠信對孩子來說,就是認真學習、遵守規則。如果父母認為「工作就是混日子」,就會讓孩子覺得上學也是混日子。王海熙發現,夫妻倆如果能夠做到愛崗敬業、勤奮創新、踏實本分,長期堅持,孩子也會被影響,對學習的專注度、熱愛度都有很大提高,也更多地得到了老師、同學的認可。

  在王澤宇的成長過程中,王海熙夫妻經常鼓勵他帶同學到家裡,分享玩具、書籍、電腦、化學實驗裝置,為了讓同學們不拘束,夫妻倆選擇主動迴避,給他們創造自由空間。「要在家庭樹立友善的氛圍,讓孩子從骨子裡接受和修煉『友善』觀念,他就會友善地對待同學、對待老師,也會收到友善的回報。」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教育的,王澤宇的成長教會了我很多,讓我們夫妻倆意識到『教育』是一個哲學問題。」王海熙告訴記者,回頭來看,樹立良好家風,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自覺用正向思維去看待世界,是影響孩子發展最長遠、最持久的因素。

希望能建立公益交流平台

  「謝謝您,您給的建議太重要了,我們一定要給孩子一個開心的環境、幸福的家庭!」

  「我要向澤宇媽媽學習,做一個溫暖、平和、有智慧的媽媽。」……

  近來,王海熙時常收到租戶賀女士發來的微信,分享孩子的積極改變,言辭間充滿喜悅。原來,賀女士的孩子上初中,租住的正是王海熙家的房子,也時常向王海熙夫妻倆取經。在不斷的溝通學習中,賀女士逐漸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從自身做出改變,她也欣喜地發現自己孩子的成績和學習主動性提升得很快,也越來越願意主動與父母交流。「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自律和溫暖的家庭是開掛的。這種轉變真的很神奇。」

  王海熙告訴記者,「從自己孩子的成長和接觸的這麼多家長來看,我覺得很多家長在教育上是有誤區的,錯過了早期教育的黃金階段,又沒有重視教育改變自己的主觀願望,硬生生把本可以優秀的孩子逼瘋了。」因此,他計劃建立一個公益平台,開辦讀書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並通過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方式,讓更多家長受益。王海熙還計劃徵集百名志願者家庭,跟蹤他們從零歲開始的科學育兒歷程,記錄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經歷。

  「我希望能通過我的經驗和研究,幫助更多家長找到培養孩子的科學方法,讓孩子健康成長!」王海熙說。

西安報業全媒體 記者 楊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