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是否要介入中文翻譯?有一種聽不懂,叫媽媽擔心我聽不懂

蟲蟲慢成長 發佈 2021-08-03T08:06:08.369182+00:00

有一種聽不懂,叫媽媽擔心我聽不懂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她對孩子的英語啟蒙特別重視,花大價錢給孩子買了一大堆英文原版繪本和分級讀物。每天拿著原版繪本陪兩歲的孩子一遍遍的讀。朋友跟孩子一起看的時候,讀一句英文就要緊跟著一句中文翻譯,還要指著每一個詞給孩子解釋意思。

有一種聽不懂,叫媽媽擔心我聽不懂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她對孩子的英語啟蒙特別重視,花大價錢給孩子買了一大堆英文原版繪本和分級讀物。每天拿著原版繪本陪兩歲的孩子一遍遍的讀。

朋友跟孩子一起看的時候,讀一句英文就要緊跟著一句中文翻譯,還要指著每一個詞給孩子解釋意思。而孩子好像完全聽不進媽媽的解說,只關注繪本里的插畫,也不跟讀,朋友很苦惱,她不知道孩子究竟聽懂了沒?並且好像孩子對媽媽的這種翻譯毫無興趣。

我問朋友,為什麼一定要給寶寶逐字逐句地翻譯?朋友反問我:「如果不翻譯,寶寶怎麼聽得懂啊?

我想說,其實,聽不懂的不是孩子,恰恰是父母!很多時候,家長面對「全英文」時,總是帶有一種極其複雜的心情,一邊努力創造全英文環境,一邊又暗自擔心寶寶聽不懂。相信這是一個困擾許多爸媽的問題。


孩子學英語究竟要不要介入中文翻譯?


我們身邊一直存在兩種家長。一種家長,堅定地認為孩子學英語不能有中文介入,一定要純英文環境,否則就會影響孩子英語思維的建立;另一種家長則是另外一個極端:沒有中文我的孩子怎麼聽得懂?學得會?怎麼做到可理解輸入?

實際上,不光是家長,對於這個問題,學校里的英語老師也同樣困惑。他們在公開的場合都不贊成用中文翻譯,而且在課堂上儘量用英語授課,但是一到讓孩子背單詞的時候,就必須要一個單詞對應一個中文詞彙。

孩子學英語到底需不需要中文?現代語言學研究的成果表明,是需要的,但是必須科學設定中文介入的時機。

正確的理念就是,剛開始不要用翻譯,讓孩子沉浸在聲音和與之對應的場景中,培養孩子對聲音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並且通過猜測來獲取聲音對應的大概含義。隨著學習的深入,可以加入中文翻譯輔助理解。

當然,一定有很多家長強調家庭英語啟蒙切記不要讓中文介入,說會破壞孩子的英文思維。如果做不到用英語解釋英語,他們就希望每個單詞配一個圖片。這類強調純英語思維潔癖前輩的建議雖然初衷很好,但大部分情況並不現實,有時擔心根本是多餘的。很多情況下只有名詞才能用圖片,而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詞組都難以用圖片幫助理解。那麼,藉助中文來幫助記憶完全沒有問題。


精通20國語言的Steve kaufnann也是用母語迅速幫助自己學習各門外語。如果僅僅靠這樣母語學習外語,當然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效果;但利用母語只是在初期一個方便理解的工具,便於以後大量的純外語的輸入中能夠促進外語詞彙的積累。對於一個很小的孩子,用中文輔助英語理解和記憶,並不會影響孩子的英語思維,關鍵在於如何介入?什麼時候介入中文的翻譯。


英語啟蒙如何加入中文翻譯??

既然英語啟蒙是需要加入中文翻譯的,那麼如何介入中文?什麼時候加入中文翻譯呢?

採用逐字逐句翻譯的方法教學,是一種早已過時的「語法翻譯法」,並不符合孩子的思維認知規律。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特點,英語啟蒙引入中文翻譯,你可以這樣做:

一、抓住語言關鍵期,早早啟蒙,啟蒙初期不需要翻譯

華盛頓大學任職於大腦科學研究所副主任帕特里夏·庫爾認為,0-7歲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對嬰兒而言,在出生後8-10個月內,嬰兒就能根據成人的語言,在大腦中對語言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和分析,隨後建立語言資料庫。而那些越早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就越有可能成為「雙語寶寶」。

在關鍵期內開始學習英語的寶寶,能夠根據音高與發音時間長短來區分中文和英文,並理解不同語言所代表的含義。不用害怕孩子聽不懂,孩子的大腦天生就是為學習而生,孩子越小,越不需要翻譯。

建立語言和事物的直接聯繫在孩子認知階段(0-2歲),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小竅門,幫助孩子建立具體事物和英語之間的直接聯繫。看到貓咪經過直接指著貓說「cat」;買了紅蘋果說「red apple」;等。回想一下,我們剛開始學習母語的時候也是從具體事物和具體語境去猜和習得母語的,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英語。在真實情景中使用英語,遠遠比用中文翻譯給孩子聽的效果好得多。而且也有利於孩子英語思維的建立。

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繪本,繪本的初衷,就是利用圖畫幫助孩子理解語言。好的英語啟蒙繪本和分級讀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圖來理解句子的含義。通過圖片來理解英文,也是所有專家都推崇的一種方法。


二、善用教學方法,幫助孩子理解運用

3-4歲的孩子是通過肢體探索世界,建立動作和語言之間的直接對應。很多動作類詞彙父母可以選擇「全身反應法」,這種教學法叫做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TPR教學法最明顯的特徵: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在低幼啟蒙當中用的比較多。比如看到繪本里的「hug」時,就給孩子一個大大的熊抱;唱兒歌唱到「jump」時,就帶著孩子一起跳躍。很多動作類詞彙用這種全身反應法建立聲音和動作的對應關係遠比你直接翻譯這個聲音的效果好,孩子可以通過這些動作去理解這個單詞的含義,既促進父母和寶寶之間的情感交流,又能在快樂中學習英語。

三、幫孩子翻譯抽象概念
隨著學習的複雜程度加深,英語裡抽象的內容會越來越多,而我們的孩子又不像學母語那樣,一天有十幾個小時的浸泡,可以慢慢去猜。所以當孩子已經對聲音和場景建立快速反應後,比較抽象的內容,可以引入中文來理解,使他能更精準地掌握意思。

比如說,fruit這個詞,我們幫孩子翻譯「水果」,水果是個抽象概念,但是你可以給孩子列舉,蘋果,梨、橙子、西瓜等都叫水果,水果是這個東西的統稱,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去理解抽象的詞彙。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啟蒙過程中,如果寶貝的中文已經很強勢了,在孩子全英文不能理解的情況下,適當的中文翻譯和講解,能讓啟蒙的過程更自然、順利。幫助孩子理解是第一位,但此時的翻譯一定注意方式和適度。

總之,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父母一定不要逐字逐句地全部翻譯。


孩子語言的習得,有一句話總結得很好:此情即此景,所見即所得。在孩子學習英語啟蒙的路上,在情境中展示給孩子看,就是最好的方法。爸爸媽媽們完全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更不用逐字逐句地把英文翻譯給孩子聽。因為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儘早開始英語啟蒙,幫助孩子建立英語思維,遠遠比一對一的翻譯更加高效。但也不用完全拒絕中文翻譯,適當的中文翻譯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只要引入中文的先後順序對了,不僅不會影響孩子英語思維的形成,反而更能讓他更加高效率地學習。


#頭條教育##頭條育兒##職場事務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