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佛教作為中國的兩大宗教,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對中國的思想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一般是深居高山或者雲遊四海,仿佛世外高人一般,「仙風道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相比之下,和尚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接地氣,他們一般長得比較圓潤。一樣是修行吃素,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就得先了解一下和尚跟道士出現的背景。
佛教最早起源於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在秦始皇時代開始傳入中國。在一開始時,和尚的形象並不是胖子,也是比較清瘦的,只是到了唐朝才逐漸有變化。大家都覺得胖是一種美麗的象徵。再加上武則天為了政治需要,一方面大力促進佛教的發展,一方面對道教進行打壓,此時寺廟中已經有和尚開始變胖。也在這個時候,社會上才有了和尚胖道士瘦的說法,佛家注重來世,講求的是放下,修心避世的心態,長久下來就會慢慢變胖。
還有一點,佛家講究慈眉善目的形象,對於一切事物講究隨緣,任由自己的身體生長。在寺廟中,除了武僧需要練功以外,其他和尚都是坐禪,也就是靜坐冥想。坐禪主要是誦經念佛,修身養性,不能隨意走動。他們所吃的食物都是素食,主要以米和面為主,這些有著大量的澱粉,吃進去會轉化為糖分,糖分不能消耗掉,就會變成大量的脂肪。還有就是素食沒有油水,需要吃得很多才會有飽腹感,吃得多,運動少,當然會胖了。
道士分為出家和不出家兩種,不出家的道士叫做居士。在全真教創立之前,道士都是不出家的,之後才分為兩派,分別是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的全部是出家的道士,吃素食、不能結婚,必須住在道觀里。正一派是不出家的道士,可以結婚吃肉,他們被稱為火居道士。
道士也是每天吃素修行,但除了靜坐以外,他們還需要練功和煉丹,每天會花一些時間進行武功上的修煉。他們重視呼吸吐納之術,覺得肉類食物會在體內形成濁氣,影響修行。加上他們常年游離四方,體驗人間疾苦,身體自然就會瘦下來。
所以說,不管是道士還是和尚,他們都一樣在修行,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佛教注重修心,道教注重修身。綜合起來看,和尚比道士胖也是正常的,畢竟一個經常靜坐不動,一個雲遊四海,體型自然會有所區別。但是,凡事無絕對,不是所有的和尚都長得胖,也不是所有的道士都長得瘦,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