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相機是買單反好還是微單好?

攝影筆記 發佈 2021-08-03T08:09:00.062329+00:00

我記得我在六年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說的是看中現在買單反,看中未來買微單。如果你買可換鏡頭相機,買微單不需要理由了。

買相機是買單反好還是微單好?

我記得我在六年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說的是看中現在買單反,看中未來買微單


六年過去了。我覺得我的答案可以改改了。對於絕大多數想買個可換鏡頭相機的用戶來說,就是買微單。


如果你買可換鏡頭相機,買微單不需要理由了。反而是買單反需要點理由。


為什麼這麼說呢?來聽我給大家分析分析。

1、什麼是單反?


單反就是單鏡頭反光相機。簡單說就是同一個鏡頭取景,同一個鏡頭拍攝,有個反光板來區分拍攝和取景的狀態。

除了單反,早年膠片時代常見的相機還有旁軸和雙反。旁軸就是一個鏡頭用於拍攝,旁邊還有一個光軸——有個小窗口來取景。


雙反則是雙鏡頭,一個鏡頭取景,一個鏡頭拍攝。反光鏡的作用就是把取景鏡頭的光反射到毛玻璃上。

所以單眼相機的好處就是——所見即所得。我換個鏡頭,取景框裡看到的就是我換鏡頭之後的取景範圍。我變焦,取景框裡看到的就是我變焦之後的取景範圍。我拍了,和我看到的畫面取景範圍都是差不多的。

這個優勢是旁軸和雙反等結構不具備的。


最簡單的就是,使用單眼相機拍攝,很難出現那種你忘了摘鏡頭蓋而全黑的照片。用單反你能忘了摘鏡頭蓋,還拍了,基本就是睜眼瞎。

所見即所得就是單眼相機能夠成為相機領軍者的原因。而那塊反光板,可謂居功至偉。

我們明白了上面這句話的話,我問您,如果可以更好的所見即所得,但是不需要反光板了,不需要單反結構了,是不是更好的結構呢?


如果您說是,那麼基本上您至少達到了小學水平,簡單說就是能分清是非黑白。如果您說不是,基本上您還處於學齡前狀態。別急著反駁,這個結論在這麼多年不斷有人不認可,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堅持什麼。


2、什麼是微單?

微單這個名字其實起的沒什麼水平。當年為了市場宣傳,盡力在凸出「微」這個字了。但是體積的優勢現在看看還有嗎?

對於這個結構的相機最初主要有三種叫法。「無反」、「單電」、「微單」。其中「單電」是我開始認為最恰當的名字。因為這是以相機結構來命名的,和旁軸啊、單反啊、雙反啊,一個命名方式。


單電——單鏡頭電子取景相機。

無反是基於單反來命名的。那麼單反當時改了旁軸的取景方式,是不是單反不該叫單反,應該叫同軸相機?

微單主要就是打體積牌,微型單鏡頭電子取景相機,微型單鏡頭無反相機,甚至當年真有傻x解釋微單是微型單眼相機。總之就是突出「微型」。

但是單電後來被索尼命名為固定半透反光板的類單眼相機,而索尼微單又火了,還沒註冊下來商標。所以微單基本上就成為了這一類相機的代名詞。

基於命名法中比相機結構命名還厲害的命名法——大家約定俗成法,現在統稱這類可換鏡頭單鏡頭電子取景的相機為微單。如果說到無反指的也是這類相機。


說到單電,如索尼所願,就是指固定半透反光板相機,也就是索尼的A77和A99這一類類似單反的相機。現在已經沒什麼人買了,所以單電這個詞也差不多見不到了。

此外,「微單」這個詞索尼曾經想過註冊下來,成為商標。但是在相機領域這個詞被索尼搞成了約定俗成,大家都這麼叫,所以就沒註冊下來。誰都可以這麼叫。也是目前所有廠商的一個主流的叫法。

微單被索尼註冊成功的領域是攝像機領域。照相機領域誰都可以叫。所以別再傻x似的和我們爭辯這件事兒了。這幾年我記得住的爭辯就不下兩位數了。

3、微單比單反好在哪?


就是結構好。

相機的結構往往是向所見即所得看齊的。這就是膠片時代單眼相機一枝獨秀,壓倒群芳的原因。


到了數位相機時代。最開始一切都是複製膠片時代是很正常的事兒。但是當大家都琢磨過來了,電子傳感器的功耗散熱等等問題得到更好的優化之後,一個問題就來了。


我幹嘛不用電子取景?

同樣是通過一個鏡頭,那麼拍攝的光軸和取景的光軸就是一個。使用電子取景之後,拿掉反光板,我依然可以實現取景範圍的所見即所得。

因為是電子取景,我甚至可以模擬曝光,在調節曝光的時候,儘可能將最終照片的亮度在電子取景器或者液晶屏上顯現出來。

那麼相比傳統的單反只能實現取景範圍所見即所得,微單相機還可以實現曝光的所見即所得。


你看所見即所得的取景能力增強了。是不是我們應該拋棄那塊反光板了呢?

當然是了!拿走不要了!


然後你會發現另一個好事。單眼相機在設計鏡頭的時候,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後組鏡頭一定要躲開那個反光板。因為反光板是可以抬起落下的。後組鏡頭要儘量設計小,不能干擾反光板抬升落下。

說白了,鏡頭設計上來就給你了一個先天的設計限制。

沒了這個反光板之後,鏡頭設計就是,我想怎麼設計怎麼設計,怎麼好我就怎麼設計。當後組鏡片儘量貼近傳感器的時候,鏡頭提供的解析度是要比單反那離得遠要高很多的。

所以你在微單的鏡頭裡,經常可以看到那種神頭。尤其是近兩年來我特別推薦的佳能RF鏡頭,神頭頻出。

微單當然比單反好,微單才是數碼可換鏡頭相機應該有的狀態。

諸如混合防抖實現更好的防抖效果、對焦點覆蓋範圍更大、連拍速度先天比較強,等等好處,甚至都不是重點了。


4、微單還差在哪?

電子取景肯定費電啊。所以相比單反來說,一塊電池能拍的照片肯定要少。

此外電子取景器對於「實時」這件事兒,也不如光學來的同步。所以早期微單少不了對於電子取景器取景時滯的吐槽。


以及很玄學的單眼相機可靠性更強,雖然到底也沒整明白微單相機哪裡不可靠了。


現在單眼相機基本都配備實時取景功能,理論上抬起反光板可以當微單使用。所以除了多了個電子取景器可能因為多電子元件產生問題以外,別的沒什麼直接的問題啊。況且反光板這個機械結構也容易有問題啊。現在一說提升質量都是起碼6σ起,甚至到12σ。所以所謂可靠性,無非就是單反有旗艦機,有那種防滴濺防塵的。並不是說整體單反要比微單可靠。


至於費電的問題。可以說這是取景方式決定了微單永遠比不上單反。但是現在微單動輒一塊電池拍攝大幾百張,單反大多也就是1000多張。所以電池續航繼續提升,如果一塊電池可以滿足一天的拍攝,其實也就不在意拍攝完一天還剩多少電了。這幾年很少再聽到吐槽微單電量的問題了。


至於取景時滯問題,也就是在2010年左右常聽到,那時候確實時滯比較明顯。但是如果不是拍攝近處亂飛的鳥一類的——單反你也對不上焦,電子取景的時滯已經很難察覺到了。

所以可以說微單的先天缺點其實靠後面技術進步不斷彌補,而且時至今日,很多缺點已經沒什麼感知了。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微單和單反,單反的缺點就是結構,在相機發展歷史上,為了實現所見即所得,只有結構妥協,加了一個反光板。這個後天改變不了。


而因為電子傳感器,微單拋棄了反光板。因為電子取景產生的諸如時滯、費電等問題,則是可以後天不斷提升的。

所以微單就是比單反好。

其實我知道這些年大家對於微單和單反還有一些疑問。

比如,到底誰的畫質更好?


答案很簡單——微單畫質更好。畫質決定於3個要素——電子傳感器、圖像處理器、鏡頭。

微單和單反的電子傳感器是一樣的,圖像處理器也是一樣的。不同的則是鏡頭。而單反鏡頭設計,要考慮躲開那塊反光板。而微單鏡頭設計則是怎麼好怎麼來。所以這就是根本上微單比單反畫質好的原因。

比如,微單能比單反體積小多少?

微單早年沒什麼可吹的,只能吹吹自己體積小巧。但是隨著微單自身實力越來越強,相機廠商基本上甚少再吹這點了。而諸如松下這樣的廠商,甚至把微單做得比單反還要大還要重,簡直就是巨單。

但是那又怎樣呢?如果你想要專業的全畫幅,那麼就算是去掉了反光板的機身能小巧輕便一點,鏡頭可能因為設計可以輕便一點,但是量級還是全畫幅量級的。過了那個需要大家接受新事物的時間了,沒必要再吹微單輕便了。同時,非要說微單不比單反輕多少是個缺點的,也挺傻x的,至少微單整體要比單反輕便一點點,沒輕便太多就是缺點?腦子進水了吧。

微單的優勢還是在於結構先進啊。


比如,微單鏡頭那麼好,單反加個轉接環不就可以用了嗎?

這問題早年解釋過,然後基本上很少遇到了。沒想到近期遇到好多人這麼說。不懂沒關係,可以問,別亂說。

微單因為沒有了反光板,所以有一個特點,就是法蘭距短。什麼是法蘭距呢?就是電子傳感器平面到卡口平面的距離。

單眼相機因為有反光板的原因,所以法蘭距一般比較長。而微單相機沒有反光板,所以法蘭距比較短。假設微單鏡頭可以擰在單反的卡口上,但是因為微單鏡頭為短法蘭距設計,所以成像最終落在單反的傳感器前面了。壓根成不了像。


如果想成像,就要把微單鏡頭伸到單反機身里,首先擠碎反光板。

所以因為法蘭距的原因,微單鏡頭幾乎不可能裝在單反身上——除非單反設計中,反光板可以豎直收起來,並且傳感器可以往前移動……


相反,單反鏡頭也無法直接用在微單機身上,因為單反鏡頭成像為長法蘭距設計所以成像會落在微單傳感器的後面。但是這個卻有解決辦法。比如給鏡頭和微單機身中間加一段距離——加個轉接環。

轉接環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僅僅是增加法蘭距。而且還可以處理電子協議。所以我們看索尼微單有各種轉接環——轉接索尼單反鏡頭的、轉接佳能單反鏡頭的、轉接尼康單反鏡頭的……

就是因為索尼微單法蘭距短的好處。

早年一些副廠鏡頭廠商看索尼微單火了,給索尼微單做鏡頭,設計思路就是單反鏡頭加一節,觸點變成索尼微單觸點就行了。也就是通常說的焊屁股鏡頭。

除了法蘭距,鏡頭卡口也有大有小。原則上除了長法蘭距無法用短法蘭距的鏡頭以外,同樣是微單,小卡口機身往往無法用大卡口鏡頭。


簡單說吧。索尼微單轉接單反鏡頭都可以實現了。佳能微單使用轉接環用佳能單反鏡頭非常爽快。尼康微單使用尼康單反鏡頭也是爽快。

但是索尼微單鏡頭也就是索尼微單用用。佳能微單鏡頭也就是佳能微單用用。尼康微單鏡頭也就是尼康微單用用。

好了,說了這麼多,現在我的結論很明確了吧。微單就是比單反好。除了目前還沒有能夠替代佳能EOS-1DX Mark III,尼康D6這個級別的微單以外,真的想不出還有什麼買單反而不要微單的理由。而未來,真正旗艦級微單的出現,恐怕旗艦級單反也會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早年我還說,因為出錢的甲方往往不懂,所以還是認為單反專業,這幾年基本上商業拍攝也是微單有了半邊天了。就算你用拍照吃飯,微單也是優於單反的。

如果現在因為價格原因,您還購買單反,我覺得沒有問題。但……


單反的時代很快就過去了,微單的時代已經到來。



外一則:微單的一些過往片段(有興趣的看看吧)

我記得我第一次說微單是未來,那還是2011年。當時我推薦的就是索尼微單,但是當時大家對於微單的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不專業。包括當時的索尼。所以將微單做成APS-C就是最大的傳感器尺寸了。


而我當年寫的一個結論就是,如果微單未來可以有全畫幅,那麼就是未來的方向。畢竟全畫幅是專業與否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尤其是對於廠商來說,傳感器大往往就是意味著更加專業。不信大家看看,全畫幅的相機,有一個算一個,有定位很業餘的嗎?

2013年之前,我一直在大聲疾呼,微單一定要全畫幅,一定要全畫幅。但是微單的創立者松下那時候還是痴迷於M43系統(2008年9月),奧巴也如是(2009年6月)。大底最大就到APS-C。那時候有三星(2010年1月)、索尼(2010年5月)、富士(2012年1月)、佳能(2012年7月)。(感謝滕飛老師提供時間。)

那時候我記得最先號稱一定要出全畫幅微單的其實是三星。可惜後來沒了,讓人唏噓啊(2017年4月)。

而尼康則是在2011年9月推出了1英寸小底的尼康1系列——尼康1 V1 和尼康1 J1。而且很霸氣地不用索尼的傳感器。1英寸1000萬像素。隨後索尼推出了1英寸底的黑卡,1英寸,2000萬像素。高感表現還更好……

關於尼康1系列,我曾經勸過尼康。別這麼搞。誰告訴你微單一定是要小巧的?一定是面向非專業市場的?做全畫幅啊,全畫幅才是王道啊。

不過尼康1 V1當時的性能挺亮眼的,我記得是每秒60張連拍速度,以及可以記錄1秒短片,以每秒24幀回放。如果能持續寫入。大家想想一下,1000萬像素邊長那就是4K啊,每秒60幀……4K60P。在2011年,以如此小巧的機身實現。而且當時還有一隻10-100mm的鏡頭(等效27mm-270mm),這個很攝像。如果真的實現,會成為很多工作室的首選,畢竟價格還便宜。


但是2012年我去尼康東京總部的時候,和他們說起4K60P的事兒的時候,他們一臉茫然,說我們沒那麼想啊。

那時候我就知道尼康1註定是失敗的。

後來,尼康出了尼康1 J2的時候,我記得是在北京某郊區開發布會。有上海的媒體——尼康中國也在上海,和尼康的人說J2真的是一台好機器。而且上海人說J的時候發音是「傑」,2的英文就是two,所以J2就是傑兔,傑出的小兔子。

我當時也真的是不給尼康面子,等上海媒體說完,我對尼康的人說,「你知道我們北京人怎麼發音嗎?我們叫『勾兒二』,就是『夠二』。」當時很尷尬,但是我覺得我作為媒體,本分盡到了。

我無法左右一個大廠商的產品發展,但是我覺得我有義務給他們真實的反饋。


後來尼康1沒了,J5是最後的絕唱(2015年4月)。

賓得當年很有意思,欣然發布了一個去掉反光板的單眼相機作為微單。結果就是機身顏色真好看,但是誰會買啊?!

純粹微單也有一個,但是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賓得Q(2011年6月)。 1/2.3英寸的傳感器。在當年就是普通卡片機的水平,旗艦機卡片機傳感器都比這個大很多,現在甚至連手機都不如。套機5000多的價格,誰買誰腦子有包。


2013年下半年,索尼推出了全畫幅微單A7和A7R之後,可以說索尼微單真正從高速滑行到了起飛的階段。

那時候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索吹。對,全畫幅微單就是好,2011年我就這麼說,直到它實現了,我當然吹,直到它成為全畫幅可換鏡頭相機的霸主,我當然吹。


一路吹到現在,索尼也真是沒辜負我。而我也沒被打臉。

其實當初不但吹過索尼,還吹過富士。因為富士當年的微單實在太好看了,尤其是X-Pro系列,我真的喜歡。所以一直私下也有催促富士一定要做全畫幅。直到某年PE展,晚上和富士東京的技術人員一起吃飯。得到了一個我最不想要的結果,富士微單絕對不做全畫幅。那時候開始停止了吹富士。

後來還有個問題,因為當時說了富士死守APS-C並不明智,所以和富士的關係一度比較僵。當時富士裡面有個朋友和我說了個挺難以置信的消息。好像是某季度富士相機銷售沒達到預期,這邊報告寫了3個理由,第三個就是因為我說富士相機不好。我無法證明這件事兒的真偽,不過我要是真有那麼大能量的話,我不需要給廠商寫稿子了。我只要收保護費,不給廠商寫稿就行了。


總之,APS-C畫幅微單裡面,到現在來看富士還是最有看頭的一家廠商。也算是當時我沒看走眼吧。何況後來富士除了比全畫幅更大的中畫幅微單。當然,論掀翻市場,我還是認為全畫幅才是戰略的。市場份額也證明了這一點。


2018年,佳能、尼康終於加入了全畫幅微單陣營。不得不說佳能雖然小心謹慎,但是一出手刀刀都在要害。所以2018年,佳能剛出來,我就說如果看中未來,買佳能微單,尤其是為了佳能RF鏡頭。

兩年過去了,今年EOS R5和EOS R6一出,佳能不僅僅是鏡頭香,機身也是香得不得了。當初聽我的,一如幾年前聽我的買索尼微單的,現在都不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松下這兩年折騰全畫幅微單也是很熱鬧,而M43聲音越來越小了。松下的盟友奧林巴斯一直堅守M43,現如今已經出售了相機業務。

10月,尼康會發布Z7和Z6的二代產品,顯然也在這上面發力。

佳能之前一直擔心微單會影響自己的單反業務。但是你看R5出來了,5D5依然沒有消息。大抵,佳能的態度也確定了吧。

現在我依然認為全畫幅微單是正確的道路。堅持了10年的觀點,顯然事實證明我是對的。然後我依然認為目前最值得買的兩個品牌就是索尼和佳能的微單。也是我自己花錢雙修的兩套器材。對,作為一個還算是比較有名的攝影類自媒體,其實想要什麼器材未必需要自己買。但是還是自己買了,您就知道到底值不值了。一方面自己買了硬氣;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真的喜歡,借用不如擁有。

微單就是數位相機時代,可換鏡頭的又一次進化。如同單反淘汰旁軸,微單也是註定要淘汰單反的。這是大勢所趨……


未來已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