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外省開啟「早培」模式 河南距離學科競賽強省還有多遠

東方今報 發佈 2021-08-03T08:09:18.440998+00:00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宋迎迎王晨瑜,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為我國拿下一枚金牌 鄭州外國語學校 供圖一億人口,為什麼競賽比外省差這麼多?「哪有時間理會外面的議論,圈裡都忙著提高競賽本身。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宋迎迎

王晨瑜,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為我國拿下一枚金牌

鄭州外國語學校 供圖

一億人口,為什麼競賽比外省差這麼多?

「哪有時間理會外面的議論,圈裡都忙著提高競賽本身。」鄭州一中競賽部主任、數學教練張甲本是競賽生出身,2000年曾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當記者問起外界關於競賽的爭議時,他直接回到競賽本身,且有些義憤填膺:「河南1億人口大省,競賽水平不該比外省差這麼多。」

在圈外人眼中,河南的學科競賽似乎自帶光芒。然而,在競賽圈裡的教練們看來,與湖南、湖北、浙江等地相比,河南其實還有不小差距。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到2018年,河南總共拿到了48塊五大學科競賽國決金牌,而北京總共拿到了97枚金牌,老牌競賽強省湖南、浙江、湖北拿到了163枚、155枚、106枚金牌。

在競賽教練口中,常拿湖南與河南作比較。兩者同屬中部六省,省會長沙又和鄭州一樣是新一線城市。記者注意到,2016年至2018年,湖南僅物理一門就拿到56枚金牌,不僅是河南單科的8倍,而且比五大學科金牌總數還多。金寶庫告訴記者,在物理學科競賽中,另一個觀察標準是省隊名額,取決於各省上一年全國決賽的成績。今年河南省隊是8個名額,而浙江、湖南則分別是36、30個。

不過,河南搞競賽有弱也有強。比如生物、化學就不弱,在2016年-2018年的48枚金牌中,有25塊都是生物金牌,占了一半還多。鄭州外國語學校生物競賽教練鄒等告訴記者,河南的生物競賽排名基本保持在全國前三,如果放眼近五年,河南省共獲得國際金牌3枚,國際銀牌1枚;全國金牌36枚,銀牌10枚,銅牌1枚。

一個競賽圈中的共識是:如果把五大科加起來,河南的整體實力確實在全國處於中等靠後的水平。「金牌雖不能完全反映問題,但也確實能顯示出河南競賽方面的困擾。」鄭州外國語學校競賽部主任、化學教練徐學文對記者分析稱,以化學為例,在2014年以前,河南是絕對的第一梯隊,基本上排在全國前三。「從2015年開始,我們的競賽被迅速反超,現在已經排在十名左右。」他表示,之所以出現回落,不是河南的考生和教練不行,而是另有原因。

起步太晚:

我們剛學高中知識

人家已經在競賽拿獎

河南的學科競賽差距在哪?接受記者採訪的競賽教練均認為,競賽培訓起步晚、缺少競賽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張甲介紹說,湖南有四大競賽名校: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長沙師大附中、長沙一中,拿數學來說,這些學校基本在初一就開始進行選拔和培養競賽生。到了初二,競賽生基本已經把高中知識學完,開始備賽。而河南,到高中才開始有正式的競賽班。「等上了高一,人家的孩子已經參賽拿獎,而我們高考知識還沒講。能沒差距嗎?」

記者注意到,長沙新東方一篇對湖南數學競賽培養機制梳理的文章顯示,長郡、雅禮等四大名校均在初中開始就設立內部杯賽,對學生進行競賽選拔,如長沙師大附中教育集團的攀登杯、長郡中學的澄池杯等。

在化學方面,徐學文告訴記者,有不少省份大概從2010年起採取「早培」等措施,在初中階段提前布局學科競賽教育。河南化學競賽被反超的近幾年,恰好是「早培」該出成績的時候。「當然,我們也不能說百分之百是人家開展早培的原因,但從發展路徑來看的確非常吻合。」

鄒等表示,生物、化學兩門初中開設較晚的學科,「早培」現象和優勢暫不突出,但也有一定的趨勢。而物理、數學初中甚至小學就有,「早培」的優勢比較突出。他認為,讓部分學有餘力的初三學生從初中的題海中解脫出來,進行更深層的學習和鍛鍊是有必要的,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也是有益處的,但前提是必須針對學有餘力、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

湖南當地競賽教練孫老師則表示,較早開始學科競賽培訓,無論對於堅持還是放棄競賽的孩子都有好處。「我們一般在初二就會有分流,這樣也有助於不適合競賽的孩子回到正常學習中」。

採訪中,張甲、金寶庫等「大三甲」競賽教練均對記者表示,從三所學校來看,分流到非競賽班的孩子,成績普遍並不會差。一方面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另一方面,競賽生一般在高一結束就學完了競賽科目的高中全部知識,即使轉班也比別的同學少學一門課,用來複習其他科目時間基本夠用。

承壓之下,他們仍然熱愛競賽

身處競賽江湖,有不解,有變數,亦有意想不到的衝擊。然而,眾多競賽生仍然樂在其中。他們所圖的,是高考的一紙通行證,又或者是別的什麼?

「競賽,帶給一個選手的不僅是升學上的幫助,它讓你能夠四個半小時望著三道題一無所獲而不沮喪失落,讓你能夠放棄所有假期而不後悔,讓你能夠不顧別人的反對去投入一件事。目標明確、意志堅定,這些就是競賽教會我們的東西。」去年的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鄭州一中的學生常弋陽拿下了金牌,也獲得河南唯一一張國家集訓隊「通行證」,在他看來,如果一個學生因為輕鬆而要選擇競賽這條路,那麼這大可不必。「記得我們學校一位入選生物國家集訓隊的學姐說過:有些人羨慕我保送了,不用上高三了。可他們不知道,我已經上了兩年高三了。」

拿到第50屆國際奧林匹克化學競賽金牌的王晨瑜則回憶說,自己備賽時也曾遇到過波折,但回想起來,那一學期跌跌撞撞的經歷或許是高中三年最寶貴的財富。

省實驗中學學生、獲得物理競賽全國銀牌的張葓森告訴記者,進入競賽班之前,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想過高考加分之類的事情,但一旦進入競賽氛圍,這樣的事情基本都扔在腦後,全心全意想的都只有競賽本身。「高一下學期,因為競賽班的節奏和壓力,父母也曾跟我商量過轉出競賽班,因為喜歡競賽,猶豫之後,我還是拒絕了。」

「大三甲」的教練們則認為,一路走來三十餘年,學科競賽的確起到了選拔突出專才的作用。「深圳一個孩子還在高一的時候就拿到了世界金牌,直接保送北大。這樣的孩子,不參加競賽那不是埋沒了麼?」金寶庫說。

金寶庫口中的「一個孩子」指的是深圳中學的楊天驊,在去年結束的第49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年僅16歲、剛上高一的楊天驊拿到了總成績第一的優異成績,進入北京大學。記者注意到,來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網的信息顯示,就在今年3月,楊天驊在該學院第八屆「本科生小型科研項目訓練與成果展示」決賽中拿到了一等獎。

開始應變:征戰競賽,中原學子值得期待

一面是外省競爭壓力,一面是高考通道收緊。雙重承壓之下,河南的競賽江湖往何處走?

針對自主招生政策的變化,「大三甲」學校的競賽教練均表示,會更加注重孩子的全學科教學,但整體變化不大,因為競賽生本身就是和平行班一樣的課程安排。

而面對外省的競爭壓力,「大三甲」均早有了危機意識。鄭州外國語學校生物競賽教練鄒等認為,學科競賽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以後的教學應適時「早培」,從全民競賽到少數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精而優」的培養。也有該校物理教練向記者表示,明年會試著借鑑外省培養模式,「要不比不過人家」。不過,該校競賽部主任徐學文則表示,只有解決了如何通過中考將初高中的競賽培養銜接起來的問題,開展大規模「早培」才會有真正的大環境。

穩妥者有之,先行者亦有之。鄭州一中競賽部主任張甲告訴記者,在學科競賽方面,一中正借鑑競賽強省的培養模式,提前開始培養「苗子」。如今,初中部桐柏一中成立有數學興趣小組,學有餘力的學生也會利用周末來高中部聽競賽課。「我覺得這是個挺好的事,要不你讓那些早就學會中學知識的孩子一遍又一遍刷題,把98、99刷到100分,有多大意思?」

他同時透露,這兩天,201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第35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正在武漢進行,河南省的12名學子正為之奮戰。「其中的郭語涵,我從初一就開始帶他,初三拿到全國銅牌,高一拿到全國銀牌,他也是今年的數學河南省冠軍。」

身處競賽江湖,無論是退賽、參賽還是即將參賽的孩子們,都在書寫著自己的命運,也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江湖傳奇。有句話說得好:江湖路雖遠,俠者總相逢。隆冬11月,除了正在進行時的數學學科競賽,11月28日開始的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暨冬令營同樣令人期待,我們在期待的同時,也祝願參賽者取得好成績,祝願所有人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