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變身旅遊景點需保護先行

文化藝術報 發佈 2021-08-03T08:17:27.916243+00:00

山東東營利用數位技術助力遊客體驗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旅遊發展的重要資源,應當看到,目前仍有很多文物古建因各種原因無法與旅遊相融合。近日,山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會(擴大)會議在山東濟南召開,與會人員圍繞這一議題交流經驗。

山東東營利用數位技術助力遊客體驗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旅遊發展的重要資源,應當看到,目前仍有很多文物古建因各種原因無法與旅遊相融合。近日,山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會(擴大)會議在山東濟南召開,與會人員圍繞這一議題交流經驗。大家認為,從文化遺產的層面推動文旅融合,需要首先做好保護文章,傳承文化之魂。

「文物+旅遊」大有可為

11月16日,山東曲阜的孔子博物館內,來自江西南昌的徐懷哲一家正興致勃勃地欣賞館藏文物。「聽說這些好東西有的已沉睡了上百年。我們運氣好,有幸能在新建的孔子博物館看到它們。」徐懷哲說。

孔子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自孔府舊藏,承載著孔子故里悠久的歷史,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博物館現擁有各類館藏文物約70萬件,聞名於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來的約30萬件孔府私家文書檔案、宋代以來的4萬多冊古籍圖書、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飾以及大量與祭祀孔子有關的禮樂器等。從今年5月開始帶觀眾試運行至11月初,孔子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超32萬人次。博物館開館便贏得高人氣,從側面反映了「文物+旅遊」的巨大潛力。這成為山東各地在推動文物保護的過程中,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縮影。

在日照市,當地以博物館為陣地,通過舉辦展覽、專題教育、研學旅遊等,進一步擴大了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全市16家博物館每年舉辦各類展覽120多個,2018年接待觀眾突破30萬人次。

濰坊市則編制了全域旅遊總體規劃,要求當地的文物保護工作積極與規劃對接,明確提出在搶救性保護修繕相關文物的同時,優先考慮已納入全域旅遊總體規劃中的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修繕工作。在編制保護修繕方案、爭取上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方面予以傾斜,以求儘快完成修繕保護工作,達到對外開放的旅遊標準,實現文旅融合可持續發展。

瓶頸仍是「如何保護好」

參加山東省文物保護委員會(擴大)會議的代表認為,儘管文化遺產融入旅遊的前景很樂觀,但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主要集中在對文物如何實現有效保護上。

山東沿海某市文旅部門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文化遺產變身旅遊景點,需要有一個「美麗的妝容」,更需要增強保護力度。他介紹,目前該市的文物保護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資金投入不足。當地文物數量眾多,僅靠上級財政資金投入難以對全部文物進行有效保護。部分縣(市、區)文物保護經費保障不到位,全市尚未建立起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工作機制,導致文物保護資金比較緊缺。二是文物保護力量有待加強。文物保護機構是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前提。從目前來看,文物保護人員短缺問題突出,該市專兼職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人員僅有268人,不少是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招生自行培養的,文保專業大專以上學歷僅有78人,不足30%。

山東文博界的很多專家也建議,應將文物保護單位的日常維護經費和文物保護的搶救性投入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確保各項文物經費能夠足額投入,確保專款專用、合規合法,切實改善文物本體及其環境狀況。探索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開發的工作機制,壯大文物保護力量。深入挖掘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和社會價值,提高文旅融合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文物保護利用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亟須樹立現代融合理念

青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史前遺址、宗教寺院、近現代建築、名人故居等地域特色鮮明的系列遺產。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當地藉助豐富的文化遺產打造了博物館城。如今,青島已將博物館作為重要文化設施納入國際時尚城建設,受到海內外遊客的關注。

在山東業內專家看來,目前全省的文化遺產融入旅遊業,一個明顯短板是很多從業者的思想不開放,缺乏對時代的敏感性。談起業務頭頭是道,但說起把文化遺產推介營銷出去,卻皺起眉頭。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郅良透露,今後泉城將探索創新文物立體式、情境式展示方式,增強參與性和體驗性,提升文化感染力。編制策劃精品文化旅遊線路,創新傳播方式,充分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以及各類媒介平台開展宣傳,提升濟南文物旅遊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東營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宋家敬表示,當地計劃加大文旅融合力度,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系統挖掘黃河三角洲文化資源,進一步推動東營鹽業遺址(群)和文物保護開發利用研究工作,分類實施。

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田素英則透露,2020年起,濰坊市將加強調研,全面摸底轄區內不可移動文物的現狀,助力鄉村振興,加大文物資源配置力度。同時,總結推廣青州市將文物保護納入全域旅遊和昌邑市形成文物保護利用與紅色旅遊、美麗鄉村建設融合發展的創新經驗,促進依法將文物資源納入全域旅遊發展。(記者 蘇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