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西漢文治的巔峰,為什麼漢宣帝死後50多年西漢就滅亡了?

八月的雨七月的風 發佈 2021-08-03T08:22:49.178201+00:00

《漢書·宣帝紀第八》: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

《漢書·宣帝紀第八》: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藩。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其一:

國力強並不等於社會矛盾不尖銳。西漢末年民間土地兼并極其嚴重,統治階層對國家未來前途的規劃也極為不統一,西漢國力再強也沒卵用。只不過有個漢宣帝能力手段非常高明能權衡掌握各個勢力、各個治國思想之間的平衡,漢朝這艘大船還能開下去。但換個能力稍微差點的繼承人馬上就不行了。

西漢末年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比較奇特。別的朝代一般都是到了末年對外戰爭接連失敗喪失領土,對內為了彌補損失大力徵發民力,最後導致國家徹底崩盤。唯獨西漢末年,國家實力還是很強,沒人敢惹,也不需要太多徵發民力,但稀里糊塗就滅亡了。不過西漢嚴格來說不是被滅掉,而是被王莽篡掉。任何一個朝代哪怕再強勢也都有可能被篡掉,比如參見北周、後周。


其二:

王朝初期,漢文帝的無為而治,社會自然會向前發展。王朝中後期貧富差距已經拉大,社會矛盾嚴重激化,民間充滿了各類豪強,盜賊群起,國家對基層逐漸失去控制力。這個時候宣帝就特別注重選拔良吏、能吏打擊豪強盜賊,教導人民安居樂業。

黃龍元年,宣帝下詔嚴厲要求地方官員如實匯報地方的人事、 戶口、賦稅的情況,也是抓基層,加強中央對地方掌控,到了元帝對這方面不擅長,對國家吏治、法治不重視,只抓意識形態,所以社會矛盾迅速加劇,孝宣中興之業就這樣被葬送了。

其三:

西漢的滅亡是權利交替,不是由於國力不濟所亡,中央政權由劉氏被外戚王氏取代。王莽的篡位前人心方面的事情是做得很足的,然而沒過多久,天下人心思漢,各地起義要恢復漢朝。宣帝就算再英明也無法把漢朝恢復到王朝初期的活力,只能說用法治壓制社會矛盾,讓它不要繼續激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