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婉約清麗賢淑剛毅,獨樹一幟唯我易安

虞思桐 發佈 2021-08-03T08:23:33.816498+00:00

她們分別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其中,比較出色的詞人還有:秦觀,晏殊,陸遊,歐陽修,范仲淹,李之儀等等。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每每吟誦李清照這首《一剪梅》,心中不免湧現一種淡淡的,雅致的,從容的,唯美的悲憫之情,同時令人浮想聯翩……

在中國文學史上,唐詩與宋詞是兩座無與倫比的高峰。正如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富盛名的繁華昌盛朝代一樣。

唐詩宋詞卷帙浩繁,選其中精華者也有數百上千首。但是,其中的女性作者卻鳳毛麟角。

而李清照,不但躋身於作者之中,還是極負盛名的宋詞「婉約派」代表之一。

如今人人皆知史上有四大美女,其實史上還有四大才女。她們分別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四人中若論文采水平及影響力,李清照毫無疑問當屬第一。

關於蔡文姬,幾年前我曾寫過一本小說《亂世紅琰蔡文姬》(已出版)。當時就想再寫一本李清照的書,還搜集了一些資料。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動筆。但是,對李清照一直心存崇敬之心。她那些別具一格的詩詞在我心中占據了一個重要位置。

今日看到頭條關於詩詞的徵文,易安居士的生平及詩詞忽然間全都漫上心來……


1 出身名門世家,天資聰穎好學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個少年聰穎之人。除了考中進士,他還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蘇軾的學生之一。蘇軾曾寫過《與文叔先輩》、《與李先輩》兩封信給李格非,稱讚他「新詩絕佳,足認標裁」。 蘇軾仕途順利時,曾多次提攜推薦他。。

李格非曾經做過地方小官,如管理戶籍的司戶參軍,試學官,鄆州教授等。後來又到都城做過一些與編纂書籍有關的官,還當過禮部員外郎。

他是個清正廉潔的書生,既不想向上鑽營升遷,也不想阿諛逢迎任何人。但後來他還是因朝廷內部黨爭受到牽連,被免官驅逐回鄉。總而言之,他是個官場上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

不過李格非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他只對舞文弄墨著書立說感興趣。因此他家藏書特別多,他本人的著作也不少。據《宋史·藝文志》記載,李格非的著作竟有《禮記精義》十六卷。

李格非結過兩次婚。前妻是當朝丞相王珪之女,可惜很早就去世了。後來他又娶了王拱辰孫女。王拱辰是個天才,19歲就以第一名考取進士,後來又中了狀元。他曾進入翰林院,也當過御史中丞。有此家庭薰陶,他的孫女兒想必也有文采。

史書上沒有明確指出李清照的生母是哪一位,為此引來不少推斷猜測。

南宋杜大珪編寫的《名臣碑傳琬琰集》中,有一篇關於宰相王珪的《王文恭公珪神道碑》,裡面記載著:「女,長適鄆州教授李格非,早卒」。但沒提到嫁給李格非的王珪之女是否生下了女兒。

《宋史.李格非傳》則明確寫著:「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女清照,詩文尤有稱於時,嫁趙挺之之子明誠,自號易安居士「。

看起來李清照象是王拱辰的曾外孫女。但人們按照時間推算,又發現李清照的生母應是王珪之女。

不過,無論是誰的後代,李清照的母親都出身高官或士族之家。加上父親李格非這個標準文人,她在文化方面的遺傳基因應該是非常優秀的。自幼跟隨父母生活在汴京城裡,每天既有書香墨染浸淫,出門又見繁華街市,為她的創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和較高的起點。

2 奇才驚艷京師,非凡嶄露頭角

在家庭薰陶下,李清照這個「小荷「終於露出了尖尖角。在她大約十六七歲時,就以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驚艷了京師。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幾乎用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少女醉酒後晚歸的情形:因為醉酒頭腦不清醒,她把小船駛進了「藕花深處「。然後她使勁兒划槳——爭渡,想儘快擺脫被絆住的蓮藕,沒想到槳聲把附近的一群鷗鷺鳥兒驚得撲啦啦飛了起來。

多麼清新有趣的一組「鏡頭」——我們面前立即出現了一位妙齡古裝少女拚命划槳的場景。

李清照還有一首更著名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的發表時間應該也比較早。大約是她和趙明誠結婚前後。

前兩句中,「雨疏風驟」和「不消殘酒」,讓一個沉醉後未完全清醒的慵懶女性躍然紙上。「捲簾人「看樣子是丫鬟之類。這首詩的點睛之句是」綠肥紅瘦「——好一個綠肥紅瘦!語言能力真令人叫絕……

宋朝王灼在詞曲評論筆記《碧雞漫志》中評論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宋朝朱彧也在《萍洲可談》中稱她「詩文典贍,無愧於古之作者;詞尤婉麗,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見其比」。

明代蔣一葵在其所著的《堯山堂外紀》中提到李清照的詩詞時說:「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通過這些美妙的詞中顯現出的清新或慵懶畫卷,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和新婚後的青年時代生活是幸福和愜意的。兩首詞都寫到了「醉酒「,可見李清照很愛喝酒——在無憂無慮中恣意地生活。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可謂是「門當戶對「。李清照之父是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為吏部侍郎。相當於一個是司局級,一個是副部級。兩個父親都是清廉之官——「趙、李族寒,素貧儉」。但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諧,對於文學藝術的共同追求使他們心心相印。

關於二人的戀情,元代《琅嬛記》中還有一個故事:趙明誠做了一個白日夢,元宵節在相國寺賞花燈時認識了李清照。因李清照已由詩詞聞名,趙明誠一見之後便心生愛慕。回家後趙公子不便向父親直說,就讓父親猜字謎:「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委婉地向父親提及此事。趙挺之一看恍然大悟——詞女之夫,原來兒子看上了李清照!於是立即派人向李家求親。

婚後的趙明誠還在」太學「讀書——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生,沒有任何收入。於是,每逢初一、十五他告假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倆人常先去典當幾件衣物換點錢,然後步入熱鬧的相國寺市場,買回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夫婦倆邊吃零食邊鑑賞——「相對展玩咀嚼」,好不快活。

兩人的愛情真可謂情投意合,相濡以沫——今天的我們看了依然為之感動。

3 家族命運跌宕,夫妻隱居田園


趙明誠畢業後入職為官——當上了公務員,夫妻倆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些。

但是,在朝堂激烈黨爭中站錯了隊的李清照父親,慘兮兮地被撤職並趕出了都城驅逐回老家。李清照情急之下,曾給當時官運亨通的公公趙挺之寫詩求助。李父的兩位朋友曾發文記錄此事,說詩中有「炙手可熱心可寒」及「何況人間父子情』『等句。

誰料世事無常。半年後,趙挺之也陷入與權臣蔡京的較量,最終也敗下陣來,於鬱鬱寡歡中去世。此時的李家卻被平反,准許回到都城。

李清照選擇了跟隨趙家回到青州鄉下。二人很快適應了寧靜的鄉間生活。由於敬仰陶淵明和李父的好友晁補之,李清照給居室起名叫「歸來堂「,並自稱「易安居士」。他們一直在此居住了13年。

關於青州的生活,李清照在《金石錄後記》中寫道:「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

趙明誠是狂熱的金石愛好收藏者。李清照也「夫唱婦隨」,跟著他玩起了金石。他們把全部精力和金錢都投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每當獲得一本奇書或器物,便共同勘校整理,仔細把玩評價。夫婦二人常坐在歸來堂中烹茶對弈。有時則指著滿屋書籍互相拷問對方,猜中的人先飲茶為樂。

總之,他們過的是物質清貧但精神富有的神仙日子。在親密無間的時光中,李清照幫助趙明誠完成了重要著作《金石錄》。

後來趙明誠又恢復官職,常常到外地上任。李清照思夫心切,把深秋重陽節的寂寞和惆悵寫成了一首《醉花陰》,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詞中的思戀與落寞之情達到了極致。幾乎她的每首詞都有這種清新脫俗,令人驚艷叫絕的詞句。

趙明誠看到後暗暗叫好。他也閉門謝客構思多日,寫出一首自以為不錯的詞。然後連同李清照的《醉花陰》一起拿給好友品評。誰知朋友看後卻說:這兩首詞中「只三句絕佳。」

趙明誠忙問哪三句?朋友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看到這裡,禁不住想起《紅樓夢》中黛玉替寶玉寫的詩,也是一眼就被人挑出來了。

李趙夫婦情比金堅。兩人的感情還見於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本文開篇引用的《一剪梅》。其中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細膩真實表露也讓人拍案叫絕。


4 山河破碎流離,夫逝寂寞難捱

李清照44歲時,宋朝遭遇了奇恥大辱的「靖康之變」。二位皇帝被擄走,北宋朝廷崩潰。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

趙明誠被委任為江寧知府兼江東經制副使,急忙趕去上任。因不想遭金人殺戮,李清照不得已獨自整理書籍藏品南遷,去追隨夫婿。。

趙明誠只做了一年的江寧知府,便因沒能制止叛亂,且棄城逃跑丟了官。可見他並不適合做需要肩負重任的地方官。李清照想必也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

李清照曾寫下"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的斷句,借晉朝人物痛斥以趙構為首的南宋投降派,呼喚保家衛國的中流砥柱式英雄人物。

逃難當中,難抑憤懣的李清照寫下了力透紙背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每每閱讀這首詩,都令我心潮起伏,振聾發聵!我仿佛看到楚霸王橫刀立馬,仿佛看到李清照揮淚遙望北方……她或許在想,如果自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該有多好……

作為詞人,李清照的詩流傳下來的詩並不多。但僅僅這一首,足以蓋過多少七尺男兒的大作!


不久,趙明誠又接到南宋任命前往湖州上任——或許是國難當頭急需人才。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記》中記錄了兩人分別時的情形(譯文):

「他穿著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額的頭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來。此刻我情緒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城裡局勢緊急怎麼辦呀?他伸出兩個手指遠遠地應道:你就跟隨眾人吧。萬不得已先丟掉包裹箱籠,再丟掉衣服被褥,再丟掉書冊捲軸,再丟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廟祭器和禮樂之器,必須抱著背著,與自身共存亡!說罷策馬而去。

七月底,他來信說病倒了。我又驚又怕立即乘船東下,一晝夜趕了三百里。到達以後,方知他是瘧疾加上痢疾,雖服了大量柴胡、黃芩等藥,但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不禁悲傷流淚,也不忍心問及後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來,取筆做詩絕筆而終「。

從此這一對神仙情侶就天人永隔了。

5 孤苦伶仃漂泊,傲世絕不苟同

丈夫去世時李清照已46歲。她把趙明誠安葬後,便追隨流亡中的南宋朝廷由建康(南京)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中金石藏品一概丟失。

亡國之恨與喪夫之哀,以及孀居之苦讓她痛徹心扉。於是寫下了著名的作品《聲聲慢》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她的詞向來不拘一格,開篇就是七個疊加字,從未有人如此大膽用過。但也就是這種風格,把她的愁苦、寂寞、冷清,以及無處傾訴的悲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就在李清照無比孤寂時,一個叫做張汝舟的渣男,為騙取錢財竟然趁虛而入。他一開始對李清照百般示好。無依無靠的她以為遇到了好心人,便很快嫁給了他。婚後二人都發現自己被騙了。張汝舟發現李清照並沒有預想的金石藏品萬貫家財,而李清照則看出張汝舟的虛情假意更兼家暴行為。於是二人終於反目。

後來,李清照又得知張汝舟的官職來源於他的謊報和欺騙,便一紙訴狀告了張汝舟。依據當時法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證明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翰林學士綦崇禮念其才華伸出援手,使她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樁婚姻也就此結束。

儘管遭遇了不測,李清照依然堅強如初。她筆下流淌出的依然是剛正不阿與文采斐然。

去世前,她堅持完成了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並且又寫了不少傳世詩詞。

關於宋詞,我想說的話:

宋詞大體被分為「豪邁」與「婉約」兩派。大家公認蘇軾和辛棄疾為豪放派代表,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首領。其中,比較出色的詞人還有:秦觀,晏殊,陸遊,歐陽修,范仲淹,李之儀等等。

如果單單評說婉約派,我最喜歡的是李清照李煜。

李清照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既有巾幗之賢淑,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之憤世感慨,又具崇高愛國情懷。雖然她的詞內容多為相思與悲苦,貌似內容有些狹窄單調,但其腦洞極其清奇,用詞極其大膽驚人,多是別人絕對想不到的精妙絕倫文字,看了之後誰都忍不住拍手叫好。這就是她的天賦所在——別具一格,獨一無二。

至於李煜,世人多說他享樂誤國。但他多才多藝,在辭賦方面的造詣實在是水平太高了。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幾首詞應為詞家高峰,絕對堪稱絕唱。

命運讓李煜做了亡國之君,但他實在是個文藝天才。


參考資料:

《宋史》

(宋)《蘇軾文集》

(宋)王灼《碧雞漫志》(

(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

(宋)朱彧《萍洲可談》

(明)蔣一葵:《堯山堂外記》

李清照:《金石錄後記》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作家虞思桐。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