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經濟數據慘不忍睹,美股卻在全線大漲?

上觀新聞 發佈 2021-08-03T08:29:36.842146+00:00

美國勞工部8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失業率升至14.7%,為二戰以來最高水平;輿論不解,萎靡的經濟與蓬勃的股市,為何兩者之間反差如此巨大?

美國勞工部8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失業率升至14.7%,為二戰以來最高水平;非農就業人口銳減2050萬人,創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然而當天晚些時候,美國股市卻出人意料地全線上漲。輿論不解,萎靡的經濟與蓬勃的股市,為何兩者之間反差如此巨大?

股市與經濟脫鉤

最近7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累計已突破3350萬人。美國過去10年來的就業增長已被悉數抹平。與此同時,美國製造業正以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最快速度收縮,消費者支出大幅下降,許多家喻戶曉的零售企業申請破產。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周美國三大股指強勁上揚,較3月23日的低點均反彈30%以上。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6%,收復了疫情發生後的大部分失地,距歷史高點僅一步之遙;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3.5%,回到去年9月的水平;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608點,漲幅2.6%。

「美國股市已與經濟脫鉤。」美國投資管理公司Invesco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克里斯蒂娜·胡珀(Kristina Hooper)表示。

押注V型復甦

繁榮的華爾街與凋零的大街小巷,這條鴻溝由什麼原因造成?《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外媒和分析人士總結了幾點原因。

首先,儘管目前經濟數據黯淡,但投資者大多押注於V型復甦。

美國新冠病例數量有所減少,有關疫苗研發進展的消息令股市倍感振奮。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紐約州已開始制定經濟重啟計劃;其他州則走得更快,已有20多個州允許部分企業復工。這些舉措鼓舞了投資者,讓他們相信,隨著各州陸續「解封」,美國經濟有望在2021年初實現快速反彈。

「人們在打賭……這已經是底部。」美國KBW銀行股票交易主管格蘭特(R·J·Grant)說,不過,目前的市場確實脫離了經濟現實。

《華爾街日報》出,分析師正密切關注經濟衰退即將觸底的蛛絲馬跡。高盛集團跟蹤了汽油需求、星巴克App下載量和餐廳客流量等各種指標,以尋找經濟復甦的跡象。有數據顯示,隨著一些州重啟經濟,此前大幅下滑的天然氣需求已在過去一周出現小幅上升。

「一些微弱的早期跡象表明,生活正在恢復某種形式的正常。」一份8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們預計,隨著全美逐漸重啟經濟,消費者恢復日常活動,這些復甦跡象將持續下去。」

其二,市場「領跑者」保持增長。

美國股市「貧富差距」不斷加大,少數股票表現搶眼。比如,大型科技公司在本輪股指反彈中功不可沒,延續了過去11年美股牛市的普遍行情。其中,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臉書五大科技股約占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的20%。它們都是疫情蔓延、美國「封城」的受益方,人們在居家隔離期間頻繁光顧社交媒體,並在網上訂購生活必需品。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公司——能源板塊——僅占大盤指數的3%左右,儘管今年以來下跌35%,但對市場走向影響有限。「對一些公司來說,這是最好的時期;對其他公司來說,這是最糟糕的時期。」英國資本管理公司JOHCM投資經理喬治·卡普托(Giorgio Caputo)指出。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提醒,投資者對科技公司的增長預期過高,任何可能出現的失望情緒都會嚴重拖累大盤。

其三,企業盈利預期依然很高。

從服裝品牌J.Crew,到奢侈品百貨Neiman Marcus,再到Diamond Offshore鑽探公司,儘管新冠疫情已導致一大批美國企業宣告破產。但投資者仍指望各家企業營收能夠迅速反彈。

美國金融數據公司FactSet的報告顯示,在接近完成的第一季度財報中,美國企業收益預計將下降14%,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本季度的企業收益將下滑41%,跌至谷底,明年第一季度將上漲13%。

摩根大通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不再糾結於疫情對今年基本面的影響,而是將目光轉向2021年的復甦。他們看好股市,預計到2021年上半年股市將重回高點。

恐慌心理作祟

其四,投資者有種恐慌心理,擔心錯失良機。

美聯儲和川普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救市舉措,有效激發了投資者的信心。如果股市多頭有關經濟迅速復甦的預測成真,就會讓其他投資者錯過股市可能出現的反彈。

近年來,投資者明顯感到為難:除股票外,還有什麼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品?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8日收於0.679%,高評級公司的回報率同樣很低,一些投資者甚至開始押注美國將實行負利率;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股息收益率約為2%。

其五,美聯儲的鼎力支持。

美聯儲已明確表示,將想方設法提振美國經濟。近期美國股市的反彈一定程度上受到美聯儲的政策支撐。

「美聯儲改變了資本市場的格局,通過非同尋常、帶有實驗性質的貨幣政策,改變了資產類別的風險和回報狀況。」克里斯蒂娜·胡珀表示。

既然央行願意出手施救,投資者又何來做空市場的理由?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安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