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民間收藏家回憶40多年前乘船經歷

中國江蘇網 發佈 2021-08-03T08:36:52.884422+00:00

昨天,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民間收藏家張玉順,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10多張客運船票。這些舊船票見證了40多年前大運河客運的繁忙歲月。

舊船票。

昨天,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民間收藏家張玉順,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10多張客運船票。這些舊船票見證了40多年前大運河客運的繁忙歲月。

舊船票見證當年繁忙

「我小時候住在窪字前街,枕河而居,那時大運河上的運輸就像現在的高速公路一樣繁忙。」今年60歲的張玉順說。

張玉順的祖父張寶玉原來是山東滕州的船民,一大家子靠三條木船搞運輸謀生。張寶玉從山東將農副產品運到蘇南,再從蘇南將瓷器、毛竹等運回山東,靠的就是大運河運輸。作為船民的後代、運河邊的孩子,張玉順從小就對大運河有著感情,因此收藏了許多船票。

從張玉順收藏的舊船票上可以看出,40多年前在大運河上航行的輪船所屬單位有:南京市航運公司、鎮江專區輪船運輸公司、江蘇省航運公司揚州區公司、江蘇省交通廳淮陰航運局等;沿途停靠碼頭有瓜洲、八里舖、三汊河、灣頭等;票價最高的是從淮安到灣頭,每張1.8元,從揚州到瓜洲每張0.25元。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運河上貨運繁忙,那時揚州的許多工廠、倉庫沿河而建,原材料和產品進出大都通過船運。」張玉順回憶說。

「興化班」乘客最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揚州市民最熟知的航運班次是『南京班』和『興化班』,前者從揚州沿大運河向南走,後者則向北,由於距離長,加上當年到農村插隊落戶的城裡人多,『興化班』乘客最多。」張玉順說。

張玉順小時候的鄰居及同學楊金華,其父親楊萬志就在「興化班」上工作,人稱「船老大」,正因為此,張玉順和楊金華曾多次結伴免費搭乘「興化班」,對「興化班」沿途情況很熟悉。

「當時的輪船碼頭在渡江橋北,『興化班』每天下午5時出發,第二天清晨到達,航程需要10多個小時。」張玉順介紹,「興化班」沿途停靠灣頭、邵伯、高郵,在邵伯還要過船閘,當年繁忙的水上運輸實行客運優先,貨船讓輪船,過閘時,輪船可「插隊」。

「興化班」輪船票價1.05元,一次可載客近100人,乘客坐在船艙的長椅上,頂棚上載貨,船上有船員休息室,船上供應的菜有紅燒蘿蔔、青菜、豆腐等,乘客要憑糧票買飯。

「那時已經有長途班車了,但輪船可載更多的貨。」張玉順告訴記者,那時個人進城購買婚喪嫁娶的物品、單位購買生產生活物資等,基本上是坐輪船。

通訊員 陳桂香

記者 劉峰生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