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干,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孝昌貧困戶的幸福蛻變

孝昌縣廣播電視台 發佈 2021-08-03T08:49:10.667691+00:00

43歲的鄭生輝經歷了過山車般的人生歷程。  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村民一起外出打工的他,憑著精明能幹率先在村裡蓋起洋樓,成為致富路上的先行者。  然而,8年前,一場疾病掏光了家底。如今,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憑著一個「干」字,他不僅脫貧還走上了致富路。

  43歲的鄭生輝經歷了過山車般的人生歷程。

  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村民一起外出打工的他,憑著精明能幹率先在村裡蓋起洋樓,成為致富路上的先行者。

  然而,8年前,一場疾病掏光了家底。如今,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憑著一個「干」字,他不僅脫貧還走上了致富路。

  現在黨的扶貧政策這麼好,鄭生輝相信:只要肯干,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鄭生輝是孝昌縣季店鄉雷河村人,16歲就外出打工,先後在東北、河南等地做泥瓦匠。憑著一身的力氣和過硬的手藝,沒幹幾年鄭生輝就做了小包工頭。2009年,率先在村裡蓋了一棟兩層的小洋樓。「那個時候的小日子過得還真滋潤。」鄭生輝感慨道。

  鄭生輝一直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2011年舊疾復發,四節腰椎出現問題。夫妻倆輾轉河南、武漢兩地,尋遍各大醫院,雖做了手術,能下床走路了,但醫生告誡他,以後再不能做重體力活兒了。

  

  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2014年,鄭生輝因病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家裡的頂樑柱失去勞動力,上有古稀雙親需奉養,下有兩個幼女要上學,家裡一直入不敷出,鄭生輝一家成為村裡有名的困難戶。懂事的長女輟學外出打工,這讓鄭生輝愧疚不已。

  為幫助鄭生輝脫貧,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委會找到他,讓他帶著村裡的幾戶貧困戶,承擔村裡清潔、修葺、栽樹的小活兒。雖說掙得不多,但總算能夠減輕家庭的負擔,鄭生輝感覺生活又有了奔頭。

  2016年,鄭生輝的腰疼略有減輕,除了四處尋摸些零工補貼家用,他們夫妻倆種了幾畝田,又養了100多隻雞和鵝。日子稍有起色,鄭生輝便找到村支書要求「摘帽」:「我們還年輕,只要肯做日子就能過。」

  「要想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靠打零工不是長久之計。村裡水多塘多,我想搞一下養殖業。」得知鄭生輝的想法,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委會大力支持。村委會為他流轉了20畝土地,孝感市科技局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鬍興洲等人幫忙申請3萬元貸款做稻蝦共養啟動資金,又聯繫了孝昌縣水產局、畜牧局、農業局的專家做技術指導。鄭生輝的鬥志被大家的幫扶點燃,專門到潛江學習了1個月養殖技術。

  2018年初,村委會和扶貧工作隊引進在外「四有人士」鄭衛明回鄉,與鄭生輝合夥組建了明輝種養合作社,合作社還將村裡的鄭愛民、鄭應明、鄭四明等4戶貧困戶納入進來,他們投資8萬餘元,利用村裡閒置的6口塘堰,建成60多畝養殖基地,投養了龍蝦和草魚苗。

  「去年一年,我賣蝦賣雞大概賺了3萬塊錢。比打零工掙得多且穩定。」鄭生輝高興地說。

  2018年,明輝種養合作社帶動合作社裡的3戶貧困戶順利摘了貧困帽。當年底,鄭生輝被評為孝感市20戶「我脫貧、我光榮」示範戶。

  「除了60畝水塘,今年合作社又建了40畝蔬菜大棚,種植辣椒、大蒜、香蔥等。我自己家裡又多養了700隻雞、300隻鴨、鵝,收入比去年翻一番沒問題。明年開年了,我打算再租賃幾十畝地,把雞苗增加到2000隻,再養5000隻鴨子。」,站在夕陽的餘暉下,鄭生輝指著自家的雞舍,信心滿滿地對記者描繪著他的夢想。

  記者:張德平 陳立吾 楊小英 張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