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詩人多次吟詠的州橋,見證了開封運河的鼎盛

河南日報 發佈 2021-08-03T09:12:19.199194+00:00

公元1170,南宋官員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國,渡過淮河,踏上中原土地,路過舊都汴京開封時,寫詩一首: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公元1170,南宋官員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國,渡過淮河,踏上中原土地,路過舊都汴京開封時,寫詩一首: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詩文里的州橋,正是北宋大運河漕運發達的一個象徵。北宋以開封為都城,開封以漕運為支撐,開封與漕運共舞,在歷史上點燃了耀眼光芒。10月25日,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開封,依託開封漕運的,探尋運河千年煙雲。

根據史書記載,北宋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最高達到150萬。而在同一時期,世界上其他的大城市,比如巴格達、羅馬、倫敦,城市人口都只在4萬到20萬之間。今天的美國紐約,那時候還只是一片蠻荒之地。當年的北宋都城東京,毫無疑義的是「八方爭湊,萬國咸通」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都市。

開封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的國際大都會,正是與汴河「舳艫相銜,千里不絕」的漕運休戚相關。在沒有鐵路、公路而依水行舟的年代,說一條河成就了一座城,絕不過分。

開封的運河,主要是汴河。

公元605年3月21日,隋煬帝下旨開鑿通濟渠,它以洛陽西苑為起點,自板渚引黃河入汴水。這汴水一路波瀾壯闊,從「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的汴州(今開封),流到「沿溜入閶門,千燈夜市喧」的楚州(今淮安),再流到「堤繞門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漁」的揚州…… 開封成為名副其實的運河城市。

唐高宗以後,關中及長安對江淮物資的依賴的程度進一步加深,那時,在汴河上行駛的運糧船(主要是官船)應在一萬艘到三萬艘之間。

正是為了適應城市地位的提升和變化,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781年,時任汴州刺史的李勉對汴州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擴建後的汴州城把汴河圈進了城內,成了汴州城的內河。

新汴州城擴築完成之後,在今天的龍亭周邊,建起了周長四里、築有城牆的節度署衙。還在汴河與汴州城南北中心大道的交匯處,修建了一座橋樑,因為處於州之南門,故名汴州橋,也就是後來的州橋。

這座州橋,見證了開封繁華,可惜在明崇禎十五年,李自成第三次兵臨開封,官兵掘口讓滔滔黃河水將古城淹沒,千古名城盡成澤國。州橋連同這座城市的繁華與落寞,神秘與瘡痍,一起淤埋於地下,幾百年間再未被世人所見。

上世紀80年代,開封市政公司在此施工時,發現了州橋遺址。「當時因受地下水位高的影響和經濟水平的限制,不具備展示條件,州橋重新被掩埋於地下。」講解人員說,為推進大運河重要文物系統性保護整治工程,豐富北宋東京城遺址的文化元素,2018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省市文物考古部門啟動了州橋及汴河遺址發掘工作。

考古人員在清理河道淤積層的過程中,採集到了大量不同時期的瓷器標本,有青瓷、白瓷、白地黑花、鈞瓷、青白瓷、青花、五彩等類型,時代從唐到清,窯口涵蓋河南周邊窯口及南北名窯。

這些瓷器記錄了汴河作為運河主幹貫通南北的重要信息、中國制瓷業的發展過程,也了汴河兩岸一個個朝代商業的繁榮。

編輯:彭長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