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百藥的甘草會中毒?

護膚在西塘 發佈 2021-08-05T15:14:27.385334+00:00

如彭鳳英報導 :1例患者服用中藥, 開始每劑中藥中甘草劑量為12g , 3月後自行將甘草劑量加大到每劑60g , 1周後出現乏力、軟弱、尿量增多, 直至發生軟癱, 診斷為大量甘草引起的低鉀麻痹症。


甘草是臨床最常用的中草藥之一。


這名字就讓人有甜甜的感覺,絕不是什麼普通的草。


不僅僅是許多中藥方中的常客,而且有不少成藥也以甘草主打,如用於止咳的複方甘草口服液(棕色合劑)、複方甘草片等,一度是居家必備。


那下面先來了解一下甘草這味神奇的藥:

本仙草主要產自內蒙古、新疆、甘肅等相對乾燥的地區,系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狀莖,性平味甘,具有緩急止痛,緩和藥性,調和百藥,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中生甘草和炙甘草功效側重有所不同。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譽它「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此草最為眾藥王,經方少有不用者」。《本草綱目》中釋:「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國老』之號。」


這麼一看,甘草的確是味好藥。


這麼多名家名著傾情推薦,給予至高無上的評價,沒有甘草的中藥界肯定是不完整的,這「調和眾藥」的可缺不得。


那這味好藥就能隨隨便便用嗎?


非也非也!!!


臨床上因為使用不當體質特殊,引起嚴重反應的病例舉不勝舉,只是沒有引起社會普遍重視。


如彭鳳英報導 :1例患者服用中藥, 開始每劑中藥中甘草劑量為12g , 3月後自行將甘草劑量加大到每劑60g , 1周後出現乏力、軟弱、尿量增多, 直至發生軟癱, 診斷為大量甘草引起的低鉀麻痹症


甘草推薦煎服用量為2到10g,十八反十九畏里提示甘草不能和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許多患者因為長期、過量的使用甘草,引起了低血鉀、高血壓、浮腫、低醛固酮為主要特徵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其臨床表現為全身乏力、四肢麻木, 不能站立行走,頭痛、胸悶、血壓升高, 浮腫、腹脹, 尿多口乾;嚴重者可出現軟癱、肌溶、腎功能衰竭;更甚者出現嚴重的心律紊亂、呼吸困難


無論中藥西藥,「是藥三分毒」。

我們應該理性認知並且合理使用,儘可能避免藥源性傷害。


不能因為聽說某個中藥好,就盲目的服用,包括一些所謂的「補藥」。要知道過猶不及,長期大量應用很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就像之前不少媒體報導,因為白髮服用何首烏,結果因為肝損傷被送ICU搶救。在肝病門診每年會遇到許多藥物性肝損患者,嚴重的需住院治療,尤其一些民間偏方如「土三七」。



甘草雖然號稱「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但有些毒是不能解的,如用於麻黃素中毒會毒上加毒。


錯可能並不在甘草等,用好了是「良藥」,濫用則成為「毒藥」,許多時候「離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既不要膽大包天,也不必杯弓蛇影以至於諱疾忌醫。


看了上文,大家應該對甘草有了初步的認知,那像複方甘草片,複方甘草口服液,複方甘草酸苷片,複方甘草注射液等甘草的衍生物到底怎麼樣呢?


通過現代工藝提取有效成分,或予以改良加料,會不會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呢?


請聽下回分解。

END

王音,浙江省嘉善一院主治中醫師,畢業於天津中醫藥大學,09年開始從事皮膚性病科工作,對各類常見皮膚病有較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在常規中西藥物的基礎上擅長針灸、埋線等針對疑難病例的治療,特別對於濕疹、痤瘡、肥胖等有自我的見解和治療方法,經常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

皮膚科主任醫師、浙江省醫療美容主診醫師、2016年浙江省優秀皮膚科醫師。從事皮膚性病專業2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除熟練掌握皮膚科常見病診療外,近年來對過敏性皮膚病和影響美容的面部皮膚病進行了重點關注和實踐探索。專家門診時間:嘉善一院周二上午(過敏性皮膚病),周四下午(美容皮膚科)

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會用我的專業知識盡力幫助您。科學護膚、合理用藥,讓我們一起用耐心、信任來促進健康、呵護美麗!

愛好:旅遊、隨手拍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更多護膚科普,

歡迎關注」護膚在西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