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要走偏了:小學中學都應該學些什麼

世界這麼大外面都有啥 發佈 2021-08-05T15:21:46.950487+00:00

我們常常聽說,這個專家,那個專家,為什麼沒有聽見什麼啥都知道的遍知型的學者呢。其實,在古代也有全能型的學者的,比如亞里士多德頭上的家就多到像遍知者一樣,咱們的孔子也是這樣的學者。到了現代,遍知者就只有像真主、佛主、上帝這樣的神才可以是了。

我們常常聽說,這個專家,那個專家,為什麼沒有聽見什麼啥都知道的遍知型的學者呢。其實,在古代也有全能型的學者的,比如亞里士多德頭上的家就多到像遍知者一樣,咱們的孔子也是這樣的學者。到了現代,遍知者就只有像真主、佛主、上帝這樣的神才可以是了。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現代的任何一個學科,要學到世界頂尖,達到專家的程度,那是需要花幾十年時間的,要成為幾個方面的專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代的學者都比較專業了。不同專業之間的對話很可能是雞同鴨講。

要知道,我們從小學開始,講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初中也是啥都學,高中會分文理科,不過,也算是學得比較雜,其實到了大學本科,學的那些東西也還是比較雜的。直到真的想做為一方面的學者的時候,才會進入比較專業的碩士博士專業,然後就可以成為一方面的專業人士,做得再好一些,就成了專家了。

這要講來,在小學和中學去學一些太專業的技能,就有一些逐本求末了,要知道小學中學生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要是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像奧數、編程、各種巨花時間的課外班的時候,那麼學習通識的認知就會時間大量減少,那麼什麼是通識呢?

通識就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或者普通的人們交流所需要的,如果判斷一個孩子的通識認知不足呢,很簡單,初中畢業了,或者考上大學了,你放心他一個人出門嗎。他有足夠的能力獨立生活嗎,獨自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嗎。

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就是到了高中畢業,也就是他已經是一個成人了的時候,他可能除了考試經驗多了一些而外,對於世界的了解可能是比較缺乏的。這樣的孩子對於生活與學習的目的是迷茫的,那他走入大學,或者將來進入世界,他的生活是為了什麼呢,是生下來活下去嗎?

當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在一種專業上面花大量時間的時候,做為家長,真的不擔心嗎?

我是擔心彎彎的,所以我們一直在進行著對於通識的大量理解與學習。直到她將來有能力自己去判斷把自己的生放在哪個方向為止,在那之前,世界觀的建立與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就由我和她一起來進行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