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暴動的香港青年:我會告訴他們不應訴諸暴力

人民日報 發佈 2021-08-05T15:29:31.139273+00:00

在法庭上,辯方求情時表示,事發近一年,被告沒有一天不在回想當日情景,對自己使用暴力深感後悔,又引述他親自撰寫的求情信說:「如果我有機會跟年輕人談話,我會告訴他們不應訴諸暴力。

21歲的冼嘉豪是游泳池救生員,5月4日在香港區域法院的聆訊中承認一項暴動罪。檢控方指出,他去年6月12日在中環立法會大樓入口外,連同其他身份不詳人士參與暴動。

據報導,冼嘉豪承認向警方防線投擲頭盔、雪糕筒和雨傘等雜物,在與警方對峙時被制伏、拘捕。在法庭上,辯方求情時表示,事發近一年,被告沒有一天不在回想當日情景,對自己使用暴力深感後悔,又引述他親自撰寫的求情信說:「如果我有機會跟年輕人談話,我會告訴他們不應訴諸暴力。」

不少香港長者寄語青年學生們,不要重蹈覆轍,法治社會下,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據香港警方5月5日公布的數字,共有8001人因修例風波被捕,其中3286人為學生。近期,一些案件在法庭聆訊,陸續有人受到法律制裁。不久前,香港西九龍法院少年法庭裁決一名剛滿16歲的被告,在屯門一次非法遊行活動中「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及「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聽到兩項控罪成立的判決,這名少年咬緊雙唇,流下悔恨的淚水。

青春年華,本該珍惜光陰汲取學識,充實人生,卻被人誤導洗腦而參與暴力衝擊與破壞活動,留下案底,遺憾終生。

24歲的A先生(化名)以前從事運輸工作,現已失業。他因參與非法活動被拘捕,保釋後,現在要定時去警署報到。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愧對家人,後悔莫及。

A先生說,他以前對政治冷感,一切在去年6月後發生變化。他加入社交網絡群組,認識了一班所謂「手足」,耳濡目染下,行為逐漸「變激」,直至今年4月在一場活動中被捕。

修例風波中,家人勸A先生不要參與活動,可他當時一直聽不進去,與家人的關係逐漸變差。如今工作沒了,面對檢控,成天提心弔膽。說到將來,他一臉茫然,「只希望一切可以重新開始。」

黑色暴力對香港危害至深,真相越來越清晰,廣大市民也越來越反感暴力。然而,最近香港仍有人在網上煽動在疫情下「攬炒」(同歸於盡),試圖再次發起暴亂。對此,從事裝修業、去年曾多次參與暴力衝擊的25歲青年阿B(化名)向媒體表示:不會再上當。

去年他參與街頭衝擊的原因之一,是不想「被同齡朋友排斥」,現已3個多月沒出去參與。「我覺得大家應該共同抗疫,保住飯碗。搞暴力政治最終搞死自己。」他說,「如果沒有去年的事件,我敢肯定,現在疫情對我們(生計)的影響不會那麼深。以前每月有一萬五六千港元的收入,但現在停工,我真是彷徨!」

去年在街頭活動中,阿B見識了一班「頭目」的煽惑手法。他說,那些人先把對手妖魔化,塑造「只要對抗政府對抗警察就是合理」的假象,他們提供裝備、工具,年輕人只要出人就可以,食、住、行等消費有人支付,拉了好多中學生加入。「他們可以豪爽地利誘人加入團伙,又請食飯又請飲酒,但錢從何來?自己想吧!」

有香港媒體近期發出質問,香港有人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煽動年輕人去「攬炒」,為什麼不叫自己的子女參與,卻讓別人家的孩子日後帶著案底投身社會?而一些有頭有面的人物竟說「留案底令人生變得更精彩」,這種蠱惑是多麼險惡和不負責任!

「年輕人其實都是受害者!」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語重心長地說。為了儘可能多地挽救年輕人,鄧炳強介紹,警方和律政司已有協議:對不牽涉嚴重暴力且有悔改之心的年輕人,會酌情採取檢控以外的方法處理,儘可能讓他們不留刑事案底,以免毀掉前途。

事實讓這些青少年清醒,親情呼喚他們回歸,全社會都有責任促他們遠離「違法之路」。希望歲月能讓他們成熟理性,重新出發。

(來源:人民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