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航跡丨第一次執行炸冰排險任務:「神鷹降洪魔」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 發佈 2021-08-05T15:38:47.840036+00:00

央廣網11月28日消息(記者徐鳳佳)黃河的河套地區,河流彎曲、水流湍急,冰雪解凍時,冰塊來不及融化,前擁後擠、隨流而下,在河流彎曲處堵塞河道。在夜間又結成新的冰塊,時間一長形成大冰壩,截住水流,泛濫成災,給黃河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央廣網11月28日消息(記者徐鳳佳)黃河的河套地區,河流彎曲、水流湍急,冰雪解凍時,冰塊來不及融化,前擁後擠、隨流而下,在河流彎曲處堵塞河道。在夜間又結成新的冰塊,時間一長形成大冰壩,截住水流,泛濫成災,給黃河兩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這是歷史上黃河洪澇災害多發生在凌汛期的主要原因。

  1951年3月底,黃河上游解凍,造成冰凌泛濫,米倉、包頭、薩拉齊等縣的河槽中結成30多道冰壩,河水急劇上漲,情況十分危急,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空10師派出4架飛機,其中圖-2型轟炸機3架,運輸機1架,由28團1大隊大隊長李永寬頻隊飛抵包頭機場執行任務。從4月1日至4月4日,李永寬等3個機組經過4天的奮戰,共出動飛機37架次,轟炸高度200至300米,投炸彈201枚、迫擊炮彈50枚,炸開冰壩11處,疏通了河道,使50多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100萬畝良田免遭洪水災害。人民群眾載歌載舞感謝炸冰機組,稱讚他們是「毛主席派來神鷹降洪魔」。這是人民空軍第一次轟炸黃河冰壩。

  那時空軍處在初創階段,許多空域尚屬首飛,飛機瞄準精度低,地面導航能力弱,炸彈威力小,氣象條件不明。為保證轟炸冰壩任務的順利完成,指揮員與飛行員認真分析冰壩形成情況,研究實施轟炸的方法。地勤人員精心維護飛機,確保裝備隨時能升空執行任務。有時炸彈消耗完後,運送不及時,為儘早解除災情,地勤人員就與指揮員共同研究,使用迫擊炮彈代替航空炸彈實施轟炸。雖然炸凌任務困難重重,但飛行員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為提高命中率,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超低空飛行投彈,由於黃河冰凌炸而復凍,他們就反覆升空、多次作業,每次都圓滿完成任務。

  自此,轟炸黃河冰壩成了空軍的例行任務。據統計,僅1979年至1984年的6年中,空軍為轟炸冰壩就出動飛機198架次,平均每年33架次,保證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內蒙古黃河沿岸地區的生產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