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蟲藥「寶塔糖」,為何忽然絕跡了?

暖意序史 發佈 2021-08-05T15:44:24.470868+00:00

寶塔糖時間在不停流逝,時代在不停進步,人也在一代代的更迭成長。2020年的今天,最早的一批80後已經在漸漸的從而立之年步入不惑之年,90後也已經慢慢進入30歲的年齡段,千禧年之後出生的00後已經迫不及待的成為新的年輕人主力軍了。

時間在不停流逝,時代在不停進步,人也在一代代的更迭成長。2020年的今天,最早的一批80後已經在漸漸的從而立之年步入不惑之年,90後也已經慢慢進入30歲的年齡段,千禧年之後出生的00後已經迫不及待的成為新的年輕人主力軍了。

每一個時代的人群都有自己特定的時代記憶,雖然一個人在歷史的洪流中看起來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當同時代的人相遇,一起回憶那個時代的記憶時一定是激動異常的。時間在不停的前進著,每走一步都會拋下諸多舊的事物,其中不乏一些曾經受眾很廣的。

故而,人們都喜歡找一些舊時才有的事物,不為別的,只因那些東西曾經承載著他們過往的青春和回憶。寶塔糖就是其中一個,很多人都曾經吃過。但是現在的它已經消失於人們的視線之中,只能停留在吃過的人的記憶里了。

一、打蟲"神藥"---寶塔糖

寶塔糖,又名六一寶塔糖,它的作用就是驅逐腸道中的寄生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麻痹蛔蟲,使它不能繼續附著在人體的腸道壁上,後經過腸道蠕動隨人體的排泄物一起被排出體外。

1、蟲從口入

我們日常說的:"肚子裡有蛔蟲",學名:腸蛔蟲症。這種病症經常在學齡兒童、孕晚期孕婦和不發達地區見到。腸蛔蟲症的發病特徵因人而異,有的人感覺不疼不癢,有的人因為腸道壁上的蛔蟲運動過於活躍出現腹痛難耐等症狀,還有的人很不幸因為蛔蟲活躍到了膽道附近進而引發膽道蛔蟲症。

腸蛔蟲症在我國建國初期較為多見,那個時候的中國醫療、經濟、科技都很落後。人民的衛生意識和保健意識幾乎沒有。當時的人們生的孩子又多,整日為了全家能吃上頓飽飯操勞著。

於是就出現了大人忙著種地、幹活兒,年長的孩子照看年幼的孩子。至於飲食方面都遵從老祖宗的一句土話"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湊活著。

至於"飯前便後要洗手"的習慣在那個時候更是不可能的事情,當時無論是吃水還是用水大都需要從水井裡打水。如果家裡有井還好一些,可若是家裡沒有水井就需要天天從村裡的水井一擔一擔往家挑水吃了。這樣艱難的吃水條件,怎麼可能還有多餘的水拿來洗手呢?

所以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患有腸蛔蟲症,沒有的人反而在少數。肚子裡有蛔蟲是極其影響人的生長發育的,尤其影響小孩子長身體。

2、"神藥"的原材料---蛔蒿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骨朵,是國家的未來。所以國家為著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國民身體素質著想,急需打蟲藥面世打掉老百姓肚裡的蛔蟲。

但是,製作打蟲藥需要一種叫做蛔蒿的植物。蛔蒿的頭狀花序中富含"α-山道年",該成分是製作打蟲藥的關鍵性藥理原料。只是這種植物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是北極圈內特有的一種植物。當時只有蘇聯境內有蛔蒿生長,所以我國打蟲藥的生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依賴著從鄰國進口的醫藥原料。

到了1952年,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期",蘇聯作為中國的"老大哥",終於同意幫助我國自主生產打蟲藥,於是有20克蛔蒿種子被帶到了我國境內。經過多次的試驗性種植,我國最終在濰坊成功種活了蛔蒿植株。

二、漸漸退出歷史舞台的"打蟲神藥"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是「寶塔糖」盛行的時期。所以,吃「寶塔糖」成為二十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的專屬特殊記憶。

1、一代"神藥"的坎坷誕生路

蛔蒿在我國的安穩生長意味著我們擁有了打蟲藥的原材料,起碼在原料供應上我們終於不用再依靠別國了!經過大量的培育種植,再加上蘇聯方面提供的技術設備,我們終於可以生產打蟲藥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好不容易活穩的蛔蒿遇上了1960年到1962年的三年自然災害。為了緩解自然災害帶來的糧食緊缺,蛔蒿的種植面積被一縮再減。由於蛔蒿產量太低,而設備運行一次需求量太大,導致2000多公斤蛔蒿因為存儲不當被生生浪費掉了。

1964年,濰坊地區遇上了連續一個多月的陰雨天氣,導致大量即將長成的蛔蒿植株被水淹死。那一年,整片種植區顆粒無收。一位在種植區工作的老同志為了好不容易引進國內的蛔蒿不滅絕,運用傳統的低溫密閉儲存法在一口深井之中密封了3顆種子。

天氣轉好之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蛔蒿種植工作。這一次新長成的蛔蒿沒遇上天災,卻碰上了"十年動亂"。動亂過後,一波三折的打蟲藥終於被大批量生產出來,面向世人。

為了便於兒童的服用,製藥廠專門在打蟲藥中添加大量的糖,並將藥品製成鮮亮的粉紅色和黃色。藥品的形狀因為製藥模具的原因呈現"寶塔狀",所以這款打蟲藥起名為:寶塔糖。寶塔糖一經面世就被國家衛生部大力推廣,運用各種宣傳手段鼓勵居民服用打蟲藥,以治療腸蛔蟲症。

2、忽然絕跡的"寶塔藥"和蛔蒿

全國人民經過一段時間的服用治療,腸蛔蟲症的患病率在我國被大大降低。這一情況直接導致昌濰地區"寶塔糖"庫存積壓,最終致使蛔蒿的種植工作被終止。

1982年9月,國家衛生部和藥監局對於"寶塔糖"在內的127種藥品試劑進行淘汰。藥品的淘汰和更迭並不意味著藥品的原材料就要被廢棄。但是由於當時的人們對於中國醫藥的未來發展看得不夠長遠,以致於幾年之後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再也找不出一株活的蛔蒿和一顆有活性的蛔蒿種子了。

其實,當年藥材公司的老同志為了蛔蒿不在國內滅絕曾經用原來的方法保存過一些種子。但是由於方法太過原始,被保存的種子還是失活了。

就這樣,好不容易遠赴千里來到中國的蛔蒿植株在這裡生長了一段時間,造福了中國人民之後還是不幸消失於這片土地之上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