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衛生規範10年後修訂,來看看手衛生背後的有趣故事

漫談醫管 發佈 2021-08-05T16:05:43.205404+00:00

這幾日,手衛生被頻發的刷屏,2009年版本的手衛生規範,被2019版所替代。2019版有了更多新意和變化。這部與時俱進的規範給我們的手衛生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指引。本來我還想做一下兩個規範的新舊對比,不過已經有對比的很清晰的了,以下兩個版本可以參考下。

這幾日,手衛生被頻發的刷屏,2009年版本的手衛生規範,被2019版所替代。2019版有了更多新意和變化。這部與時俱進的規範給我們的手衛生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指引。本來我還想做一下兩個規範的新舊對比,不過已經有對比的很清晰的了,以下兩個版本可以參考下。

2009 →2019《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新舊區別大盤點

獨家+乾貨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2019版)》修訂了什麼?


曾經寫過一篇《世界手衛生日,你知道手衛生的前世今生嗎?》也說到了不少手衛生的故事,今天再說一些其他的故事。

1.危險的手術:

人類的外科手術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外科手術都處於無麻醉、無止血、無消毒的「三無」的蠻荒時期,「三無」時期的外科手術約等於死亡。19世紀中期,產褥熱導致了大量產婦死亡,因此當時的醫院被稱為「死亡場所」「產婦死亡之門」。醫師沒有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沒有消毒,手術仍在圓形劇場而非現代手術室中進行,擁擠的手術室坐滿圍觀的人群,手術室就是天然的細菌培養皿。手術過程和表演沒什麼區別,好奇的人們都可以來參觀,甚至會出售門票。更可怕的是,這時醫師沒有洗手的習慣,甚至以不洗手為榮,解剖屍體後就開始為患者進行手術,污染的手隨意觸碰患者的傷口。

[美]托馬斯·埃金斯-《格羅斯醫師的臨床課》,畫作繪製於1875年

[美]托馬斯•埃金斯作品——《阿格紐醫師的臨床課》,畫作繪製於1889年

2.拯救死亡之手:

1846年,匈牙利醫師伊格納茲·塞梅爾魏斯(Ignaz Semmelweis,1818—1865)基於對產褥熱死亡病例的大量研究,最早提出用漂白粉水洗手以預防產褥熱傳染,經他治療的產婦死亡率由10%降至1%,塞梅爾魏斯於1861年發表了論文——《產褥熱的病因學觀點和預防》,為減少產後敗血症的死亡率而制訂了住院程序,強調了手衛生對預防交叉感染的作用,成為醫院感染研究的先驅(圖1-5)。可惜塞梅爾魏斯當時提出的理論並沒有被大多數人認可,相反,還因此遭到了同行的排斥和打擊,最後滿腹憤懣抑鬱,死於精神病院。塞梅爾魏斯確有冤屈,直到著名的生物學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出場,塞梅爾魏斯的理論才逐漸被公眾接受。

伊格納茲•塞梅爾魏斯與手衛生

即使我無法親眼看到征服產褥熱的那一天,我也堅信那一幸運時刻即將到來。為此,我死而無憾。

——伊格納茲·塞梅爾魏斯

3. 一雙浪漫的手套

手套在手衛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了,在新的規範中明確規定了,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要做手衛生處理。不會再有醫護人員不戴手套操作,當然這也經歷了很久很久的宣傳普及,一位臨床專家曾經和我說過一個故事,她剛畢業選科室的時候,之所以選現在的科室,是因為那時候只有這個科室的醫護人員戴手套操作。關於手套還有一個浪漫的故事,1889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威廉·霍爾斯特德( WilliamHalsted,1852—1922)醫師在手術中引進了外科手套,然而僅限於護士使用,這其中還有個感人的故事:這年冬天,霍爾斯特德醫師發現他的護士長的手和手臂因接觸滅菌劑——氯化汞溶劑而導致了手部皮炎,便請做汽車輪胎的公司專門訂做了一雙橡膠手套,以此贏得了美艷護士長的芳心,兩人於次年結婚,廝守到老。其實手套的使用更早,但還沒有能夠完全普及。1854年11月4日,南丁格爾帶領38名護士來到英軍戰地醫院護理傷病員,她通過改善醫院的後勤管理、病員營養和環境衛生,隔離感染性疾病患者,為病房通風,操作戴手套等措施,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使傷病員的死亡率從40%下降到2.2%。


在當下實際的臨床工作中大家有關於手衛生的故事嗎?

如果有,歡迎文末留言和大家交流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