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農科「聯姻」果蔬富民

河北新聞網 發佈 2021-08-05T16:15:04.166617+00:00

武邑與科研單位合作推廣農業新技術,優化提升高端農產品生產能力農科「聯姻」 果蔬富民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陳鳳來)鮮亮的紅梨外觀可人,酥脆清甜;擁有幾百年歷史的黃口大棗,使用古法種植,結出的果實色澤光亮、棗香濃郁;千畝韭菜採用先進物理除韭蛆技術,不施農藥,綠色無公害……近日,記者來到武

武邑與科研單位合作推廣農業新技術,優化提升高端農產品生產能力

農科「聯姻」 果蔬富民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陳鳳來)鮮亮的紅梨外觀可人,酥脆清甜;擁有幾百年歷史的黃口大棗,使用古法種植,結出的果實色澤光亮、棗香濃郁;千畝韭菜採用先進物理除韭蛆技術,不施農藥,綠色無公害……

近日,記者來到武邑縣採訪,3個農科「聯姻」的故事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近年來,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的武邑縣,以大都市消費需求為導向,與科研單位「聯姻」,建起大規模的新產品新技術示範基地,積極探索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模式,不斷優化提升高端農產品生產能力。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已達10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基地達8個……

●萬畝梨園引進46個新品種

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在採摘紅梨。 記者陳鳳來攝

紅梨飄香季,等你來採擷!走進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梨園,鮮亮的紅梨掛滿枝頭,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不少外地遊客邊採摘邊品嘗。「很甜,脆脆的,很多新品種只是好看,不中吃,這個紅梨不一樣,又好看又好吃。」來自北京的採購商趙金鐸說。

「這是丹霞紅、紅酥蜜,那是紅酥寶、紅瑪瑙、奧紅一號。」該合作社負責人武進達指著不同品種的紅梨興奮地說。占地萬餘畝的合作社儼然像個梨品種園,裡面每一列梨樹都有自己的名片,不同隊列里的梨樹枝頭搖曳著顏色、形狀、大小各異的果實。

「我們這個品種園裡有46種梨樹,都是在全國範圍內引進的各地有代表性的優良品種。」該合作社技術負責人張存在站在碩果纍纍的梨樹旁介紹說,之所以引進這麼多品種的梨樹,為的就是選育出更好看、好吃、好種的新品種。

武邑縣有上千年的種梨歷史,是傳統的梨產區。2016年,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進了稀有的紅梨品種。「今年結果的是我們實施高接換頭技術的280畝試驗樹,這是第三個年頭。從掛果情況看,這個品種結果性能相當不錯。」張存在介紹,梨園施用腐熟的有機肥,追肥澆水採用精準水肥一體化小管出流,水肥均衡,增產效果明顯。

去年,該縣與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他們組織縣內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與研究所進行對接洽談合作,尋求技術支持,合作內容不斷拓寬深入。2018年,研究所授權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奧紅一號紅梨苗木及果品的開發、生產、繁育、銷售和經營。奧紅一號紅梨是以早酥紅梨為基礎的優質芽變品種,也是白梨系統全紅型梨新品種,填補了國內全紅梨品種的歷史空白。

目前研究所在該縣建立了100畝的果樹實驗示範基地,已成功推廣5類梨果品種。同時,還積極培育審定紅瑪瑙、早紅玉等8個新優梨果品種。從今年4月開始,研究所對武邑紅梨進行了雜交育種,培育出了幸水奧紅一號、豐水奧紅一號、庫爾勒奧紅一號等新品種,不斷推進紅色基因與品質基因的最佳組合。

在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的支持下,該縣積極申報成立河北(衡水)梨產業技術研究院,今年5月已通過省級專家論證。武邑縣紅梨種植規模從最初的700畝已發展到現在的4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梨種植基地,今年收穫紅梨10萬公斤,市場占有率95%以上。

●古老的黃口大棗重獲新生

正值紅棗收穫的季節,在武邑古法創「棗」農業園區里,一排排百年棗樹錯落有致,黃口大棗成串成串地掛滿樹枝。遊客們彎著腰在樹間穿行,摘一個放在嘴裡,聲音脆響,甜入心底。

園區所在地龍店鎮朱家莊村,周邊二三十里土壤膏腴,龍治河繞村而過,有著黃口大棗的千年種植歷史。2萬餘棵棗樹密布朱家莊村和韓莊村周邊,其中百歲以上老棗樹300餘棵,最年輕的棗樹也有六七十年的樹齡。

然而由於棗林產權分散於各戶村民之中,無法集中管理經營。加之近年來村民紛紛外出打工,棗林疏於管理維護,病蟲害肆虐,棗樹一直沒有產量,無法產生經濟效益,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在該縣農業農村局的規劃指導下,兩村引導村民自願將各戶所有棗樹及棗林地經營權流轉出來,以保底加分紅的方式保障流轉戶的合法權益。棗林地及地上棗樹由衡水梓航農場進行統一經營管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和大棗特色產業規劃,大力發展大棗產業化深加工和特色鄉村旅遊項目,打造了武邑古法創「棗」農業園區。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李振基教授了解到園區獨特的資源優勢,率團隊到園區進行考察後,在園區設立了大棗生態種植研究基地。棗樹全部採用低枝矮化栽培,設立罩育棚、防鳥網,樹下小管滴流節水灌溉,利用物理、生物方法防治病蟲害等多項先進實用技術,提高大棗產量和品質。同時,廈門大學提供市場支持,使黃口大棗融入廈門大學農產品電商平台,保障了農民收益。

目前,黃口大棗正在申報地理標識認證和地理標識商標雙認證,古老的黃口大棗正迎來新生。

●韭菜田的生態防治秘密

武邑縣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在收割韭菜。 記者陳鳳來攝

在武羅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千畝韭菜田裡,每畝地里都放置著二三十塊小黑板,正是這些長40厘米、寬25厘米的黑板,才使得今年的千畝韭菜田沒有出現往年韭蛆爆發的現象。

「韭菜的天敵是韭蛆,傳統的方法是用藥物來滅殺,因此農藥殘留一直是令人憂心的問題。今年我們推廣應用了黑色粘蟲板誘殺和覆膜日曬高溫滅韭蛆兩大技術,不僅沒有發生蟲害,韭菜長勢也很好,一上市就受到京津客商的青睞,價格也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兒。」該項目負責人武樹茂說。

園區種植了17種韭菜,過去深受韭蛆、種蠅等多種蟲害影響。去年,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和植保所的專家來到這裡,推廣生物技術防治。經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耿保進研究員為60多位農技推廣人員和韭菜種植大戶介紹推廣了這兩項先進高效的新技術。兩種方法配套使用有效防控了韭蛆的卵、幼蟲及成蟲。

有了科技保駕護航,武邑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嘗到甜頭的他們與省農林科學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成立5個科研示範基地;建立了衡水市首家農業院士工作站,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鄒學校在工作站主持開展工作;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國花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為藥材、花卉種植提供技術保障……「目前,全縣共有26個現代農業園區,其中省級園區3個,市級園區10個。」武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石華康說。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