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有聖誕樹?

國家地理中文網 發佈 2021-08-10T03:44:29.850194+00:00

1848年12月,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和他們的孩子們一起欣賞一棵聖誕樹。這幅畫的多個版本流傳開來後,聖誕節漸漸普及。

1848年12月,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和他們的孩子們一起欣賞一棵聖誕樹。這幅畫的多個版本流傳開來後,聖誕節漸漸普及。

攝影:HULTON ARCHIVE, GETTY IMAGES


撰文:AMY MCKEEVER


  仔細想想,聖誕樹的傳統還真是奇怪:每年12月,世界各地的人都會到最近的森林裡,砍下一棵樹拖回家,在上面裝飾彩燈、小飾品和金屬片,然而1月時再毫不留情地扔到路邊。


  另一方面,自古以來,在異教徒的冬至慶祝活動上,常青樹樹枝是不可或缺的節日裝飾。「冬至時要有常青樹自古就是傳統,它象徵著生命與光明戰勝了死亡與黑暗,」雪梨大學宗教研究教授Carole Cusack在郵件中寫道。


  我們很難準確指出這些異教徒傳統是在何時何地演變成了我們所知道的傳統:不少國家聲稱,自己是聖誕樹的發源地,還有不同的神話試圖解釋這一切。世界各地都有聖誕樹,不過它們的起源要追溯到擁有大量常綠森林的地區,尤其是北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聖誕樹如何演變為現代標誌,以及這一路帶來了哪些新習俗。


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聖誕樹已被點亮。這棵高約23米高的歐洲雲杉上,掛滿了5萬多個LED燈。

攝影:DIANE BONDAREFF, AP IMAGES FOR TISHMAN SPEYER/XINHUA/ALAMY STOCK PHOTO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爭論不休


  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都稱自己是第一棵聖誕樹的發源地。拉脫維亞的聖誕樹傳統可以追溯到1510年,當時一個名為「黑頭兄弟會之屋」的商會扛著一棵樹穿城而過,加以裝飾之後燒毀。與此同時,愛沙尼亞反駁了這些說辭,表示有證據證明1441年,在首都塔林,這個商會早已舉辦過類似的慶祝活動。


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假日市場上,有一顆高大的聖誕樹。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都稱,自己才是聖誕樹的發源地。

攝影:DAVID MIN, GETTY IMAGES


在拉脫維亞里加的聖彼得教堂外,聳立著一棵聖誕樹。

攝影:IKARS KUBLINS, ALAMY STOCK PHOTO


  對於這兩種說法,歷史學家表示懷疑。2016年,拉脫維亞里加國家圖書館的Gustavs Strenga告訴《紐約時報》,商會的慶祝活動可能和聖誕節沒關係。但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停止爭論,繼續搶奪聖誕樹發源地的名號;在里加的市政廳廣場上,有一塊牌子,稱這就是第一棵聖誕樹的所在地。


德國:聖誕樹真正的誕生地


  事實上,Cusack表示,我們所熟悉的聖誕樹更有可能誕生於16世紀的阿爾薩斯地區。(現在這裡屬於法國,但當時是德國的領土。)歷史記錄顯示,1539年,斯特拉斯堡教堂里立起了一棵聖誕樹;這個傳統在整個地區流行開來,以至於1554年,弗萊堡市禁止為聖誕節砍樹。


  這棵樹有什麼意義?民間傳說里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一些人認為靈感來自天堂樹:作為伊甸園的象徵,天堂樹出現在中世紀關於亞當和夏娃的戲劇中。另一些人認為聖誕樹源自聖誕金字塔:這是一種木製結構,上面裝飾有常青樹樹枝和宗教人物。Cusack認為這些說法屬於無稽之談,她說:「在基督教背景下,聖誕樹的本意是在宗教上保持中立。」


  不過,這個傳統還是在德國家庭中流行了起來,多年後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樣子。Cusack說,一般認為,新教改革者馬丁·路德是點亮聖誕樹的第一人——用的是蠟燭,而非今天的電燈(電燈發明於1882年)。他在夜間穿過樹林,頭頂星光閃爍,然後想到了這一點。德國移民在定居其他國家的過程中,也把這些傳統帶了過去。Cusack說,到18世紀,聖誕樹已遍布歐洲。


英國:聖誕樹引領新時尚


  最早把聖誕樹引入王室的,一般認為是夏洛特王后:18世紀中期,這位德國公爵的女兒嫁給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不過,今天聖誕樹之所以成為節日的象徵,則要歸功於另一位英國女王。


在華盛頓特區白宮以南的橢圓形草坪,國家聖誕樹已被點亮。

攝影:YASIN OZTURK, 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


  1848年,維多利亞女王和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同樣來自德國)吸引了全世界王室觀察者的注意力,《倫敦新聞畫報》刊登了一幅他們全家圍坐在一棵裝飾聖誕樹旁的圖片。維多利亞女王是那個時代的潮流引領者,這個傳統因此在全世界流行了起來。


  現在,倫敦最著名的聖誕樹當屬每年冬天特拉法加廣場點亮的那棵。這棵樹本身也很有歷史:從1947年開始,挪威每年送給英國一棵聖誕樹,以此表達對盟友的感激;二戰期間,納粹入侵後,挪威政府在英國避難。


美國:聖誕樹點燈儀式


  18世紀末,德國的聖誕樹傳統傳入美國,當時黑森傭兵幫助英國,加入美國獨立戰爭。在之後的幾年裡,德國移民把這個傳統帶到了美國,隨著時間推移,「其他美國人也被深深吸引了」,歷史學家Penne Restad寫道。


  1850年後,更多的美國家庭接受了聖誕樹,總部位於費城的《戈迪淑女雜誌》重印了《倫敦新聞畫報》的王室聖誕場景,不過做了一些調整:刪掉了維多利亞女王的王冠和阿爾伯特親王的王室綬帶,把他們變成了一個美國家庭。


  今天,美國人會點亮兩棵深受喜愛的聖誕樹,作為節日迎接儀式的一部分。1923年,在卡爾文·柯立芝總統的監督下,第一棵國家聖誕樹被點亮;十年後,1933年,紐約市在洛克菲勒中心點亮了第一棵聖誕樹。自那之後,這成了遊客和紐約人聖誕節必去的景點。之後的每一年,這兩棵樹都會被點亮,除了20世紀40年代二戰期間因為用電限制陷入黑暗。


俄羅斯:新年樹


  聖誕樹一直是俄羅斯的傳統。然而,每年12月克里姆林宮大教堂廣場上,燈火輝煌的樹卻與聖誕節無關。它們是新年樹(yolka),這項傳統源於俄國革命後對聖誕樹的禁令。


  20世紀20年代,新成立的蘇聯政府開始了反宗教運動,從它所認為的「資產階級」傳統開始,比如聖誕節。這個世俗政權禁止了聖誕樹和其他習俗,鼓勵公民慶祝新年。


聖誕期間,一艘裝飾著彩燈的船成為希臘雅典憲法廣場的一大亮點。

攝影:WASSILIS ASWESTOPOULOS, NURPHOTO/GETTY IMAGES


  但1935年,在聖誕樹問題上,蘇聯的領導改變了主意。蘇聯高級官員Pavel Postyshev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建議每個家庭用「裝點著五顏六色彩燈的冷杉樹」慶祝新年。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蘇聯解體,聖誕節又重新回來了。不過,新年樹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


南極洲:廢金屬聖誕樹


  就連南極洲也有聖誕樹傳統,儘管南極並沒有樹。1946年,美國海軍南極探險隊的船員們把加拿大的一棵雲杉樹綁在桅杆上,在海上慶祝聖誕節。半個多世紀後,美國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的研究人員用廢金屬製作了一棵聖誕樹,上面掛著飾品。每年鐵藝工人都會增添新的裝飾,這個傳統暫時延續著,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表示,廢金屬聖誕樹不再是南極科考站聖誕慶祝活動的一部分。


希臘:聖誕船


  在希臘,人們曾經裝飾聖誕船,而非聖誕樹,以紀念國家的守護神和水手的保護者聖尼古拉。家家戶戶不僅在家中放上小木船,象徵歡迎出海歸來,還會在塞薩洛尼基等城市的公共廣場,點亮船隻,作為慶祝。


  然而現代,在聖誕樹面前,聖誕船黯然失色。不過在一些島嶼社區,仍可以看到聖誕船。


斯堪的納維亞:打劫聖誕樹


  自17世紀以來,在這個狂歡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家庭會在聖誕樹上掛滿糖果;當然,這棵樹最終也逃不掉被扔掉的命運。1月13日是聖克努特節,以紀念11世紀的國王克努特,主要是瑞典在慶祝。這個節日也被認為是聖誕節的第20天,也是最後一天,而在其他國家,聖誕節只有12天。


  為了慶祝聖克努特節,每個家庭會把餅乾和其他點心掛在聖誕樹上,讓孩子們去「打劫」。一旦一家人把樹上的裝飾品都摘下來之後,人們就會一邊唱歌,一邊隆重地把它扔出門外。(在挪威,這棵樹會被鋸成幾段,扔進壁爐里。)


  聖克努特節的傳統漸漸淡去,瑞典人開始更早地摘下聖誕裝飾,不過2015年,瑞典民俗學家Bengt af Klintberg告訴TT通訊社,在這瑞典的傳統詩歌和押韻詩中,這個傳統依然存在。


聖誕木樁是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誕節傳統,這些是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誕市場上待售的聖誕木樁。

攝影:CISCO PELAY, ALAMY STOCK PHOTO


加泰羅尼亞:會「排便」的聖誕木樁


  加泰羅尼亞的聖誕木樁(Tió de Nadal)是和樹有關的傳統:這是一根空心原木,上面畫著笑臉。在聖誕節到來前幾周,人們會把它帶回家。孩子們負責照顧它,給它裹上毯子,每天晚上把食物和水放在外面。到了聖誕節那天,他們用棍子敲打木樁,從底部的洞口得到它「排出」的禮物和糖果。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說法,這個不同尋常的傳統可能源於異教徒儀式:人們點燃樹幹,取暖過冬。但為什麼原木會排出寶藏呢?Cusack說,這或許與Caganer有關。在加泰羅尼亞基督誕生的場景中,Caganer是一個排便的農民形象,代表「顛倒的世界,某些時候,窮人或無權無勢的人被讚頌,而有權勢的人被貶低,」Cusack解釋說:「這背後的想法是,糞便肥沃了土地,拉屎人體現了公民美德。」


  但加泰羅尼亞這個儀式的真正起源仍是一個謎,而且就像關於聖誕樹的其他傳說一樣,也許終究會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


(譯者:Sky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