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無垠的宇宙雖然滿是令人驚喜的神秘,但同時也充斥著威脅生命安全的危險,天體之間的互相撞擊,吞噬周圍一切的巨大黑洞,以及超新星爆發等現象,都可以讓地球瞬間毀滅。這些看似離我們還遙遠,但一些來自宇宙的隕石、太空飛行器殘骸和太空垃圾等物體墜落的事件,卻不時地發生著。12月23日,隨著青海玉樹囊謙縣夜晚的一聲巨響,一顆火球劃破夜空,地面瞬間亮如白晝。
從下落速度快,持續時間長,落地時亮度達到最大等跡象判斷,火球是地外天體與大氣層劇烈摩擦持續燃燒形成,即墜落的隕石。從歷史記錄來看,墜落於地球的隕石大部分來自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種類大體可以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和石鐵混合隕石。
事實上,每天都有超過100噸的太空物體墜落到地球上,但因為大氣的存在,往往都成為了火球,在墜落前燃燒殆盡。據相關數據統計,地球每年都可能出現50萬個以上的火球,但如此大的火球,在近年來還是少見的。從中國地震網台發布的記錄來看,火球被發現於18時許,落地於7時許,從持續時間上判斷,該地外天體原先的尺寸不小,可能和2013年發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地區的流星尺寸相當。
當年,墜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的隕石直徑達到20米,並以19.2公里/秒的速度穿破大氣層,散發出來的耀眼光芒頃刻間點亮夜空,給人一種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的震撼感。雖最後沒有撞到地面,但其燃燒釋放出來的高溫和在空中爆炸產生的不少碎片和衝擊波,仍然造成了地面7200棟建築受損和1500人受傷的破壞。
如此震撼的畫面,不由得讓人想起電影《天地大衝撞》中,"畢德曼彗星"給地球致命一擊的畫面,以及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場景。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未來真的有大型天體要撞擊地球該怎麼辦?目前,人類觀測到的可能威脅地球安全的近地小行星,總量超過2萬顆,它們在太陽軌道上運行,距離地球5000萬公里以內。其中,最具有"威脅"的一顆行星編號為2000SG344,直徑達50米,100年內撞擊地球的機率是1/2096。
關於怎麼辦,2019年舉辦的第六屆"國際行星防禦會議"曾提出:第一步是根據初步推算結果,使天文望遠鏡瞄準最具有威脅性的天體,以便精確計算它的飛行速度和軌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人類大約可以提前兩周預測到小行星將襲擊的地區;第二步是擬定對應策略,如果天體直徑小於50米,以疏散人群為主;如果是更大的天體,則考慮像電影《天地大衝撞》里演的那樣,使用核武器將天體"化整為零",減小受損程度。
除了上述方案,其實我們還可以向目標天體發射某種裝置與其碰撞,但不將其擊毀,而是讓天體改變軌跡,避免和地球發生"面對面"。美國航天局計劃在2022年以一個直徑150米的真實天體為目標,做這類"碰撞"測試,由此可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逐漸擁有能力改變自身命運,未來我們或許不用擔心會發生天體撞擊地球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