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成甫
開幕式產銷對接會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樊成甫 攝
與會嘉賓及觀眾紛紛品嘗參展農副產品。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馮玉敏 攝
廣西新聞網桂林12月24日訊(記者 樊成甫 蔣堯)12月24日至27日,由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桂林市人民政府、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治區商務廳、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廣電局共同承辦的第19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桂林)交易會(以下簡稱「農交會」)在桂林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據了解,本屆農交會的主要安排有:一是12月24日上午舉行開幕式暨品牌推介活動,包括第三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發布,第三批廣西農業品牌、第三批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桂林市五個「農業十佳」代表授牌儀式,產銷對接項目簽約儀式,第一批「廣西好嘢」順豐豐農產地倉落地簽約儀式等,首次舉行產銷對接助農增收發車儀式。舉辦品牌推介活動,邀請14個設區市分管領導或品牌所在縣(市、區)長作為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牌代言人,講好農業品牌故事,介紹做大做強品牌經驗。二是參加開幕式的領導及嘉賓開展巡館活動;三是12月24日下午舉行桂林市名特優農產品產銷對接會,與全國知名企業廣東喜洋洋集團組織戰略合作夥伴簽約儀式;四是12月25日上午組織召開現代特色農業助推鄉村振興研討會,相關專家做主旨演講;五是組織為期4天的展銷展示,各市、縣(市、區)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展示及推介、文藝表演等。
舉辦本屆農交會的主要目的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新農民創新創業為目標,全面展示全區「十三五」農業農村發展新成就和現代農業建設新成果,進一步提升農交會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進一步發揮農交會農產品品牌宣傳推介作用,提升「廣西好嘢」品牌影響力,促進產銷銜接,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本屆農交會繼續以「山清水秀美廣西、綠色生態好產品」為主題,共設置860個標準展位,較去年增加252個標準展位,展覽面積2.6萬平方米,較去年增加0.8萬平方米;設「廣西好嘢」品牌農業、現代林業、現代農墾、現代糧食、現代供銷、新型職業農民等專業展區,14個設區市綜合展區以及區外展區;參展企業1000多家,參展產品3000多種,參展客商1500多名,為近年來最高水平。
近年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紮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重要精神,依託優越的氣候、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糖料蔗、水果、蠶繭、茉莉花、羅漢果、木薯、雙孢蘑菇、水牛奶、黃羽肉雞、近江牡蠣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數量全國最多。我區高度重視農產品產銷對接,以品牌建設為重要抓手,以農交會為重要載體,推動廣西名特優農產品走出廣西、走向全國。我們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業品牌目錄製度,建立「廣西好嘢」農業品牌目錄製度體系,11個廣西品牌上榜首批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榜單,累計發布品牌285個,品牌總價值超過2500億元。我們持續打造農產品展示展銷平台,2011年以來,已連續舉辦18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累計參展企業(合作社)1.4萬家次,展示產品4萬多個,現場銷售收入22.33億元,簽訂購銷合同金額1152.64億元,吸引409.52萬人次入場參觀購物,農交會已成為展示廣西農業發展成果的靚麗名片,實現了「創品牌」與「拓市場」的有機融合。
同時,本屆活動具有「全面展示全區「十三五」農業農村發展新成就、第一次向社會集中展示廣西現代農業建設新成果、展示廣西數字農業跨越式發展成果、突出品牌引領產業興旺新成效新模式、紮實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全面啟動產地倉建設」等6大亮點。
八桂農業展風采,名優產品競風流。據有關資料顯示,本屆農交會,是對廣西農業發展新成果的全面展示和充分詮釋,對打造廣西高端農產品品牌,促進廣西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流通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對促進全區農業提檔升級,推動全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來源: 廣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