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絕筆畫」之爭,子女:是牡丹,專家:是葫蘆

有畫說藝 發佈 2021-08-10T04:08:44.152610+00:00

在美術界有段未了的「公案」——關於齊白石的「絕筆畫」之爭。絕筆畫,也就是離世之前、生命最後所畫的作品。

在美術界有段未了的「公案」——關於齊白石的「絕筆畫」之爭。絕筆畫,也就是離世之前、生命最後所畫的作品。

齊白石子孫滿堂,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身邊有眾多子女及親友陪伴,按道理來說他的絕筆畫也肯定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所畫,因為那個時候他已經無法自行站立,作畫時需要有人攙扶的,而且陪在一旁的人絕對不止一個。

也就是說,齊白石生命最後那段時間所作的畫,皆是不止一人在旁見證,那為何還會存在「絕筆畫」之爭呢?

目前,美術界對齊白石的「絕筆畫」一般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其子女後人提出的說法,比如其子齊良巳、齊良遲以及孫女齊秉正都曾明確表示齊白石的「絕筆畫」是《風中牡丹》;

另外一種說法是許多當代美術專家提出的,認為落款「九十八歲」的那幅《葫蘆》才是他的「絕筆畫」。

相應的支撐證據則源於齊白石弟子李可染與張仃的說法,其次就是落款「九十八歲」這幾個字,因為這是齊白石所有畫作當中落款年齡最大、也是唯一落款「九十八歲」的一幅畫。

如果把問題換一個說法:齊白石生命最後的兩幅畫,那麼這個就沒有什麼爭議了,可以確定他最後的兩幅畫就是《風中牡丹》和《葫蘆》,這兩幅畫都的確有種「風燭殘年」的感覺,可以說的確看得出是一個彌留之際的老人「亂畫」了兩幅這樣的畫。

但關鍵到底是《風中牡丹》是最後一幅、還是《葫蘆》是最後一幅,就一直爭議於上述兩種說。

不過,不管到底哪幅才是「絕筆」,這兩幅畫因為這一爭議而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傳世名作」。

其中《風中牡丹》如今應當已經成為國寶級的館藏畫作,不能在收藏界流通,而《葫蘆》則因是張仃私人藏畫而出現在了拍賣場,這幅尚存爭議的「絕筆畫」就憑著「絕筆畫」這一標籤,輕輕鬆鬆地賣到了二千二百四十萬。

但是,自從《葫蘆》一幅就賣了二千多萬的消息傳開後,齊白石「絕筆畫」之爭就從美術界擴大到了普通大眾的世界,許多人質疑《葫蘆》是真正的絕筆畫這一說法。

因為提出《葫蘆》是絕筆畫說法的人,基本都是當代的美術專家,比如一位姓王名魯湘的專家還曾專門撰文明確表示《葫蘆》才是絕筆,而他們的消息來源基本是「齊白石的生前好友和學生」。

但是,這些提出《葫蘆》是絕筆的專家,卻沒有一個是齊白石畫「絕筆畫」的現場經歷者,都只是聽別人說而已。

而說《風中牡丹》是絕筆畫的,卻是齊白石的子女,他們可是在齊白石身邊寸步不離,陪著老人走過了最後的日子,同時,他們也一定親眼見證了老人最後的「絕筆」,因此,齊白石的眾多子女全部都明確表示老人的「絕筆畫」是《風中牡丹》。

所以,關於齊白石的「絕筆畫」是哪幅這個問題,對於齊白石的子女後人來說根本就沒有爭議。

那麼,「絕筆畫」的爭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是從《葫蘆》開始走進公眾視野之時開始的。《風中牡丹》不能流通,但《葫蘆》是可以隨時出現在拍賣市場的。

原本,齊白石的子女已經早就說過他的「絕筆畫」是哪幅,但專家還是從中找到了「破綻」——比如年齡,《葫蘆》簽署的年齡要更大,又比如,《葫蘆》的筆墨線條更為無力,更接近一個人彌留之際的氣若遊絲狀態……

總之,專家通過諸多自圓其說的推論,「推翻」了齊白石子女的說法,轉而將一幅可以拍賣流通的《葫蘆》「論證」成了真正的「絕筆畫」。

到底哪幅才是齊白石真正的「絕筆畫」?子女說是牡丹,專家說是葫蘆,其中必有一假,你覺得誰在說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