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崩潰:1991年蘇聯解體,為何會選在聖誕節這一天?

野草 發佈 2021-08-10T04:14:39.549299+00:00

導語:1991年12月25日晚上七點,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莫斯科的總統辦公室里,面對著攝像頭,發表向全世界宣告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電視講話。這次講話,也成為蘇聯解體的標誌。

導語:

1991年12月25日晚上七點,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莫斯科的總統辦公室里,面對著攝像頭,發表向全世界宣告辭去蘇聯總統職務的電視講話。這次講話,也成為蘇聯解體的標誌。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此之前的12月23號,戈巴契夫曾經想要在24號就進行電視講話,後來卻因為擔心這會打擾到美國人過平安夜,最終選擇了25號晚上。

這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失去權力的戈巴契夫,待在總統辦公室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1991年12月23日清晨,當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走進克里姆林宮時,戈巴契夫正準備錄製他對蘇聯人民的最後講話。然而蘇聯即將不復存在,新的掌權者,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急於進行權力的交接,他不在乎戈巴契夫是否體面的下台。

當在場的媒體記者詢問是否可以拍一張「兩位總統」握手的畫面時,戈巴契夫同意了,而葉爾欽選擇了拒絕。這麼做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葉爾欽急於告訴全世界,莫斯科有且只有一位主人,那就是他自己,至於戈巴契夫,這個曾經的蘇聯總統,隨著各個加盟共和國的先後獨立,已經成為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實際上這一點早在此之前的阿拉木圖會議中,就已經決定了。阿拉木圖會議,是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瓜分蘇聯遺產的會議,這場會議中,實力最強的俄羅斯毫無疑問的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資產及海外權力。

與此同時,在這次會議上,葉爾欽曾經提出,作為蘇聯的總統,各個加盟共和國應該共同負擔戈巴契夫退休之後的開銷,但是那些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都巧妙的岔開了話題。就這樣,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被屈辱的「分配給」了俄羅斯。

葉爾欽雖然在阿拉木圖會議中表示要「禮敬」戈巴契夫,但實際上他只想儘早把戈巴契夫趕出克里姆林宮。

這一點還可以從12月25號下午,戈巴契夫正在修改自己的講話稿時,他的妻子卻打電話告訴他,葉爾欽已經派人到他們位於莫斯科的公寓,並讓他們在兩個小時內搬出這間屬於蘇聯總統的公寓可以看出端倪。

雖然事後證明,這只是葉爾欽手底下的人為了迎合葉爾欽而做出的魯莽之舉,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戈巴契夫在擔任蘇聯總統最後的日子裡的煎熬:作為蘇聯總統,曾經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兩個人之一,他竟然需要向一名房管局的工作人員發脾氣,才能阻止他們騷擾自己的家人,這是多麼大的屈辱。

後來葉爾欽在自己的回憶錄里,也直白的寫到了當時自己希望戈巴契夫早點宣布辭職的事情,他寫道:

「長時間的告別,只會招惹太多無用的眼淚。」

總之,在擔任蘇聯總統的最後幾天裡,戈巴契夫確實是想要儘快結束這一切的,他也明確的告訴過當時蘇聯廣播電視委員會的領導雅科夫列夫,希望在24日就能進行電視講話宣布辭職。

但雅科夫列夫卻建議他選擇在1991年的12月25號辭職,理由是24號是平安夜,戈巴契夫在這天發表講話,會打擾美國人過平安夜。

那麼,為什麼蘇聯總統的辭職,還需要考慮美國人的感受呢?

二、解體前的蘇聯,物資匱乏,民生凋敝,而戈巴契夫把希望,寄托在美國人的經濟援助上

西方的聖誕節,類似於咱們中國的春節,而聖誕前夜,也就是平安夜,差不多就像是中國的除夕。除夕是春節的核心,類似的,平安夜也是聖誕節的精髓。對於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而言,平安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問題是,戈巴契夫是蘇聯的總統,他宣布辭職,跟美國人過不過節有什麼關係呢?

蘇聯雖然也有聖誕節,但東正教的聖誕節是1月7號,再說那時的蘇聯人民也沒心思過節。

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戈巴契夫之所以要討好美國人民,當然是因為有求於人家。站在現在的角度上,戈巴契夫對於蘇聯來說,或許不是一個成功的改革家,甚至有些人也認為他不是一個聰明的政治家。但是,他對於蘇聯人民的責任感是毋庸置疑的。

換句話說,戈巴契夫確實想要為蘇聯人民尋找一條出路,而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國為代表的「民主」世界的援助上。

在蘇聯開始民主化改革以後,戈巴契夫曾不止一次的跟美國總統談過請求美國對蘇聯進行經濟援助的問題,甚至為此不惜在事關國家安全的和裁軍協議上做出很大的讓步。

正如當時美國的政治評論家說的那樣:

「蘇聯讓步這麼大,而美國卻回報頗微的原因很簡單,戈巴契夫的改革,實際上是世上最大的軍火交易,這種交易的價格總是會被壓低。」

換句話說,實際上戈巴契夫是希望以自己在核裁軍方面的讓步,換取美國更多的經濟援助。

既然為了美國的經濟援助,連核裁軍這樣的事情都可以讓步,那麼在發表電視講話的時候,考慮美國人是否能安心的過一個平安夜,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戈巴契夫看來,蘇聯會解體,自己也即將失去蘇聯總統的權力,但由他開啟的所謂的「民主」改革,卻會繼續下去,並讓蘇聯人民走出困境,而這其中關鍵的一步,就是美國曾經答應的經濟援助。

然而30年過去,俄羅斯如今的困境,早就證明了美國人的承諾,那是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相信的,詞章華麗,長篇累牘的謊言。

三、戈巴契夫委曲求全,美國人卻連做表面功夫,都充滿著敷衍

既然戈巴契夫這麼委屈自己,寧願在克里姆林宮忍受屈辱,也要考慮美國人民能否過好平安夜的事情,那麼美國人回報給他善意了嗎?

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上,這一點當然是不用討論的,因為俄羅斯如今的處境早就證明的一切。那麼當時情況如何呢?

戈巴契夫宣布辭職以後的第二天,也就是1991年的12月26號,美國總統布希也向美國人民進行了電視講話。他在這次電視講話里是這麼說的:

「他(指戈巴契夫)對集權專制統治進行了革命性改造,將自己的人民從專制統治令人窒息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看上去,好像老布希總統對戈巴契夫的評價很高,然而還是在這次講話中中,美國人悄悄的把以前欺騙蘇聯,說美國和蘇聯共同領導人類結束冷戰,把世界從核威脅之中解脫出來的說法,改成了這樣:

「在過去四十年里,美國領導西方世界對抗共產主義,以及共產主義對我們核心價值的威脅……現在,對抗結束了,蘇聯不復存在了,這是民主和自由的勝利,是我們價值觀的勝利。」

從與蘇聯共同領導人類擺脫核威脅,到美國贏得勝利。蘇聯解體過後僅僅一天,美國人就撕下了自己偽善的面具,告訴世人,美國人從來沒有真的把蘇聯或者俄羅斯當成自己人,他們從始至終所追求的,不過就是勝利而已。

在冷戰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結束前,戈巴契夫不惜委曲求全,連發表最後的電視講話都要考慮美國人是不是能過好平安夜,然而美國人卻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我們只想慶祝勝利,而失敗者,連被別人敷衍的資格都沒有!

四、結語

蘇聯已經消散在歷史的雲煙之中,然而美國人曾經對付蘇聯的那些套路,卻並沒有消失,如今更是一層一層的施加於中國。從經濟圍堵,科技制裁,到政治上掀起所謂的「新冷戰」,輿論上鋪天蓋地的否定我們的制度,歸根結底就一個目標,整垮你。

當然如今的中國,與30年前的蘇聯不同,美國想要用經濟上的困境拖垮我們很難,政治上的圍堵也不一定見效。但是在文化上的滲透,卻值得警惕。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蘇聯和戈巴契夫的遭遇告訴我們,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美國人的偽善言語,更是一個字都不能相信。因為大國之爭,沒有投降,要麼勝利,要麼死亡!


參考文獻:

《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台前幕後》

《蘇聯的命運:戈巴契夫回憶錄》

《午夜日記:葉爾欽回憶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