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相繼離職、電子刊套餐化、開年封換新臉|時尚雜誌這一年

網娛觀察官 發佈 2021-08-12T01:34:09.461572+00:00

作者 / 太子一封火星紅,華晨宇登上《時尚芭莎》1月刊封面,五大一線女刊2021開年封,至此全部釋出。對於每家時尚雜誌而言,選擇開年封面人物的重要性,僅次於金九銀十。

作者 / 太子


一封火星紅,華晨宇登上《時尚芭莎》1月刊封面,五大一線女刊2021開年封,至此全部釋出。


對於每家時尚雜誌而言,選擇開年封面人物的重要性,僅次於金九銀十。


盤點完2021五大一線女刊Vogue、ELLE、時尚芭莎、時尚COSMO、嘉人)的名單,網娛君發現曾經牢牢占據開年位置的中生代男女明星逐漸「消失」,今年大花陣營只剩趙薇,取而代之的是85、90、95明星組成的新血力量。



話語權與喜好度的偏移,恰恰是近三年來時尚雜誌發生的大變化。


紙刊封面面孔變得更年輕、出道年資更短;電子刊逐漸變得「套餐化」,搭班子的門檻越來越低;三大主編相繼離職,飯圈生態「侵襲」……


2021年,時尚雜誌又將是怎樣一番光景。


2021開年封面,更年輕了


我們先來看看2019—2021五大女刊的開年面孔。


一個溫知識,雜誌封面遵循當月出下月的節奏,即2021年1月封面基本都是頭一年12月份推出。(疫情期間特殊情況不做考慮~


於是2021五大女刊的開年推封賽,《VOGUE》在本月3日以最快速度拿到第一名,「聖潔白裙的精靈」雎曉雯擔任繆斯。模特向來是首選,2019開年啟用的是00後模特Kris Grikaite。


不過這也不妨礙《VOGUE》玩大手筆,2020開年就貢獻了周迅、胡歌、劉雯、李宇春、易烊千璽的5人群封,對幾位香家好友的寵愛可見一斑,沒有辜負香奈兒與《VOGUE》的多年情誼。



2019與2020都找LadyGaga的《ELLE》,今年換成了趙麗穎與劉昊然,攝影師張悅操刀,走的都是暖冬風格。趙麗穎限時兩小時預售,劉昊然限量兩萬本,順利完成不在話下。


迪麗熱巴是2021《時尚COSMO》的唯一封面人物,這也是熱巴第二次登上cosmo的開年刊。去年緊貼熱點,找到新婚的林志玲夫婦;前年做的是北京大妞專題——楊冪+徐靜蕾+許晴。


《嘉人》2019年為李冰冰,2020年易烊千璽。2021陳漫鏡頭下的趙薇,自我調侃「特別像俄羅斯套娃」,不知2022的開年封面,《嘉人》是否又會換成新生代男藝人呢。



搭上末班車交卷的《時尚芭莎》,在開年封面的選擇上,反倒擺脫了外界一直對其詬病的「追逐新流量」路線。2019年李宇春與胡歌雙亮相,2020年結束5年半月刊歷史重回月刊,首期由劉亦菲亮相雙刊封面。


今天出爐的2021開年封面,則是90後音樂人華晨宇,實力、時尚先鋒度與商業價值皆有之。


總體而言,2021各家選擇的面孔,大多趨於年輕化,並且輿論熱度都不低。85花代表趙麗穎、90生花迪麗熱巴華晨宇、95生劉昊然,包括大花趙薇在2020年都是熱搜上的常客。


換言之,時尚雜誌開年封面的遊戲規則已發生轉變,主動權不再是單純以時尚行業的眼光來制定了,如今對「地位」的理解,著實要考慮到流量的因素



外部環境在變,內里人事浮動也沒停。以今年11月張宇離職《VOGUE》為標誌,當三大「時尚女魔頭」紛紛隱退後,時尚江湖終將開啟新的一頁。


在2018年前,張宇、曉雪與蘇芒是最廣為人知的時尚雜誌三大女主編。她們手下的VOGUEFILM、ELLE風尚大典與芭莎慈善夜,承包了每年Q4重要盛典。


遙想上一個黃金十年,紅毯矚目一覽星光,香衣鬢影觥籌交錯,大合照最是微妙,娛樂圈的名利場還未被網際網路平台「奪走」。


如今芭莎慈善夜式微,時尚雜誌辦線下活動的龍頭老大交接棒,在張宇做完今年的VOGUE FILM後,如卸甲般交給了智族GQ。畢竟人家已經是時尚平台轉型新媒體最成功的案例(特指商業變現)。



主編更迭,沙小荔接下芭莎、薛劍代替曉雪、嘉人的孫賽賽也在有意打造個人品牌。放眼望去,同期的老人,只剩cosmo的劉閱微還在耕耘。


三位女主編們的離職故事,總帶著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幕感,對於她們去向的新鮮勁,吃瓜群眾也能保持個一段時間。


在DIOR以主編身份看完「最後一場秀」的張宇,最近開啟了遊玩模式,在三亞發微博說「這是第一次不用感受截稿deadline的假期」(這也是網娛君的心愿!!


數十年將優雅深入人心的曉雪,去年年末離職後,2020年上半年順勢出了一本書《優雅是種力量》,下半年做了本2021優雅手帳。即便不再是《ELLE》主編,也不妨礙曉雪活得優雅。


蘇芒很忙,雖說2018年3月她的離職在當時造成了一陣轟動,如今她轉型娛樂圈,小日子也過得有聲有色,並不是無人問津。



潮流合伙人》擔任發起人、《澀女郎》擔任時尚顧問、《熱血滿滿的弟弟們》的明星分享官,時尚依舊是蘇芒能最快轉換身份的最佳助力,而她似乎不僅僅想當個「製作配件」。


今年蘇芒與微博合作了一檔女性生態對話節目——《了不起的姐姐》,又名「蘇芒有約」。找來劉濤、譚卓、秦嵐、王佩瑜、徐帆和張靚穎,品牌贊助是林肯中國、雅詩蘭黛與連花清瘟。


在中女文化最盛行的2020,蘇芒及時搭上了順風車,這得益於自身優點——信息靈通、腦子活泛,有碼盤子的能力。或許有一天,張宇和曉雪逐漸被非時尚圈的大眾忘記,蘇芒還是當年的那個芒。


電子刊變「套餐」,時尚雜誌貶值?


偶像行業變紅海前,初代頂流們(四大三小)還在老老實實拿著時尚封面號碼牌,除開當年的時尚驕子全刊大滿貫吳亦凡,剩下的流量明星們,偶爾上一次一線男女刊封面,都是很值得說道說道的成績。


2018年一道分水嶺,電子刊的誕生,是時尚雜誌行業順應流量時代的標誌性產物。


完美避開紙刊的選人高門檻與氪封面低錄入率,只要你有流量,你願意炒CP,主題限定策劃不是難事,渠道推廣不在話下,只有購買力才是電子刊存活的根本。


圖片與上下文字內容無關


「我算是孵化電子刊那一撥人里,還堅持留下來的少數了。


沒想到打敗電子刊的不是疫情,而是一茬接一茬的流量明星


從2018年的稀有驚艷,到現在套餐流水線,電子刊的貶值速度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但去年就有強烈感受,再不改變,就要落後了。


流量明星孕育的太快,一年兩三檔偶像選秀練習生、垂直類綜藝里的熱門選手、各家經紀公司新人、夏日限定們……18年前我自認為對明星如數家珍,到今年好些藝人團隊找上來合作,都不認識名字,現去找資料免得露怯。(苦笑


圖片與上下文字內容無關


再就是大家對銷量的狂熱程度趨近於瘋魔,仿佛數字代表了一切。那些內容策劃、平面和視覺、造型妝面置景,甚至采寫文稿都不及各家的成績喜報。


久而久之我也在想,當時做電子刊的意義,難道不是想換個傳播載體和方式來嘗試麼?


周遭工作環境,人員流失今年下半年格外嚴重,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確實迷茫。」


與資深時尚編輯Leslie有同樣困惑的,還有某流量明星粉絲瀟瀟,她一直是時尚雜誌的忠實讀者,電子刊興起乍時,瀟瀟也是第一批購買用戶。


圖片與上下文字內容無關


「買完幾十期電子刊,我突然懷念以前上學在書報亭等一本時尚刊物的那個時候。


現在就算我一次買兩三百個閱讀碼,自己也很難靜下心來認真欣賞,忙著送朋友、給站子匯報數據、發社交平台寫彩虹屁,還要反黑……


一套數據女工的流程做下來,我已經不想打開電子刊了。」


瀟瀟向網娛君展示她手機里的電子刊APP,還有各種各樣的小程序、公眾號,以及她的銷量貢獻,數據驚人。據她所言,「這不算什麼,要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


為何電子刊短短兩年光景就迅速被消耗,又是怎麼變成套餐流水線的?


圖片與上下文字內容無關


「電子刊看上去是新產品,本質上還是同一套工作邏輯。」攝影師琴酒大膽放話。


「像我們跟各工種合作多了熟悉了,只要把技術團隊搞定,其餘租棚、搭景、衣物鞋包配飾租借、平面拍攝、視頻錄製、選片出片等工序,也是我們平時在做的。


我知道疫情期間有位影棚老闆,直接組團隊接電子刊的活,不到一個月就盈利了。


而且現在市面上有好些人,你說是時尚媒體吧也不是,學公眾號的路子,自創一個偏刊物的名,多去找點明星資源,推個兩三次之後,商業合作也好接洽。


要不怎麼說越來越套餐化呢,我感覺這種說法帶有一定的貶義,主要是質量參差不齊,不光是想做出成績的,想賺錢的也不在少數。


圖片與上下文字內容無關


現在談電子刊上來就問,能炒CP不,預售銷量要保證給到多少。那藝人團隊也不傻啊,用了藝人的形象和通告時間,電子刊銷售額是不是也要給到一定傾斜呢。


商業社會,總要共贏嘛。如果哪天缺錢了,我也去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