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頭暈、噁心、到處疼痛,醫院卻查不出問題,該怎麼應對?

李霞醫生談 發佈 2020-08-22T21:54:40+00:00

在上海因為平時工作忙碌,接觸最多的要麼是家人要麼是同事,所以有那麼幾個可以隨便吐槽的朋友就顯得彌足珍貴。



在上海因為平時工作忙碌,接觸最多的要麼是家人要麼是同事,所以有那麼幾個可以隨便吐槽的朋友就顯得彌足珍貴。我倒是有幾個這樣的哥們兒,都是在安徽老家的初高中同學,然後到上海讀書工作,剛來上海的時候大家都會有各種困難,彼此間互相扶持幫助,關係非常好。以前我們每三個月都會在一起擼串喝酒,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2020年的第一聚拖到5月份。

都是快40歲的人了,自然就會聊到家裡的情況,大家都抱怨我們這個年齡段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不輕鬆。關於家中「老年人」這個話題很快成為我們這些「准中年男人」討論的熱點。

朋友的困擾:老人查不出原因的疼痛

森哥(阿森納的球迷)講到他母親老是說肩膀痛、腿痛、腰痛,一會兒輕一會兒重。森哥不得不請假帶著母親去各家醫院的骨科,做了各種檢查,還有腰部的磁共振和其它部位X線片。

醫生都說從檢查結果來看不應該會有這些疼痛一般都是開一些止痛藥或活血通絡的中成藥,每次看完一家醫院吃了藥仍然說這裡痛,那裡痛。最近森哥母親說腿痛已經嚴重到不能走路了,森哥的妻子只能辭去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和母親。幸好森哥的妻子是做平面設計的,可以接一些私活兒晚上空閒的時候來做以補貼一下家用。

說完這些森哥悶了一口酒,扯著頭髮,可以看得出因為母親他已經焦頭爛額。森哥是家中獨子,森哥父親去世後, 72歲的母親就從安徽到上海給森哥照顧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4歲),白天老太太帶著兩個孩子在家,照顧的同時還要洗衣燒飯,再加上這邊熟人不多,可以交心的人也少,更別談什麼娛樂活動了。


森哥說到這些情況時,朱哥說怎麼碰到和我一樣的事情。他媽也總是經常出現頭暈,天旋地轉,頭痛,噁心,不想吃飯,還吐了好幾次,也是跑了好幾家醫院,做了頭顱磁共振也沒有查出來什麼,開的一些藥也沒效果。每天朱哥夫妻下班回來母親就念叨頭暈,雖然母親燒好晚飯,但是他母親不吃就到房間裡睡覺了。每天在這種環境中,他們小夫妻也覺得特別困擾。

出於職業的敏感性,我就說這種情況可能是「心理問題」。在場的所有同學都說我是「職業病」又犯了。到底我說的對不對還是來分析一下,兩位同學母親的情況可以羅列出來以下共同點:

  1. 都存在明顯身體不適:森哥母親肩膀痛、腿痛、腰痛。朱哥母親頭暈、眩暈、頭痛、噁心、嘔吐、食慾差;
  2. 定位和性質不明確:屬於醫學上所說的「遊走」症狀,疼痛的部位不明確。比如森哥母親一會兒說腿痛,一會兒腰痛,還有其它部位疼痛。B同學母親一會兒左側頭痛,一會兒右側頭痛,一會兒整個頭都痛。
  3. 反覆醫學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兩位母親都因身體不適多次到醫院,醫生通過各類檢查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檢查客觀結果和實際身體不適不太符合,治療之後依然效果不好。
  4. 存在抑鬱焦慮情緒:兩位母親都多次求醫,多次診斷配藥,仍然無法解除病症與心中的疑慮,反而更抑鬱焦慮,森哥母親甚至需要妻子辭職在家照顧。朱哥母親也出現頻繁地頭暈、迴避、興趣減退和疑慮。

精神狀態影響身體健康,頭痛或是因為焦慮抑鬱

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感覺與情緒關係密切比如情緒緊張會導致激素分泌,緊張性頭痛往往占頭痛患者的七到八成,是生活中的持續應激、焦慮抑鬱導致,這可能是兩位老母親查不出毛病卻渾身不自在的心理誘因。這也是老年人抑鬱焦慮的一個特徵,以軀體不適為主要症狀。


兩個老人的狀況無論是給老人自身還是子女都帶來了經濟、心理、軀體的嚴重壓力。兩位老人前期的檢查顯示心臟、肝臟、腎臟等軀體狀況良好,在我的建議下進行了規範的針對抑鬱症的藥物治療,在治療兩個星期後兩位老人再也沒有出現過先前的症狀,現在已經過去幾個月了,兩個家庭又恢復到以往的幸福生活。

兩位老人診斷為老年期抑鬱症,藥物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之一,老年期抑鬱症的成因複雜,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 健康問題:疾病和殘疾,慢性或重度疼痛,認知能力下降,由於手術或疾病導致的身體形象受損都可能導致抑鬱。
  • 孤獨:諸如獨自生活,由於死亡或搬遷導致的社交圈縮小,由於疾病而導致的行動不便等因素可能會導致抑鬱。
  • 目標感減低:退休會帶來身份,地位,自信心和財務安全的喪失,增加了患抑鬱症的風險,您過去喜歡的活動受到身體上的限制也會影響您的目的感。
  • 恐懼:這些包括對死亡的恐懼,對財務問題,健康問題的焦慮。
  • 最近的喪親之痛:朋友,家人和寵物的死亡,或者失去配偶或伴侶是老年人抑鬱症的常見原因。

老年抑鬱源自心理需求,不要讓父母太孤寂

心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理論用來解釋抑鬱焦慮這類情感障礙,叫做「討價還價模型」個體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來獲得自我長期缺乏又極度渴望的需求。就像雛鳥在媽媽身邊時就很少鳴叫獲得食物,因為鳴叫會吸引捕食者;而如果雛鳥非常飢餓或生病就會大聲鳴叫表示自己的需要,直到媽媽作出反應。


這不是實際情況權衡過利弊成本的決策,而是屬於病態的懇求。

同理,本文中的母親也似乎面臨自我需求難以滿足的困難處境平時辛苦帶娃做家務,加上人在子女打拚的城市很難找到知心朋友造成社交隔離和興趣減少。內心孤獨也沒有老伴相陪。這樣的處境很容易導致老人抑鬱焦慮,而兒女親人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回家,老人又感這循環往復的時光頗為孤寂痛苦,急切希望有人陪在身邊或給予她足夠的關懷。


這時,這無跡可尋的疾病就成了求助的方式,和子女說自己身體不適就會獲得短暫的陪伴和貼心的關懷,處境變得好些自然情緒緩解、症狀減輕;但如果子女看到老父母好了降低了關懷,老人的需求、心理預期又會與現實形成反差,又一個「惡性循環」就會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老人其實是無意識的表達需求,他們不想難為子女,但內心卻痛苦無法排解,只能找尋這樣相對合適的「抱怨」獲取關懷,而焦慮抑鬱情緒本身也催化了身體不適感,讓老人很容易對自己頭暈頭痛的疾病感受深信不疑而變得更焦躁,從而形成疑病症狀或神經性焦慮症。

那麼,面對棘手的情況,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主動幫助孤獨的老父母建立社交圈子,介紹身邊同事朋友的長輩認識認識;

(2)鼓勵興趣愛好,比如訂購報紙雜誌、教父母學習上網等等;

(3)周末帶父母出去玩一玩,從原本的生活狀態抽離出來放放鬆,給予父母更多的關懷體貼;

(4)定期與父母交流日常生活有什麼小煩惱小需求,儘量一點點幫忙解決。



(本文作者:錢時興 高弈寧 審稿:李霞)


參考文獻:

1. Alexopoulos GS.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Lancet 365,1961-1970 (2005).

2. Gallagher D,Kiss A, Lanctot K,Herrmann N.Depression and risk of alzheimer dementia:a longitudin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predictors of increased risk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depression.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6,819-827(201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