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雲南或海南?國內移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肖鋒說趨勢 發佈 2020-08-08T09:14:12+00:00

雲南一位朋友在微博上說,雲南的人均GDP全國倒數第二,真的嗎?在中國人均GDP最低的4個省份,雲南以$5612「榮列其中」。

閆肖鋒


雲南一位朋友在微博上說,雲南的人均GDP全國倒數第二,真的嗎?在中國人均GDP最低的4個省份,雲南以$5612「榮列其中」。但云南人民還是很快樂的。可見許多事不能以經濟增長來衡量。

經濟水平高人民又快樂不好嗎?世界上似乎只有丹麥、瑞士這類蕞爾小國實現了。

雲南在多數網友心中的形象還是不錯的。針對上述微博,有人在底下評論說,將來掙夠錢就移民到雲南。不要熱衷海外移民,在國內移民就不錯,比如去雲南、海南。

《還珠格格》大結局不是就安排在大理相會嗎?想必那是身在台灣、心在雲南的瓊瑤阿姨的理想國吧。我曾多次聽朋友暢談,大理民居一年租金不過萬把塊錢云云,暫住一年如何優哉游哉。甚至有媒體人辭工到大理開客棧的。但這種故事說來興奮,說完就拉倒了。

雲南曾我的一個心結,最早來自我的導師費孝通。上世紀30年代青年費孝通流連於大理,他寫道:朋友(洱)海邊蓋一所房子不妨叫做「文化旅館」,凡讀書人經過,一定可以留宿三宵,對飲兩杯。還有好幾匹馬,夕陽西下,蒼山的白雪襯著五色的彩霞,芳草滿堤,蹄聲得得,沙鷗榜飛,悠然入勝……在費孝通的回憶中,他尤其懷戀洱海的小罐「烤茶」:沸水沖入,頓時氣泡盈罐,少息傾出,即可餉客。味濃,略帶一些焦氣,沒有咖啡那樣濃烈,沒有可可那樣膩。它是清而醇,苦而沁,它的味是在舌尖上,不在舌根上,更不在胃裡,宜於品,不宜於解渴。這才恍然自悟三十多年來並未識茶味……

文人墨客也罷,背包客也罷,都試圖從大理這罐「烤茶」中品出人生的真味來。上世紀30年代的兵荒馬亂讓「文青」費孝通嚮往逃離到大理。

「笛聲叫破五湖秋,整我圖書一萬軸,同上蘭舟。」多少年後我也有過一次未遂的大理計劃。我可是從心動到腳動,打定主意那會兒,像是著了魔似的,一聯想到大理那山那水就禁不住high起來。大理於我,倒不是蒼山洱海,風花雪月,而是太陽下漫長的下午,渾身都曬酥到骨頭縫兒的慵懶。我以為,那是回到自己本性。我本懶人。

心動不如行動,我當初的大理計劃是當一名普通講師,比如講個什麼大眾傳播或民族學之類。我還真被安排試講了一次。當晚與大理文學院老師吃飯時方知,人家根本就不把我這個北上廣來的人當回事,不信我會真想留下來。我們還想奔向大城市呢,你卻逃來小城市?你總不能告訴人家你是來大理曬太陽的吧?

對一個像大理這樣的三四線城市濫情就像是一場戀愛。一見鍾情,再而衰,三而竭。初戀總是是美好的。初戀掩蓋了對方的一切缺點,一切都往好里想。漸漸明白,這不過是一座旅遊城市的假象罷了。旅行是一回事,在這裡討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大理的一些朋友,住久了會特擰巴,彼此會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初來時他們是何等洒脫啊。

新周刊的孫冕跟我說了他的一次看病經歷,不過看個牙痛,那種三流醫院的混亂與低效讓他產生空前無助感。後來我採訪當地官員時也反覆聽到大理不要有「路邊小店」思維,可見「等靠要」不思進取的問題很嚴重。近年洱海的環保話題還不時登上傳媒熱點。

可還是不斷有人實施他們的大理計劃。比如那位寫下「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女士,她的大理計劃實施得就不錯,至少現在看如此。西諺云:到過一次的地方可以說上一輩子,住了一輩子的地方卻一句也說不出。大理就是那種能讓你說上一輩子的地方。但呆上一年半載,我保准你又懷念自己的母城,想回家看看。

不錯,GDP和幸福感是兩回事,幸福是不能用金錢衡量一樣。但GDP不僅代表經濟實力,也代表城市管理水平和生活方式、觀念的現代性。北京人旅行一次就羨慕雲南好,可雲南人還嚮往北京城呢。生活在別處,人總是覺得別人的生活好,可旅行回來,唉,還是覺得家裡好。

解決這個矛盾要靠切換人生。春夏在雲南,秋冬回北上廣,來回切換,不枉此生。豈不美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