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職業即將出現變局,誰將受益?

健康界 發佈 2021-09-28T21:05:37+00:00

一個下雨的周五晚上,北京世紀壇醫院矯形外科護士劉建平和徐成雨在下班後,帶上護理包,從醫院出發,趕往近10公里外的患者家中,實施網約護士服務。

一個下雨的周五晚上,北京世紀壇醫院矯形外科護士劉建平和徐成雨在下班後,帶上護理包,從醫院出發,趕往近10公里外的患者家中,實施網約護士服務。

兩位護士正在樓下向鄰居打聽患者的確切住處,一位老奶奶已迫不及待從二樓的窗口探頭出來打招呼,「你們可算來了。」患者家中是一對老年夫妻,老爺爺則因為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臥床不起,用老奶奶的話說,「一個80歲的照顧另一個80歲的。」

這次要護理的原因是,老爺爺因臥床形成的壓力性損傷,即壓瘡。老爺爺前一段剛在北京世紀壇醫院因腦梗住院,回家後由於老奶奶精力和體力實在不濟,照顧不過來,造成了壓瘡。他們的子女忙於工作,沒法隨叫隨到回家照看。

老奶奶無奈之際,想到出院時護士告訴他們,有需要可以下單網約護士進行上門護理。老奶奶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好在兒子來看望老人,幫助老人下了一單。

在老爺爺床前,專科護士對創面大小進行測量及評估,其中一處為不可分期。對創面進行清理換藥後,又給予家屬專業的減壓及換藥指導。此外,因為還指導為爺爺翻身時如何正確處理導尿管,已經評估爺爺的吞咽功能,降低嗆咳及肺炎的可能。

護士建議患者還是去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奶奶聽到爺爺又要入院,倒鬆了一口氣,她照顧老伴實在太難了。完成護理之後,兩位護士告別離開時帶走了醫療垃圾。



劉建平(左)和徐成雨在患者家中服務 申佳攝


對於這樣的案例,養老行業從業人員、某養老集團管理者陳琳翰向健康界評價道:實際上,老人勉強照顧著另一位身體更差的老人,在深度老齡化城市已屢見不鮮。甚至還有更難的,兩個老人都半失能,卻沒有人照顧。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醫療和護理服務存在巨大缺口。

「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在多個城市展開網約護士試點,符合社會需要,也給護士帶來新的機遇。


護士的新舞台

2020年12月,國家衛健委研究起草《關於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原明確的試點省份(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繼續開展試點外,其他省份原則上至少確定1個城市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試點期限為1年,即2021年1月至12月。

2019年,我國確定北京等6省市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國家再次確定將試點工作拓展至全國。

國家政策的支持,各地醫院的探索,以及來自產業界的努力,為護士帶來了臨床工作、護理科研以後的多點執業機會。

吳秀娟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膽道外一科工作。她告訴健康界,自己從2003年就開始從事護理工作,一直是個普通護士。「我沒有評職稱,就是一個工作勤懇,技術熟練的初級護士,在醫院裡像我這樣的護士是最多的。」

正如北京世紀壇醫院護理部主任劉俐惠所言,80%的護士要一輩子踏踏實實在臨床一線,能走到領導崗位上的,可能連10%都不到。


以北京世紀壇醫院為例,護士1200人,而護士長60多位;還有一部分可能成為專家,每年大概會有幾十人的專科護士培養。


為方便患者、為主科護士搭建發展平台,北京世紀壇醫院開設了15個護理門診。「我們每年還在不斷地在推出護理門診,成熟一個,推出一個,護理門診是護士很好的舞台。」

但絕大部分護士要在臨床一線踏踏實實工作一生,通過參與網約護士,這些勤奮的,原本要在臨床一線默默一生的一線護士,如吳秀娟一樣為自己打開了工作和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石小毛是湖南省人民醫院原護理部主任,現老年醫學部主任,她全程看到了吳秀娟的變化,對健康界說,現在她是我們這裡的明星護士,釋放了很大的能量。

早在2016年12月,湖南省人民醫院與第三方公司合作,正式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並且把這一服務作為醫院常規項目,推動了《湖南省「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發布,也給吳秀娟和她的護士同事創造了新的舞台。

從2018年5月加入網約護士,迄今,吳秀娟成為所在醫院甚至湖南省內開展項目和次數最多,輻射區域最寬的護理人員,被評為「全國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先進個人」。

吳秀娟給健康界介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頗為自豪。同樣的激情,煥發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的產科護士陳艷身上。


陳艷從1994年就開始做護理工作,迄今27年了。在她身上感受不到職業倦怠感,一說起護理產婦的經驗和對新生寶寶的喜愛,陳艷整個人就生動起來,連音色都亮了幾分。


陳艷上門指導產婦母乳餵養 受訪者供圖

而年輕護士也在網約護士服務中找到了自己所要的價值感。世紀壇醫院急診科護士孫佳樂說,「你能想得到最好的醫患關係,都能在咱們這種網約護理中找到。」

孫佳樂其實很喜歡自己的急診科護士工作。她的陳述中體現了很強的共情能力,實習時她在其他科室輪轉,「有些患者是慢性病,也給不了他太大的鼓勵,有的人心態好,我跟著心態就好,有的人心態不好,我勸慰不了他也不舒服。」

但急診科,患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能切實幫到患者,不是積極搶救,就是積極給他找病房,患者離開的時候,問題也解決了」,孫佳樂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要的。

但另一面,急診科的醫患關係短暫易逝。網約護士服務讓在急診科已經待了7年的孫佳樂體會到了持續溫暖的醫患關係。

回頭客的患者特別多,孫佳樂被患者長期的信任和認可所鼓舞。劉俐惠對健康界說,「(網約護士)我們為什麼越干越有意思,患者好評如潮不說,我們的護士評價也很好,有一些護士可能在醫院裡無法嶄露頭角,但是居家護理卻能顯露光芒。」

石小毛也發現參加網約護士的同事,形成了成長的正向循環,「(網約護士)做得越多名氣越大,那麼找來服務的人也就越多。」吳秀娟儘管已經在院外擁有了相當數量的穩定的患者用戶,但絲毫不影響她在院內繼續勤懇地工作。「而且還要更加認真,院內做得好,患者才會願意找你。」她告訴健康界。


吳秀娟在墨脫參加義診 受訪者供圖

與包括北京世紀壇醫院在內合作的某護士網約平台的工作人員陳曦告訴健康界,「我們通過對合作醫院的分析,發現接觸了『網際網路+護理』的護士,在其工作崗位的確表現出了積極進取。


一方面因為通過接單,或者準備接單,主動去學習且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甚至有人為此進修,另一方面,院方認為只有通過居家護理,才能真正達到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讓護理群體與患者零距離的接觸和體驗。」


管理者的機會

劉俐惠對於護士的職業之路,有自己的看法。「從我們醫院來說,護士的職業道路是很明確的,每年新護士來的時候,我都對他們說舞台搭起來了,在舞台上你是要唱主角,你是要唱配角,你還唱跑龍套的,是由你自己定的。」

北京世紀壇醫院的護士長三年一競聘,而且護士長年輕化成為趨勢,但護士長崗位終究是少數,除了專科護士、護理工作室,護士還可以參加各種專業組。「創面護理組、血液淨化護理組、呼吸機護理組、營養護理組等等,專業組是很開放的,你只要想進來,我們都可以吸納,培訓也很開放。」

劉俐惠為護士努力搭建各式各樣的大舞台小舞台,包括「網際網路+護理」,在劉俐惠看來,也是護士成長可以借力的重要舞台。而且她認為,網約護士絕不僅僅是一個人院外護理的戰場,同時管理者要幫助護士在這個新戰場上,成為更強大的戰士。

這樣的看法具有普遍性,根據健康界的調研,護士去患者家進行護理服務,即使一個人上門,醫院普遍的做法,背後都是團隊作戰。

石小毛娓娓道來:必須要給護士進行培訓,學習上門的時候可能遇到的問題。劉俐惠更是直接道出了「批判性思維,溝通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她認為護士面對的院外居家場景,對這些問題很有提升作用,而反過來,也讓護士在院內面對患者時更遊刃有餘。

跟蹤、評價和反饋體系,也一再被提及。石小毛說,湖南省人民醫院會把一些特別的案例提煉出來,進行宣傳和報導,傳遞給更多的人,對護士進行正面激勵。

目前,在網約護士的實際落地上,各地還有諸多差異,也給管理者帶來思考的空間。

在北京做網約護士,網約平台和醫院都相對謹慎,經健康界實地探訪,護士即使在自己家中接單,也要先回到醫院拿上醫療耗材包,從醫院出發前往患者家上門服務。從患者家出來,要帶走醫療垃圾,回到醫院,進行消殺和換裝之後,再去往下一個患者家。

但湖南的做法則是,每個護士都配備了統一的護理包和出診箱,這些護理包和出診箱是由耗材配送公司統一準備,但可以按照要求帶回家。


像吳秀娟這樣服務量大的護士,更是有定製的大號出診箱。護士服務患者時,可以帶著護理包和出診箱從家或者醫院出發,也可以從一位患者家直接趕往另一位患者家。


醫療垃圾可帶回醫院,或者就近投放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即可。「但是我們要求丟棄的醫療垃圾要拍照上傳。」石小毛說。


吳秀娟和她特質的大號出診箱 受訪者供圖

深圳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吳惠平這樣介紹他們的做法,「我們有出診專車,醫療垃圾直接放專車拉回醫院處理。」從患者家出來趕往下一位患者家也是被允許的,但要換好工作服。

這樣的操作,讓各地網約護士的時間成本差別較大,像吳秀娟這樣熟練並且善於規劃的護士,一天可以上門服務患者最多達14人,在目前的北京,是難以想像的。

吳秀娟給健康界展示了一段她被評為「2018年-2020年全國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先進個人」時的介紹文字:護士吳秀娟,自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建設以來,累計出診2300餘次,服務範圍覆蓋全省92%的地區。

「我們也希望能為患者提供更多服務,但無論如何,我們是把患者的安全,護士的安全,服務的質量,放在首位的,以後肯定會有更成熟的方式,我們也願意多向兄弟醫院學習借鑑。」北京一家開展了網約護士服務的三甲醫院的護士長告訴健康界。


互相成就的護理鏈條

2016年4月,寧波在國內率先開展基於「寧波雲醫院『平台的』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工作,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護理服務。這是國內最早的「網約護士」,由當時的寧波市衛生局和東軟熙康合作。

從2015年開始,市場上陸續有金牌護士、醫護到家、泓華護士、陽光護士等多家平台陸續上線,提供線上線下融合一體的居家護理服務。

早期涉及居家護理的,是企業用「網際網路+護理公司」的模式最早殺入,比如金牌護士和福壽康等,都是除了網約平台,還帶有線下護理站等。

「院外護理是一片藍海,但後來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的參與,讓網約護士真正普及起來。」陳琳翰告訴健康界。

醫療「正規軍」正陸續進入網約護理,有些城市和省份,如寧波和湖南,在2016年就自主展開了探索;2019年,我國確定北京等6省市開展「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國家確定將試點工作拓展至全國。

目前,國內醫療體系內展開「網際網路+護理」的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越來越多。這些成熟優質的醫療資源,特別是三甲醫院的加入,也反過來幫助網約平台更加規範。

劉俐惠給健康界舉了一個採血的例子,護士接單要外出為患者採血回醫院檢驗。他們意識到,原有的採血流程對患者身份確認是有漏洞的。「我們重新梳理了流程,在檢驗科打條碼拿上真空採血管,而且檢驗科還會對特殊的血樣標本提醒護士,以便於識別和確保流程的嚴密和標本的質量。」

還比如採回來的血,為安全儲存,護士們花了不少心思進行開發儲存工具。劉俐惠跟護士長說,「我們一定要後續有相關專利出來,這就把護理相關的醫學創新也涉及到了。」


北京世紀壇醫院正進行網約護士服務培訓 受訪者供圖

在網約護理的實踐中,護士和患者也會感到一些不便。護士沒有處方權,在護理中如果需要一些簡單藥物或開具收費項目時,他們還需要醫生開處方。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深圳市護理學會外科護理專業委員會傷口造口學組組長田素萍曾說,「比如測血糖,護士是可以獨立開出處方,為何還需要找醫生開測血糖的處方呢?比如患者在藥店都能買到的百多邦藥膏,護士也沒有權限開出,這對患者、護士都很不方便。」田素萍說。

護士外出服務時,還會遇到一些拿捏不了的狀況。劉俐惠告訴健康界,目前世紀壇醫院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將醫生加入進來。「一些病例到了現場我們覺得有問題,我們會拿著手機現場開視頻會,跟醫生說,我評估傷口是一個什麼情況,我給了什麼處理,請醫生給建議和意見。」

對於醫生是否願意參與的問題,劉俐惠毫不猶豫地說,目前嘗試的,醫生都是願意的。醫護人員中的絕大部分人,還是真心希望能夠為患者提供好的服務的。

註:本文開頭所提及的網約護理實例,經健康界追蹤,在網約平台工作人員陳曦和北京世紀壇醫院護士長的幫助下,第二天患者老爺爺就住進了醫院。


來源|健康界

作者|申佳

編輯|嚴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