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發力eSIM 手機無卡時代來了嗎

金融界 發佈 2020-01-07T10:20:43+00:00

在推廣eSIM技術的進程中,中國聯通(港股00762)走在了中國移動(港股00941)和中國電信(港股00728)兩家的前面。近日,中國聯通宣布eSIM可穿戴設備一號雙終端業務將率先從試點省市陸續擴展至全國。

在推廣eSIM技術的進程中,中國聯通(港股00762)走在了中國移動(港股00941)和中國電信(港股00728)兩家的前面。近日,中國聯通宣布eSIM可穿戴設備一號雙終端業務將率先從試點省市陸續擴展至全國。業內人士表示,儘管運營商的eSIM業務將全面落地,但並不意味著eSIM技術已經完全成熟。從安全、監管等方面考慮,想讓eSIM卡真正取代手機上的實體SIM卡,要走的路還很長。

全國開通

近日,中國聯通宣布,中國聯通eSIM可穿戴設備一號雙終端業務從試點省市陸續擴展至全國。由此,中國聯通成為目前國內唯一開通eSIM獨立號碼與一號雙終端雙業務全國服務試驗的運營商,也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eSIM管理平台的運營商。

eSIM卡又稱嵌入式SIM卡,簡單地說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晶片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像現在一樣插入實體SIM卡。eSIM技術在國內已被應用於如智能手錶、智能伴侶等可穿戴設備中。

據了解,開通「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後,用戶便可以在自己的手機號碼(主號碼)帳戶和套餐下添加一個eSIM附屬智能設備,使手機終端與附屬終端共用一個手機號碼(主號碼),主號碼來電時兩個終端同振,任意終端均可撥打電話,但主附終端之間不能撥打電話。

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聯通開始研究和布局eSIM業務;2018年,中國聯通與華為、蘋果在6省7市獲批推出eSIM一號雙終端和eSIM獨立號碼業務;2019年12月,工信部批覆同意中國聯通開展物聯網等領域eSIM技術服務。

除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也已在部分省市開始試點。2018年6月,中國移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7個城市啟動。2018年12月,中國電信也在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成都、杭州開啟「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試點。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在特定場景下具有很大的優勢,比如用戶不方便攜帶手機但又可能會接聽電話的時候,一款開通了一號雙終端業務的eSIM智能手錶就能夠解燃眉之急。不過,除了一號雙終端,為eSIM可穿戴設備設置獨立的號碼和套餐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市場潛力

對於運營商而言,「eSIM一號雙終端」無疑是一項能帶來收入的新興業務。以中國聯通為例,「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資費為10元/月,用戶附屬終端共享手機主號碼的套餐資費和疊加流量包,套外資費標準與手機號碼資費標準保持一致。

近兩年來,蘋果、三星等國外科技巨頭和華為、小米等國內科技公司都已經在為eSIM研發相應智能產品。據了解,華為是國內最早支持eSIM業務的廠商。早在2017年11月,華為就率先推出了支持eSIM獨立號碼業務的智能手錶。

對於eSIM技術,國家有關部門一直持積極的態度。2019年12月,工信部在給中國聯通的一則批文中提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應緊密跟蹤、分析eSIM技術應用服務發展情況,及時解決市場問題,規範企業經營行為。加強市場監督檢查,強化網絡安全監管,切實保障用戶合法權益,為eSIM技術應用服務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eSIM市場將呈現井噴式發展。中國聯通發布的eSIM產業合作白皮書顯示,到2021年,全球eSIM出貨量將大幅增長,滲透率將達50%;麥肯錫、IHS、GSMA等多家機構預測,2022年度eSIM設備全球銷量有望實現5.38億部,市場規模預計將達5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如今在人們生活中發揮極重要作用的一種設備,智慧型手機應用eSIM技術的步伐已經邁開。據了解,蘋果公司生產的國際版iPhone 11與iPhone 11 Pro系列手機均採用實體SIM+eSIM的雙卡雙待配置。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已有96家運營商支持向iPhone XS與iPhone 11 Pro等手機機型提供eSIM服務,服務範圍遍布東南亞、西亞、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地區。

「通過eSIM技術,手機廠商可以將智慧型手機中原本用來放置實體SIM卡的卡槽空間節省出來,這樣就可能造出更輕、更薄的手機產品。」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安全風險

儘管eSIM業務在境外不少地區已經開始普及,但出於安全性、實名制等方面的考量,國內三大運營商均未在手機上開通eSIM業務。

「讓少數用戶先在可穿戴產品上體驗一下eSIM業務,問題不大,但如果是大規模應用在手機上,則需要解決很多問題。」項立剛表示,用戶的eSIM卡可以很方便地被運營商遠程讀寫,但如果沒有建立起很好的安全機制,eSIM技術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從而產生一些危及用戶安全性的問題。

在2018年的中國電信智能終端技術論壇上,中國電信曾表示已經建立eSIM運營管理體系,正在積極推動eSIM技術在泛智能和物聯網領域的應用,但現階段反對手機eSIM,將積極跟進國際國內標準,推動監管政策制定,組織開展安全評估。

事實上,並非只有國內三大運營商對手機eSIM業務反應冷淡。2018年4月,蘋果公司就曾向美國司法部提出過投訴,指控美國最大的兩家移動運營商AT&T和Verizon進行了合謀,阻礙蘋果推廣eSIM。

與國內運營商相比,國內手機廠商對手機eSIM業務的熱情更高。據了解,小米從MIUI7開始加入了小米漫遊功能,只要用戶使用的是支持eSIM技術的小米手機,就能夠在小米漫遊中購買目的地國家/地區的資費套餐,然後便可以通過eSIM中臨時的當地資費號卡進行國際漫遊上網。不僅是小米,華為、一加等國產手機也有類似的功能。

項立剛認為,想讓eSIM更安全地應用於手機上,上游手機廠商需要加強合作,形成行業內通用的標準,並通過研發內置於手機的獨立存儲晶片,建立起針對eSIM卡身份識別的安全系統。首先在部分智能設備開通eSIM業務,然後不斷解決用戶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最後將功能平移到手機上,這才是可行的。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