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研傑:鄄城遊記之九:莊子釣魚台與莊子廟

睇人 發佈 2021-10-05T01:47:17+00:00

作者簡介:畢研傑,山東鄄城一中教師。著有散文集《人在旅途》《我愛我家》《生活瑣記》三部,主編《手把手教你寫作文》、《閱讀訓練精編》、《青春留影》(1.2.3卷)等多部,參編《寫作訓練精編》、《寫作導引》等十餘部。

作者簡介:畢研傑,山東鄄城一中教師。著有散文集《人在旅途》《我愛我家》《生活瑣記》三部,主編《手把手教你寫作文》、《閱讀訓練精編》、《青春留影》(1.2.3卷)等多部,參編《寫作訓練精編》、《寫作導引》等十餘部。有詩歌、散文、小說300餘篇(首)散見於全國各級報刊,指導的學生作文有200餘人次公開發表或獲獎。


鄄城遊記之九:莊子釣魚台與莊子廟


文/畢研傑


若干年前我曾經讀過一篇令我怦然心動的文言小故事——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二大夫皆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好一個「持竿不顧」!面對楚王的高位盛邀,飢腸轆轆的莊子竟然婉拒了!在這「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名利」的塵俗世界,能經得住高官厚祿的誘惑,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一次次感動於莊子的「持竿不顧」!後來我聽說,莊子垂釣的「釣魚台」就在我們縣境內,而且莊子釣魚台附近建有莊子廟,莊子廟所在的村子就以「莊子廟」命名。

當時我有些激動,心想:等機會一定前去憑弔!但因種種緣由我這一等竟是許多年過去了!今天是「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驅車前往莊子廟村拜謁莊子廟與莊子釣魚台。

莊子釣魚台為全國十大著名釣魚台之一且排行第二,僅次於北京國賓館釣魚台,經專家多次考證,其址就在鄄城縣臨濮鄉的莊子廟村。「釣台陰雨」為「古鄄八景」之一。明朝天啟年間可見「釣台巍峨」。「文革」後,仍存四畝左右的一塊方形高地。千百年來,黃河多次泛濫也沒有將其完全湮沒,但近年來的人為引黃淤灌,已使它與四周平地無明顯差異。

村以廟名,且史籍中提到的濮水、釣台、漆園等地名,在莊子廟村周圍均有跡可循。因此,莊子釣魚台和莊子廟村為莊子生活之地應該真實可信。但在我看過本縣的「諸侯會盟台」、「陳王讀書台」和「舜耕歷山遺址」等古蹟之後,這次去莊子廟能看到多少遺蹟、廟宇是否宏大、建築是否氣派等,我基本上不抱多大希望。不僅因為莊子與齊桓公、陳王曹植、舜王相比,其官位低微、窮困潦倒,而且他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淡泊名利、追求內心的豐盈本就是他一直堅守的內心操守,還因為其地處黃泛區,黃河已多次泛濫,再加本地人的思想意識,當時就「囊無一錢守」的莊子,我不敢奢望時過兩千餘年還能有什麼真跡遺留!

但我仍是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在導航儀的指引下驅車抵達。

莊子廟的最前面是一處小廣場,水泥地面上有籃球架之類,這兒其實就是一處村民活動娛樂的場所。西北角有一處方池,水泥修砌,池水髒污;一座亭子,四根立柱檐角翹起,亭下端坐一老者,身披紫色披風,內套黃衫,金粉塗身,表情嚴肅,手拿長竿在專注地垂釣。這就是莊子釣魚台了。




再向里走,是幾處破敗的民房,地上有幾處積水,碎磚瓦、柴草堆、破農具等散亂地擺放著,這些都增加了莫名的荒涼。盡頭一處廟宇,為三間重檐建築,廊柱翹沿,琉璃瓦蓋頂,這是此處最氣派的一座建築,應該就是莊子廟了。但大門緊鎖,我走近了從門縫向里觀望,正中端坐著的是莊子像,卻不知是道家裝束還是官員裝束(莊子曾做過漆園吏),左右兩個身披黃袍的書童陪侍,此外沒有其它塑像,顯得空空蕩蕩的。

莊子廟前面還有三座非常矮小的廟,因沒有標誌我不知道祭祀的是何方神靈,見其中一幅殘存的對聯上有「泰山」二字,我想這座小廟裡祭祀的可能是泰山奶奶,因為在我們這裡的廟宇內多有供奉。

沒有院牆,沒有大門,廟宇矮小,塑像單一,與住戶雜處,遊客只我一人:這就是今天我看到的莊子廟現狀!莊子生前不慕名利自甘清貧,沒想到在崇古復古的今天,莊子廟仍遠遠寒酸於其它廟宇!

這時過來一位老者,詢問得知他就是這裡的管事者,我便與他攀談起來。我問:「這兒應該不是莊子釣魚台原址吧?」

老人很誠實,說道:「不是,原址在西北處的一塊田地里,黃河多次決堤,早已淹沒尋不見了,連河道都沒有了。」

「怎麼不把這裡面的人家遷出去啊?怎麼連個院牆也沒有呢?」我接連問道。

「唉,沒錢啊!村里沒錢,上級不給撥款,就是後面的那座大殿,還是我們四處求爺爺告奶奶討了點錢才蓋起來的!以前的莊子廟可是非常輝煌的——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封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廟亦稱『南華觀』,巍然屹立;中大殿為三清殿,殿內供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前大殿是泰山行宮三間,供奉泰山奶奶。大殿兩側是東西廊房,內有十大閻君和無常塑像。再前是大門,門東側原有一口大鐘,每逢初一、十五或有要事,道人就撞鐘,可聲聞十里,周圍四十八個村莊的會首便馬上到廟內集合。門內原有歷代古碑28通。但那口大鐘在『大躍進』時被拉走煉了鋼鐵,28通曆代古碑,也在『文革』中被掃『四舊』了。」

老人頓了頓繼續說道:「以前莊子廟多次被毀,明代曾兩次重修。重修後的莊子廟占地約40畝,建有前、中、後三座大殿和東西廊房,俗稱『三門九照』。後大殿為玉皇閣一間和莊子殿五間。莊子殿當門有莊子塑像,兩側立有書童,一背魚簍,一持魚竿。後因黃河決口,莊子廟再次被毀,清末時尚有四畝多一高地,後被淤為平地,僅存遺址。」



老人說著,帶我走進旁邊的一處民房,準確說還是一處危房,北面屋檐坍塌,在屋裡抬頭就能看到藍天上白雲飄過!在迎門處用磚頭和水泥板壘砌的几案上擺著四尊神像,其中三個裝束一樣,另一個為老者。老人解釋說:「這三個穿著一樣的是三清官,那個老者是泰山老君。他們現在沒有大殿,只能暫時供奉在這裡。」並給我簡單講述了「三清」的來歷。這時,我又提出了另一個疑問:「莊子廟村的得名,是自古以來就叫莊子廟,還是後來改的呢?村里現在有沒有莊姓人家?」

老人說:「我們村叫莊子廟已有一兩千年了,是一開始就叫的。我們村也沒有莊姓人家,莊子後裔在這70里外的東明縣莊寨村。很多歷史著作均清楚記載:莊子辭去漆園吏後就在曹州(今菏澤)北部隱居,著書、授徒,並且卒於此、葬於此,其嫡系後裔便在此地繁衍生息,慢慢地形成了自然村落,被稱為莊寨村至今。當每年古歷正月初八至初十,村中舉辦紀念莊子的香火大會時,除四方群眾爭來上香外,莊子外地後裔也紛紛趕來祭祖。但莊子墓卻在東明縣菜園集鄉,離這裡也就幾十里遠,2013年,莊子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明和我們鄄城兩縣毗鄰,均屬菏澤市。老人的話至少說明了:莊子曾經在這一帶(漆園)做官,並長期生活在這裡,直到去世後又埋葬於此。其實,關於莊子廟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今東明縣東12里有裕州屯,為古漆園,莊子在此為吏。曾有狐狸精作祟,先後有幾任縣令人神不知鬼不覺地便杳無蹤影。莊子每天夜裡看書,總有一位年輕女子為其掌燈照明,每看完一頁,那女子就幫他翻過一頁。待要仔細看那女子時,卻又不見了。莊子感到很奇怪,聯想到幾任縣令接連失蹤,更感到疑惑。一天,他帶兩名書童沿濮水往下游,一邊遊玩釣魚,一邊尋找幾位失蹤縣令的下落。當來到臨濮南10里的地方,見河水清澈,楊柳滴翠,便在河的南岸釣起魚來。其間,莊子到南邊樹林休息,面南而坐,兩個書童立於兩側。莊子坐而不起,遂修道成仙。後來,村人在此修建了一座廟,名曰「莊子廟」,廟周圍逐漸繁衍成村落,名為莊子廟村。

我謝過老人,又拍了幾幅照片準備返城。來時我經小屯村西行進入莊子廟村,走時則繼續西行經大石莊村走「沿黃路」。我繞這一大圈的目的就是想看一看「莊子釣於濮水」的濮水舊跡和「莊子釣魚台」的遺址。當然,除了滿眼的麥田和菜蔬,那些舊跡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裡。明代詩人李先芳(鄄城李進士堂人)的《釣台》詩曰:


漆園為吏早知歸,濮上垂綸願不違。

浦樹千秋依斷岸,汀蒲一曲吊斜暉。

掉頭往事隨流水,曳尾何人問釣磯。

獨倚南華台上望,逍遙天外大鵬飛。


濮水為濟水的支流,源於河南封丘的西南境,由西而東流經鄄城南境。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黃河決口於河南省銅瓦廂,黃水漫浸鄄城大地,濮水河道被淤塞湮沒。莊子廟也毀於水患。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與老子一起並稱為「老莊」。莊子追求精神上的逍遙自在,他一生不慕權勢、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反對諸侯兼併的不義戰爭,同情人民的生活疾苦。莊子哲學師法自然、尊重客觀規律,這在今天更有其積極的借鑑意義。

半路上,想到莊子廟的現狀我不僅心生感慨,卻忽然記起出門時遇到另一位老者時聽到的一番慨嘆:前幾年,有兩位福建商人來洽談投資興建南華觀,計劃征地70畝,投資上億元,以恢復南華觀歷史盛況。但與鎮裡領導商談租賃土地使用權時,那領導開口給人家要150萬一畝。在這樣偏僻的黃河灘區,你2萬一畝也是好事啊,而且旅遊、食宿、物品都能帶動這周圍經濟!人家一看我們太沒有誠意,沒有繼續商談的必要。於是福建商人走了,莊子廟繼續荒涼著,老百姓都感到很遺憾!

我知道莊子廟將會重建,卻不一定是現在,我希望莊子廟重現輝煌,卻更希望莊子的那種「不慕權勢、淡泊名利、道法自然」的高貴精神能永留人間!


(註:本文部分史料和老者的話借鑑了網絡資料,特此致謝,侵權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