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BlockIII會如何提升巴基斯坦空中戰力?

boom視頻 發佈 2020-01-02T05:07:40+00:00

雖然臨近年底,但是中國軍迷的驚喜依然沒有結束的意思,胖五一雪前恥,大連同日下水兩艘盾艦,在江南最新一艘加長型052D的助攻下,全年下水盾艦達到10艘。

雖然臨近年底,但是中國軍迷的驚喜依然沒有結束的意思,胖五一雪前恥,大連同日下水兩艘盾艦,在江南最新一艘加長型052D的助攻下,全年下水盾艦達到10艘。雙座型首飛並成功出口不久的梟龍也趕上了年底盤點的末班車,在年底傳出BLOCK3首飛的消息。這架剛剛憑藉傲人的氣動和飛控在DCS炙手可熱的中國戰機,是否會再次給我們帶來驚喜呢?

這架剛剛露面的梟龍BLOCK3原型機一身黃色防鏽塗裝,氣動外形和發動機噴管等處與前兩批的梟龍基本沒有區別,唯一能證實它身份的是塔台條幅下方「JF-17blockIII」的字樣,以及風擋後方那塊顯眼的新型大尺寸衍射平顯,除此之外,在進氣道前下方還增加了圓形的光學窗口,表明梟龍Block3可能還擁有了類似EODAS的分布式光學系統,在搭配頭盔顯示器後使飛行員具備看穿座艙地板的能力,這也是這架搶先在F-35之前將DSI進氣道投入現役的戰機,更有了窮人F-35的味道。

作為梟龍Block3外觀上最明顯的變化,新型衍射平顯的出現,使梟龍的賣相進一步提升。梟龍本身的發展歷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賣相的過程。從最初與米格21大差不差,僅僅在格魯曼公司指導下將機頭進氣改成肋下兩側進氣的超七(當年格魯曼將進氣道移到肋下的建議可謂神來之筆,帶來的翻天覆地的大迎角性能改善讓成飛醍醐灌頂),到2002年出現的應用大邊條翼身融合布局的FC-1(此時還沒取梟龍這個名字),再到後來出現的改用哥德式大邊條,將帶隔板固定進氣道改為DSI進氣道的梟龍04架,梟龍的不斷改進不僅提升了賣相,對作戰性能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塊大尺寸衍射平顯的好處,當然也不僅僅是賣相而已。

作為現代戰鬥機重要的顯控設備,平顯在提高飛行員態勢感知能力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相比於僅能顯示簡單符號的折射式平顯,衍射式平顯的玩法更為多樣,不但可以利用可視角度大的特點更好地支持格鬥彈的使用,還可以在夜間作戰時疊加IRST提供的實時紅外圖像,讓飛行員在複雜氣象條件下能更自如地駕駛飛機。梟龍Block3採用的這款衍射平顯露面後,網上對它有各種猜測,甚至有人認為它比殲-20採用的平顯更為先進,但從外觀細節來看,這款平顯其實就是航空工業旗下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研製的「極光」EHUD-2型衍射平顯,主要用於外貿飛機,採用液晶數字像源和衍射光學系統,總視場28°*20°,系統重量小於25公斤,比殲-10B/C,殲-11B,殲-16採用的上一代衍射平顯更加輕便,框架對視野的遮擋更小,用戶體驗十分舒適。

雖然F-35已經取消了平顯,依靠頭盔顯示器包打天下,但平顯作為頭盔顯示器的備份仍然有重要價值。並且衍射平顯的製造技術至今只有少數國家掌握。能造戰鬥機的國家很少,能造衍射平顯的國家就更少了。只有中、美、法少數幾個國家能夠製造衍射平顯,就連俄羅斯也曾長期依賴從法國進口的CTH3022衍射平顯,用以裝備蘇-30SM戰鬥機和出口的蘇-30MKM和蘇-30MKA戰機,直到最近幾年才研發出了Shks-5衍射平顯,用於裝備前不久剛剛迎來首摔的蘇-57戰鬥機。

在國產航電發展的早期階段,可能沒人會想到會有如今的成就。1980年,在研製殲-7M戰鬥機的時候,因為國產風擋玻璃的光學性能不達標,影響從英國馬可尼公司購買的956型平顯的校準,不得不向英國三重公司進口配套的平板玻璃。與平顯配合的HOTAS系統更是無從談起。經過多次疊代,到了研製殲-10戰鬥機的時候,中國已經能夠為戰機配備一平三下布局的玻璃座艙,其中一塊還是當年流行的彩色顯示器。在梟龍座艙公布時,三塊大尺寸液晶顯示器加平顯的設計讓人為之震撼,在座艙布局方面已經追上「颱風」等西方三代半戰機的水平。

作為戰鬥機的人機介面,座艙顯示系統提供的信息對OODA循環的影響毋庸置疑,雙方戰機信息顯示效率的差異會直接影響飛行員的決策效率,在空戰中往往就是生與死的差別。但顯示系統僅僅是戰鬥機航電系統的終端,其信息的主要來源是機上的各種傳感器。作為現代戰機最重要的傳感器,梟龍BlockIII的機載雷達根據以往披露的信息,也將升級為有源相控陣雷達。目前國內有多種可用於梟龍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目前中國電科14所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在保持原來優秀探測性能的基礎上,分別發展出了擁有可轉動底座和採用三面陣配置的改型,對戰鬥機目標探測距離170公里,官方宣稱與F-35戰機採用的AN/APG-81雷達性能相當,考慮到梟龍的機頭尺寸與F-35相差不大,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為它配備一款T/R單元相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不是什麼難事。另一個選擇是航空工業旗下雷華電子技術研究所研製的新型風冷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同樣達到170公里,可同時跟蹤15個目標,制導攻擊4個目標,由於採用風冷體制,無需配置額外的液冷系統,能夠實現原位替換原裝的機械掃描雷達。另一個選擇就是北京耐威科技公司推出的一款與以色列EL/M-2052十分相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巧的是,這款雷達同樣是印度LCA計劃配備的機載雷達。梟龍究竟採用哪種雷達,可能並沒有一個固定的選項,而是由客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定製,不管採用哪種雷達,對梟龍超視距空戰能力帶來的變化都是革命性的。

在年初的印巴空戰中,梟龍一度被認為取得了擊落米格-21甚至蘇-30的戰果,但後來巴空軍的紀念碑上明確證實了取得戰果的是F-16。這一結果讓許多人感到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從巴空軍的梟龍中隊均從強-5中隊轉型也可以看出,巴空軍或許並未將梟龍作為空戰主力來看待。考慮到梟龍目前裝備的KLJ-7脈衝都卜勒雷達130公里的探測距離和射程70公里的SD-10A飛彈的紙面性能並不夠突出,希望外銷梟龍的巴基斯坦在對陣印度空軍時派出性能略強的F-16C/D也無可厚非,畢竟就算F-16不幸戰損那也是砸了美國人的招牌。而在梟龍BlockIII出現後,巴空軍或許將首度具備主動挑戰印度先進戰機的能力。

目前印度空軍裝備的主力戰機為242架蘇-30MKI戰鬥機,裝備了N011M「豹」式無源相控陣雷達,有效探測距離僅為140公里,與巨大的體積和重量不成比例。配套R-77飛彈由於受到高阻力格柵尾翼拖累,有效射程僅與「米卡」這樣的迷你中距彈相當。面對目前梟龍配備的SD-10A外貿中距彈尚且極為吃力,更何況印度空軍的彈藥儲備嚴重不足,根據以往的採購記錄,印度此前一共只採購過2000枚R-27和R-77中距空空飛彈,加上印巴空戰後緊急採購的1000枚飛彈,每架印軍俄制戰機也僅能分到不到10枚飛彈。比起雷達飛彈性能上的不足,有機無彈是印度空軍面臨的更現實的問題。

在印度空軍接收「陣風」後,情況似乎稍有改觀,撇開噱頭十足的M88-3發動機不談,達索為印度版「陣風」配備的航電也是誠意滿滿,其中最具亮點的就是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號稱可達200公里。不過達索並未明說200公里距離上能夠探測到的究竟是什麼目標——作為目前機頭直徑最小的四代機,「陣風」的機頭雷達罩直徑僅僅只有500毫米左右,不僅遠遠落後於並稱兩風的「颱風」,也不及梟龍的600多毫米直徑,甚至不如印度自家的米格-21UPG。受到機頭尺寸的拖累,RBE2AA只有803個T/R組件,不但落後於KLJ-7A,甚至不如以性能稀爛著稱的日本J/APG-1的850個,並且RBE2AA採用的是已經逐漸落伍的砷化鎵組件,在發射功率上受到的限制較大,既然在對雷達探測距離至關重要的雷達直徑、T/R組件數和發射功率上都受到較大限制,印度「陣風」在面對梟龍Block3時的勝算也就可想而知。即使「陣風」搭配「流星」衝壓動力空空飛彈,但梟龍也早已掛載PL-15遠程空空飛彈進行試飛,採用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的PL-15,最大攻擊距離已經接近「陣風」雷達的極限探測距離。不坐在「陣風」的座艙中上戰場的話,我們很難想像印度飛行員在中距空戰中面對PL-15時的心情。

作為一款優秀的四代半戰機,「陣風」的亮點還在於在設計時趕上了隱身技術的潮流,和「超級大黃蜂」一樣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降低RCS的需要,在機翼邊緣採用了鋸齒構造,還裝備了傳說中可以實現「電子隱形」功能的泰利斯SPECTRA電子戰系統。但是作為一款先於F-35使用DSI進氣道的戰機,梟龍在RCS控制上與「陣風」並沒有明顯差距。前後緣平行的機翼和尾翼與第五代戰機的波束控制理念不謀而合,由於成飛就是殲-20戰機的設計單位,梟龍與殲-20更是同一位總師的作品,梟龍雖然不追求隱身,但採用部分降低RCS的措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況在梟龍設計之初,設計單位就已經承認它應用了一定的隱身措施。

也許在對陣梟龍的時候,「陣風」唯一的優勢就是雙髮帶來的高推重比所產生的機動性優勢。目前來看梟龍Block3最大的短板就是發動機,從尾噴口細節來看,梟龍Block3採用的仍然是RD-93/WS-13E發動機,即使經過增推後達到9500公斤推力,在正常作戰負載下推重比也達不到1,也許梟龍提高機動性的希望在於WS-19發動機,這款曾在珠海航展露面的發動機性能水平已經達到與F414EPE以及EJ230相當的水平,推力120kN級別的WS-19在裝備梟龍後,有望使梟龍的推重比達到與F-16後期型相當的水平,外掛能力,加速和爬升性能都會脫胎換骨。也許這樣的一架梟龍,才是打開中國先進戰機銷路,堪與歐美俄先進戰機在國際市場爭雄的真香神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