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鐵路「舞者」

光明網 發佈 2020-01-21T13:15:06+00:00

作業中,鋼軌探傷儀遇到潛在問題會發出「嘟」的聲音。為了能聽清這個提示音,工人們從不戴厚棉帽,哪怕是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哪怕他們的耳朵被凍得通紅。凌晨兩點,完成車站西側道岔探傷任務的工人們,手推著儀器,腳踩著道砟,深一腳淺一腳地向東側的作業場走去。楊尚表示,凌晨在鐵路線上

鐵路鋼軌探傷工正在記錄道岔編號。新華社記者 朱文哲 攝

隆冬時節的午夜時分,「青城」呼和浩特漸漸熟睡,呼和浩特東火車站高速場的網圍欄外卻熱鬧起來。

「今天施工作業的『天窗期』是零點三十分到三點三十分,我們要在這3個小時內對呼和浩特東站高速場東西兩側的道岔進行探傷檢查。」李勝軍說。

李勝軍是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工務段探傷車間三工區副工長,當鋼軌探傷工已有8個年頭,像今天這樣的凌晨作業,對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飯。

李勝軍(右一)和工友們正在進行鋼軌探傷作業。新華社記者 朱文哲 攝

對鋼軌探傷,好比為鋼軌「做超聲波」。李勝軍介紹,受列車荷載衝擊等因素影響,鋼軌內部可能會產生肉眼看不見的核傷,嚴重時會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對鋼軌實施探傷作業是保障列車運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隨著「天窗時間」的到來,工人們帶著超聲波鋼軌探傷儀準時進入作業場。「今天的作業地點離單位特別近,算是比較輕鬆的班。」鋼軌探傷工楊尚說,多數時候作業地點與單位都有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加上往返的時間,上一次工要七八個小時。

作業中,鋼軌探傷儀遇到潛在問題會發出「嘟」的聲音。為了能聽清這個提示音,工人們從不戴厚棉帽,哪怕是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哪怕他們的耳朵被凍得通紅。

凌晨兩點,完成車站西側道岔探傷任務的工人們,手推著儀器,腳踩著道砟,深一腳淺一腳地向東側的作業場走去。楊尚表示,凌晨在鐵路線上進行各類作業的鐵路工人接近千人。

「90後」杜赫當鐵路接觸網工已近8年,每天凌晨,他和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工友們一起上工。在上工的路上,他們或是聊天,或是哼歌,輕鬆的氛圍好像驅散了零下二十攝氏度的寒意,用杜赫自己的話來說,他們就是一群快樂的大男孩。

杜赫(右一)和工友們正在深夜裡進行鐵路電網檢查作業。新華社記者 朱文哲 攝

杜赫所在的沙灣供電車間承擔了內蒙古西部地區近263公里的鐵路電網檢修和維護工作,沿線的鐵路電網就是這些大男孩在星光下「跳舞」的舞台。

「今天的作業點是離供電車間最近的一處,走路也就需要十五分鐘,但剛下過雪的路有些難走,這個道砟有點兒硌腳。」杜赫說,自從成為鐵路接觸網工,黑夜中在鐵軌旁巡檢早已變成家常便飯。

杜赫的工友們在進行鐵路電網檢查作業。新華社記者 朱文哲 攝

鐵路電網好似汽車的油箱,一旦電網出現故障便會影響列車的正常運行。為避免施工作業影響列車的正常運行,檢修工作的「天窗期」幾乎都是車少人少的深夜。

在這263公里的線路上包含了隧道與橋樑,而這也是寒冬時節最為艱苦的工作環境。「為保證安全,我們在冬天上工時不能穿長款棉衣,在橋樑上作業時,刺骨的冷風往身子裡鑽。」杜赫說,自己剛當接觸網工的時候,有一次冬天作業時為了方便操作,就把金屬備品咬在了嘴上,由於天寒地凍,金屬和嘴唇瞬間粘連在一起。

八年來,杜赫只回家過了一個春節,其餘春節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保證鐵路電網的順利工作,保障列車的正常運行,讓更多的人早點回家就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價值。」杜赫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